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探究性学习 搜索有关金岳霖先生的一些材料,围绕这些材料,再加上本文所描写的关于金...

探究性学习

搜索有关金岳霖先生的一些材料,围绕这些材料,再加上本文所描写的关于金岳霖的一些事例,模仿着写一篇《我眼中的金岳霖先生》,以便对金先生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金岳霖的真爱 “于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之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浪漫诗人找到了他唯一之灵魂伴侣——林徽因,他是幸运的。“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梁思成有如此同甘共苦、志同道合的贤妻——林徽因,相如以沫的走过人生的大半辈子,他是令人羡慕的。金岳霖一生逐“林”而居,为了林徽因终生未娶,只是为了守侯那份心中的爱,他是伟大的! 有着“民国第一才女”之称的林徽因学贯中西,才貌双全,有着古典的诗意美和现代的前卫美。文洁若赞她是“天生丽质和超人的才智与后天良好的教育相得益彰。”这样的“窈窕淑女”,当然是“君子好逑”。我相信林徽因在金岳霖的眼中是爱与美的化身,集“天地之精华,四时之灵气”于一身,一开始就决定要用一生去守侯的人。 金家和林家相隔那么近,他们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再加上他一生逐“林”而居,有生之年对徽因念念不忘。可见金岳霖一辈子都是站在徽因的身后的,默默地守侯着她。我相信每一个女孩都渴望着有这样一个人站在身后一直等着她,每次她回头总会看见他。然而这样的渴望只是一种奢望,难有女孩有这样的幸运,难有男孩有这么伟大。而金岳霖做到了,确确实实的做到了。他是伟大的! 很多人都会说爱不是占有,是全身心的无怨无悔的付出。有谁能够真正做到?又有谁能够一生一世做到?金岳霖做到了。他爱徽因,肯定有娶她为妻的念头,想给她幸福的承诺。然而徽因嫁给了梁思成,这是多么让人肝肠寸断的事实。对于一个有刻骨铭心真爱的人来说,这更是撕心裂肺的残忍。我相信最初面对这个事实时,金岳霖是绝望、悲痛的“所谓伊人”真的成了“在水一方”。然而经过冷静的思考后,他释然了。爱不是占有,与所爱的人走到一起难道才是幸福?爱是一个人的事情,爱情才是两个人的故事,而婚姻往往与爱情无关,更与爱无关。没有什么能剥夺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的权利,没有什么能阻碍一个人心里对另一个人的爱。他爱徽因,无论现实如何改变,任时光飞誓,任斗转星移,都可以是一生一世的。为了心中的所爱,当然能全身心的付出,自己无怨无悔。事实是最好的证明,金岳霖是用一生在爱徽因,一生都在为她默默的付出,他是真的伟大! 有谁能够坦然去面对甚至去分享所爱人的幸福?有谁能够做到用一生去守侯所爱人的幸福?金岳霖!林徽因和梁思成组成的家庭是幸福的,他们有一帮谈得来的朋友每周末在他们家聚会,有天真可爱的孩子,还有共同的爱好和事业。金岳霖始终选择住他们家的附近,参加他们的家庭聚会,帮忙照顾孩子……徽因最大的幸福快乐成了金岳霖最大的幸福快乐。面对外面的嫌言杂语,他一笑了之;面对朋友的猜疑,他不屑一顾。他成了他们夫妇之间矛盾的调解员,赢得了他们共同的信任。试问还有谁能做到这一步?金岳霖太伟大了! 陈晓东那首《你一定要比我幸福》很容易让有亲身经历的人心碎。恐怕很难有人潇洒得坦言:选择退出是为了让所爱的人幸福。