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莫扎特的作品跟他的生活是相反的。他的生活只有痛苦,但他的作品差不多整个只叫人感到快乐。他的作品是他灵魂的小影。这样所有别的和谐都归纳到这个和谐,而且都融化在这个和谐中间。

后代的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但能够完全认识他的内心。你看他多么沉着,多么高贵,多么隐藏!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作为倾吐心腹的对象,也没有用他的艺术给我们留下一个证据,让我们知道他的苦难,他的作品表现他天使般的温柔。他从来没有把他的艺术当做愤怒的武器来反攻上帝,他觉得从上帝那儿得来的艺术是应当用做安慰的,而不是用做报复的。一个反抗、愤怒、憎恨的天才固然值得钦佩,一个隐忍、宽恕、遗忘的天才,同样值得钦佩。莫扎特的灵魂仿佛根本不知道痛苦,他的永远纯洁、永远平静的心灵的高峰,照临在他的痛苦之上。在莫扎特最本色的音乐中。就是说不是他这个人或那个人物的音乐,而是纯粹代表他自己的音乐中,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儿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可是这位温和的大师的门,跟那位悲壮大师的门,被同样的命运惊心动魄的敲过几下。但这几下的回声并没有传到他的作品里去,因为他心中并没有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叩门,而是向他屈服了。

莫扎特既不知道什么是暴力,也不知道什么叫做惶惑和怀疑,他不像贝多芬那样,对于“为什么”这个永久的问题,在音乐中寻找答案;他不想解答人生的谜。莫扎特的朴素,跟他的温和与纯洁都到了同样的程度。就他的心灵而论,便是在他心灵中间,根本无所谓谜,无所谓疑问。

跟他的心灵发生关系的是一种超脱尘世的美,跟他的心灵协和的不是眼前的生命,而是另外一个生命,一个不会再有痛苦、一切都会解决了的生命。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丹纳说得非常好:“他的本性爱好完全美。”只有在上帝旁边,在上帝身上,我们才能找到这种美,才会用那种不留余地的爱去爱这种美。但莫扎特在尘世上已经在爱那种美了。在许多原因中,尤其是这个原因,使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人圣的。(嘉密·贝莱克《莫扎特》,傅雷译)

1.选文第一段中“这个和谐”的具体内容是:

2.选文第三段作者所说的“莫扎特的朴素”是指在音乐中莫扎特(不超过25字):

3.选文第四段中说“他与其说是‘我们的现在’的音乐家,不如说是‘我们的将来’的音乐家”,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4.根据文意,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莫扎特作品的几个主要特点。

第一特点:

第二特点:

第三特点:

第四特点: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的两项是( )

A.莫扎特的作品,不像他的生活,而像他的灵魂。

B.人们无法通过莫扎特的作品了解莫扎特。

C.“那位悲壮的大师”是指与莫扎特作品的风格截然相反的贝多芬。

D.从莫扎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始终屈服于生活的压力。

E、莫扎特有资格称为超凡人圣的主要原因是他对美的“完美”追求。

 

1.莫扎特生活虽然痛苦,但是作为他灵魂小影的作品却只能给人快乐。 2.就像他本人那样温和而纯洁,不企求在音乐中解答人生的谜。 3.因为他有那种超脱尘世的美,而且能够不留余地的去爱。 4.和谐、温柔、朴素、纯洁。 5.B、D 【解析】 1.根据文章第一节内容:他的生活很痛苦,而他的音乐却充满快乐,并让人快乐。这是他的特有的和谐。 2.本段文字把莫扎特的音乐和贝多芬的音乐进行对照,突出莫扎特的朴素,在于不想在音乐中寻找深奥的人生答案,他只是用心的温和着,纯洁着,只是展示人性中的美好。 3.第4节着重分析了莫扎特的“爱”,正是这种爱,才让他的音乐超越时空,成为最纯美的——只有在上帝面前才能找到的美。 4.几个信息分别来源于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一段的主题词既是快乐;第二段的“这位温和的大师”中“温和”一词含盖了段中不时闪现的零碎的“纯洁”“平静”“你找不到愤怒或反抗,连一点儿口吻都听不见”“连一点儿斗争的痕迹,或者只是一点挣扎的痕迹都找不到”。“ 莫扎特的朴素,跟他的温和与纯洁都到了同样的程度。” 5.B项错,文中有“后代的人听到莫扎特的作品,对于他的命运可能一点消息都得不到;但能够完全认识他的内心。”;D项错,文中有“但这几下的回声并没有传到他的作品里去,因为他心中并没有回答或抵抗那命运的叩门,而是向他屈服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衔接自然。

平视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平视,需要内心的端庄与正直;平视,需要感情的纯洁与高尚;平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南方的受灾情况,并着眼将来提出相关建议。

