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东坡月 蔡尚伟 中国最圆的月亮属于中秋,中秋最圆的月亮属...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东坡月

蔡尚伟

中国最圆的月亮属于中秋,中秋最圆的月亮属于东坡。

密州一夜月,照亮了中国文学史。密州月将中国人最细密俊逸深沉的情思舒展至今,这是东坡的月。东坡也如一轮圆月,悬在中国历史的天空,照亮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照例是把酒,照例是问月,如李白。面对圆月,中国人有太多要倾诉。东坡的感情也是微妙的:如此圆月,为何偏偏照着这离别之时我这不团圆的人?但东坡毕竟是东坡,别样情怀恰如一月从阴翳的情绪中升起,照得海天澄彻、千秋光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如斯,不妨顺其自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空为我们而拓展,婵娟可共情可共,似可无憾。

于是欢饮达旦,于是大醉。大醉的东坡使死眉烂眼的人们在月光下显得很小。

弟弟子由是要怀念的,用很深的情,况且已有七年未曾见面,在这样的夜晚想念,心是会很痛的。苏轼却从不纵容自己的心痛。苏轼的人生充满感情,却又同样充满理智。他是那样看重“昆弟之近”,而他当初赴密州就任时,首先接近子由所在的齐州,却“过其门而不入”,径往密州。在密州两年,也未曾乘兴上马,驶往近在咫尺的齐州去与弟弟见上一面。因为他知道,朝中形势复杂,他不能够凭感情的冲动而行事。要是如贾谊那样情感之露,能干的了什么样事业!“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成者大,则必有所忍。”东坡的心中,忘不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哪怕华发早生,人生如梦。

东坡相信:“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贾谊这个书生呢,着实可惜。“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力不足也”。中国这样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感情真挚而热烈,但不懂韬晦之术,不善于搞好和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不愿意遵循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不理睬人们心领神会的种种禁忌,结果只能赍志以殁。苏轼在宦海多年,自信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状况之间已经找到了一条连接的通道,只要自己“默默以待其变”,则“可以得志”。只要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浓烈的感情,可以暂放一放,或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苏轼在屈原、贾谊这样的书生衬托下,确乎显得十分地成熟。

成熟的足可向贾谊辈指手画脚的苏轼却一生在“改革”派与“保守”派此起彼伏的政治斗争中,在捕风捉影的文字追剿中被拨弄得晕头转向,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设计,不得不常常处穷。苏轼的月亮,也发出了幽怨之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然而在黄州,苏轼的月亮终于从功业的山顶在一次高高地升腾,这月亮的光泽使宇宙阔大多了,而至微的处所、至短的时光都变得无比有味了。人生,完全地美了起来。那千古风流人物,功业多少,总被东去大江浪涛尽。这依旧圆的月亮,便用樽酒相酹,连同故国多情,都一起祭奠吧。清光普照的月亮,重新升起。

东坡已不再简单的为功业存废而感慨,他未舍弃功业之心,却又包容更大的胸次,开导客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一轮东坡月,何其圆润!江风山月,见的人太多了,而又有多少人如东坡般享用人生!“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已非尘世也……”“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暮归倒行……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终于,丰满的东坡融进了这无边的月色中,而这月色又照彻了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功业道路,乃至最高远的精神天地,人们已忘记了东坡升华的具体历程,前前后后错落的东坡成了一个近乎抽象的典范,国人情的追求、理的追求、美的追求,层层叠叠得都本相了中秋那最轻柔而又震撼万古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散文》1999年第2期  有删节)

1.  文中“中国这样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一句中“中国国情”的引号有何作用?“中国国情”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文中说“苏轼在屈原、贾谊这样的书生衬托下,确乎显得十分地成熟”,作者认为苏轼的“成熟”表现在何处?

3.  联系学过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词文,谈谈文中提到的“密州月”和“黄州月”分别指什么?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品味正确的两项是

A.苏轼找到的“理想与现实的状况之间”的一条连接的通道是“只要默默以待其变,则可以得志”。

B.作者引述《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不仅表现了苏轼的“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人生观、宇宙观,更能表现苏轼具有更大的包容胸襟的特点。

C.文中写道在黄州苏轼的月亮终于再一次高高升腾,其原因是苏轼再次得到重用。

D.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作者在文中写了密州月和黄州月,从全文来看作者最赞赏的是苏轼所写的密州月。

 

1.⑴引号起否定的作用。⑵善于运用韬晦之术,搞好和领导与群众的关系,遵循世代相传的规则,善于回避官场中的种种禁忌。 2.人生充满感情,却又同样充满理智。 3.⑴密州月指壮志难酬,但为了建功立业,而把浓烈的感情暂放一放,或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⑵黄州月指已不再简单的为功业存废而感慨,虽未舍弃功业之心,却有包容更大的胸次,豁达,开朗,乐观。 4.BD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引号的理解。引号的作用有以下几个: 1.表示引语, 2.表示特定称谓, 3.表示特定含义需要强调, 4.表示否定和讽刺, 5.表示着重论述的对象 文中的引号显然表示一种否定,从前后文看,所谓“中国国情”是一些灰色的东西,是一种精于世道的圆滑和狡黠。而所谓“中国国情”的内涵也十分清楚。信息主要集中在下面的句子里,学生只要稍作概括就可。 “中国这样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感情真挚而热烈,但不懂韬晦之术,不善于搞好和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不愿意遵循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不理睬人们心领神会的种种禁忌,结果只能赍志以殁。” 2.从文中的第四节开头和结尾处作者的分析看,贾谊这样的读书人很多,他们有的是才能,但是却不善于处理关系,不善于控制情感,也就是在对自己的智慧上还嫌不够。而苏东坡则与他们有明显的不同,也就是东坡充满感情,又不失理性和智慧。这一点在文章第三节中也有交代。 3.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象征含义的理解,在文章中,“密州月”“黄州月”都是具有很深内涵的意象,是苏东坡人生的两种状态和策略。 根据《水调歌头》和文章的三四两节可知,在密州期间,苏东坡“知道,朝中形势复杂,他不能够凭感情的冲动而行事。”所以此时的“密州月”象征着苏东坡的第一种人生状态:为了功业,为了抱负,“浓烈的感情,可以暂放一放,或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这是一种为了功业的智慧,是一轮可以照亮万千书生前行之路的月亮。 而在黄州《赤壁怀古》中,“东坡已不再简单的为功业存废而感慨,他未舍弃功业之心,却又包容更大的胸次”,此时的他,已经突破个体,超越时代,逾越空间,把生命和宇宙一起纳入自己的视野和胸怀。他的精神和彻悟已经“照彻了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功业道路,乃至最高远的精神天地”。 4.A项:苏轼自己认为找到了,并不是真的找到;C项:并非得到重用,而是精神境界得到彻底升华;E项:是黄州月,因为只有黄州月才更恒久,对后世更具有启发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  )惨淡的人生,敢于(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  )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受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都熟悉了。

C每当夜暮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深沟陷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花团锦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查看答案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长歌( )哭   ( )( )    

2.立( )     ( )身不( )

3.( )薄       ( )然          

4.浸( )     ( )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