不是借口,不是故作大度,是实话实说!当林徽因发现自己同时爱上了梁思成和金岳霖两个人的时候。看来真的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梁思成月愿意为了徽因选择放弃他们的婚姻。这对金岳霖来说是个大好的机会,再说徽因也坦言爱上了他。然而他还是选择了放弃。为了所爱的人能够幸福,他还是觉的保持现状是最好的,毕竟太难有人能对抗得了世俗。为了所爱的人幸福,他还是选择了守侯,这是何等的用心良苦。这样的人,不说他伟大也难! 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还是日新月异的新社会。昔日里明艳如花的惊世红颜渐渐的被岁月雕刻成疾病缠身的暮年老妇。金岳霖始终如一的站在她的身边。这样的真爱让人震撼,这样的男子让人仰慕和钦佩。虽然她早为人妇,虽然他也渴望家的温馨,但为了心中所爱,为了那个所钟情的人,他还是选择了孤独终老的守侯。不伤害他人,不违心的活着,只为心中那份真爱而活,这是最纯粹爱。这样真性情的男子,太伟大! 爱与美的人走了,但她的灵魂是不灭的。徽因的死让太多的人伤心欲绝,恐怕最伤心的莫过于金岳霖了。徐志摩、梁思成和金岳霖是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男子。徐志摩已先徽因而去了,梁思成在她死后不久便续娶了林洙。而失去生命中唯一守侯者的金岳霖还在时刻守侯着她的灵魂。“一生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这是金岳霖为徽因写的挽联。在金岳霖的眼中,徽因已美到极致,才情决绝到极致,是永恒的“窈窕淑女”。这位“好逑”的“君子”为了爱守侯一生,爱也让他升华为伟大! 看书看到金岳霖在一次朋友聚会时突然大哭,原因是今天是徽因的忌日。这样痴情的男子不得不让人感动。 “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经历世事后在“此情可待成追忆”时无奈的感慨。初见时,她是天真浪漫的邻家女孩,他是纯真无邪的邻家男孩。之后,她做她的旷世才女,拥有幸福的家和美好的人生;他做他的千古情痴,为爱守侯一生。他们的人生初见塑就了一生的美满神话,硬是把感伤的无奈演绎成美丽感人的故事。在这段故事里,金岳霖的伟大让人折服…… 有人写过这样的话:我不再爱你的时候,也许不是我爱你,只是,我已不能再爱你。我想金岳霖在临死的时候,他是最有资格说这话的人。他就这样离我们远去了,留一段关于爱的神话让我们感动和幻想…… 【解析】本题要学生搜集资料,写出自己的感受: 一、要根据资料合理想象,毕竟,金岳霖先生已经是一位作古之前贤,我们没有办法去亲身感受其风范。 二、对于涉及的人和事,我们要本着求真务实的原则,不可加以臆测。 三、集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也就是题目中的“我眼里”这三个字。 四、写人物不是为了还原人物,而是用描写对象来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某种看法和感受。所以,写这样的大家,自然要从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和收获这个出发点去写作。 五、感悟的关键在于对现实的作用,应该结合当下的社会风气和生活实际,深入挖掘大家身上的,社会缺失的宝贵的精神。 六、叙述的角度要处理得当,评价要合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东坡月