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入冬以来最大幅度的降温和雨雪天气。

湖南省大部分地区出现了长达10余天的雨雪、低温天气,1359.5万人受灾,被大雪围困30.7万人,因灾倒塌房屋1.1万间,死亡大牲畜3.3万头。

湖北先后发生2次大暴雪。持续雨雪低温天气使全省810万人受灾,转移群众7.64万人。蔬菜运不进来,武汉农产品市场“涨”声如潮,每斤小白菜的价格从1元多涨到每斤3.5元。

贵州省500千伏“日”字形环网被完全破坏,全省最多时有18个县完全停电。贵州省24日宣布全省进入大面积二级停电事件应急状态。12日以来,贵州省滞留在各条公路上的司乘人员一度多达10余万人。

安徽全省已有16个市发生雪灾,受灾人口340多万,倒塌房屋5144间。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0字)

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40字)

 

查看答案

重新排列下面句子的语序,使之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只写序号)

①因此,唯有关注心灵的人,才会因为心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宁静的需要

②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

③在理论上,人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尽然

④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要拥有一个心灵

⑤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正的内心生活

⑥所以,注重内心生活,并且养成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做“白日梦”的好处

何积惠

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关于记忆和想象力的个体差异。众所周知,记忆力的强弱是因人而异的,有些人博闻强记,有些人动辄健忘。那么,这一点是否也适合于想象力呢?一旦涉及对未来的遐想,记忆库存丰富的人,是否想象力也会更加纵横驰骋、天马行空呢?“回答可能带一点儿悖论的色彩。”沙赫特的同事、心理学家丹尼尔·吉尔伯特声称。记性好的人,也许想象力不是那么丰富,反之亦然。他和沙赫特打算就这一假设展开实验。

姑且撇开这个问题,我们内心中过去与未来之间密切的联系,现在看来好像是确凿无疑的。难道我们真的打算凭空虚构一个脚本,让我们在其中充当主角,以这种方式去赢得未来吗?“不错,我们的确在这样做,只是相关的研究还不够。”沙赫特说,“研究成果显示,精神生活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在对未来的遐想中度过的。”

这些成果有不少被吉尔伯特收入他所撰写的《幸福的邂逅》一书。“每一次当你说‘我得去吃午饭了’,那恰恰表示你刚完成对未来的遐想。”他写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示例,说明人们在时间上具有前瞻性展望的普遍倾向。按照吉尔伯特的说法,研究意识流的心理学家发现:普通人醒着的时候,约有12%的时间是耗费在对未来的遐想上的。

将如此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想入非非上,其种种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把未来的脚本匆匆翻阅一遍,作为向昔日的失误记忆学习的一个直接结果,或许有助于我们去争取符合期待的结局——避免不希望看到的尴尬。我们可以通过对其展望而使未来的享受达到最大化,至于对负面事件的预料,则能帮助我们将其带来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事实上,目前已有证据表明:精神时间之旅是我们内心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脑一有机会就会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半个多世纪以来,神经科学家一直坚持认为:即使当大脑外表上处于休息状态时,其内部仍在发生某种意味深长的变动。这一点已通过实验得到印证:当大脑从不受主导的状态转换为受到主导的状态,例如解决一个令人费解的难题时,总体血流量和氧气摄入量会继续保持不变。从这个意义上说,大脑的“默认值”就是时刻待命,有所作为。但是,它又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近年有不少研究项目,力图通过对无所事事的受试对象的扫描来回答这个问题。据哈佛大学的另一位心理学家兰迪·巴克纳透露,这些研究总是发现大脑活动会出现惊人相似的图案:大脑的默认状态与近年扫描中发现的精神时间之旅网络形成极为显著的重叠。由此可见,你的大脑总是在忙着回想过去或展望未来,除非指令它去从事一些特定的具体工作。所以,假如下一次你在埋头苦干时发现自己不时朝天空窥望,或者说在试着阅读一本书时迷迷糊糊地陷入了出神的遐想,千万不要因此而责备自己。从长远角度来看,做白日梦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结果。    (节选自《新华文摘》)

1.选文第一段就说“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请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试想前一个问题应该是(  )

A.记忆和想象力的个体差异

B.过去与未来之间的密切联系

C.大脑处于休息状态时,其内部是否发生某种变动。

D.我们可否在凭空虚构的脚本中充当主角以赢得未来。

2.下面对“白日梦”的益处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A.有助于我们争取符合期待的结局。

B.有助于使未来的享受达到最大化。

C.可以使负面事件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

D.可以使大脑时刻待命,有所作为。

E.可以完全避免不希望看到的尴尬。

F.可以在繁忙之中获得轻松。

3.从选文看,“白日梦”的含义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做“白日梦”自有其好处,是否需要正确对待?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从“在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之下”到“还是被逼着在做工”,原文见课本。

1.“一种特殊优惠的保护”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的前半部分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请指出其表达方式和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第一段中最后一句话“那么,……冤魂”的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B.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使得这种揭露更生动,更触目惊心。

C.这里运用了类比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D.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指出了帝国主义的原始积累是建立在工人阶级的尸骨之上的,“尸首”“冤魂”等词语增添了文章的诗意。

4.从句式、修辞手法的角度简析第二段文字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