蔡尚伟

中国最圆的月亮属于中秋,中秋最圆的月亮属于东坡。

密州一夜月,照亮了中国文学史。密州月将中国人最细密俊逸深沉的情思舒展至今,这是东坡的月。东坡也如一轮圆月,悬在中国历史的天空,照亮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照例是把酒,照例是问月,如李白。面对圆月,中国人有太多要倾诉。东坡的感情也是微妙的:如此圆月,为何偏偏照着这离别之时我这不团圆的人?但东坡毕竟是东坡,别样情怀恰如一月从阴翳的情绪中升起,照得海天澄彻、千秋光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如斯,不妨顺其自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空为我们而拓展,婵娟可共情可共,似可无憾。

于是欢饮达旦,于是大醉。大醉的东坡使死眉烂眼的人们在月光下显得很小。

弟弟子由是要怀念的,用很深的情,况且已有七年未曾见面,在这样的夜晚想念,心是会很痛的。苏轼却从不纵容自己的心痛。苏轼的人生充满感情,却又同样充满理智。他是那样看重“昆弟之近”,而他当初赴密州就任时,首先接近子由所在的齐州,却“过其门而不入”,径往密州。在密州两年,也未曾乘兴上马,驶往近在咫尺的齐州去与弟弟见上一面。因为他知道,朝中形势复杂,他不能够凭感情的冲动而行事。要是如贾谊那样情感之露,能干的了什么样事业!“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成者大,则必有所忍。”东坡的心中,忘不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哪怕华发早生,人生如梦。

东坡相信:“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贾谊这个书生呢,着实可惜。“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力不足也”。中国这样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感情真挚而热烈,但不懂韬晦之术,不善于搞好和领导与群众的关系,不愿意遵循世代相传的游戏规则,不理睬人们心领神会的种种禁忌,结果只能赍志以殁。苏轼在宦海多年,自信在自己的理想与现实的状况之间已经找到了一条连接的通道,只要自己“默默以待其变”,则“可以得志”。只要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浓烈的感情,可以暂放一放,或深藏在自己的世界里就足够了。苏轼在屈原、贾谊这样的书生衬托下,确乎显得十分地成熟。

成熟的足可向贾谊辈指手画脚的苏轼却一生在“改革”派与“保守”派此起彼伏的政治斗争中,在捕风捉影的文字追剿中被拨弄得晕头转向,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设计,不得不常常处穷。苏轼的月亮,也发出了幽怨之光:“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然而在黄州,苏轼的月亮终于从功业的山顶在一次高高地升腾,这月亮的光泽使宇宙阔大多了,而至微的处所、至短的时光都变得无比有味了。人生,完全地美了起来。那千古风流人物,功业多少,总被东去大江浪涛尽。这依旧圆的月亮,便用樽酒相酹,连同故国多情,都一起祭奠吧。清光普照的月亮,重新升起。

东坡已不再简单的为功业存废而感慨,他未舍弃功业之心,却又包容更大的胸次,开导客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这一轮东坡月,何其圆润!江风山月,见的人太多了,而又有多少人如东坡般享用人生!“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已非尘世也……”“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中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暮归倒行……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终于,丰满的东坡融进了这无边的月色中,而这月色又照彻了中国人的情感世界、功业道路,乃至最高远的精神天地,人们已忘记了东坡升华的具体历程,前前后后错落的东坡成了一个近乎抽象的典范,国人情的追求、理的追求、美的追求,层层叠叠得都本相了中秋那最轻柔而又震撼万古的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散文》1999年第2期  有删节)

1.  文中“中国这样的书生也太多了,他们的理想都十分的好,却不太在意‘中国国情’”一句中“中国国情”的引号有何作用?“中国国情”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2.文中说“苏轼在屈原、贾谊这样的书生衬托下,确乎显得十分地成熟”,作者认为苏轼的“成熟”表现在何处?

3.  联系学过的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等词文,谈谈文中提到的“密州月”和“黄州月”分别指什么?

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品味正确的两项是

A.苏轼找到的“理想与现实的状况之间”的一条连接的通道是“只要默默以待其变,则可以得志”。

B.作者引述《前赤壁赋》中的一段文字不仅表现了苏轼的“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人生观、宇宙观,更能表现苏轼具有更大的包容胸襟的特点。

C.文中写道在黄州苏轼的月亮终于再一次高高升腾,其原因是苏轼再次得到重用。

D.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句话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E、作者在文中写了密州月和黄州月,从全文来看作者最赞赏的是苏轼所写的密州月。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填入恰当的词语,补充完整下列段落:

真的猛士,敢于(  )惨淡的人生,敢于(  )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  ),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  )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受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都熟悉了。

C每当夜暮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人当上了全国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的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深沟陷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花团锦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