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夫子欲之。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

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夫子欲。         ②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墟。

③奚以九万里而南为。④二虫又何知。⑤久,能以足音辨人。

⑥夫晋,何厌有?   ⑦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⑧辍耕垄上。

A.①②

B.③⑤

C.③⑧

D.④⑦

 

C 【解析】③⑧之都表示到,为动词。①这样。②助词④这。⑤凑足意节。⑥宾语前置的标志。⑦之即为代词,代指某人或某事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 澍

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

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

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

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

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第12题5分,选对一个选项得2分,两项全对得5分,多选不给分)

1.根据文意,以下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

B.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这是地方决策层盲目追赶的心态而造成的。

C.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

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出现过的人与事。

E.中国要建设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在城市建设方面不能简单地追求高楼林立的现代化,而应该注意保卫城市的传统,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

2.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

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

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还可以看到用夯土技术建造的“土房子”。

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

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

3.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结合文意,指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哪些“闪光点”。 (4分)

4.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4分)

 

查看答案

请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 (《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3.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4.            ,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        。(《春江花月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共7分)

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此恨无重数”,此乃少游心中之语。请结合全词说一说“恨”有哪几重。(4分)

2.下片中“砌”字用得精巧,历来为人称道,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2分。

尧君素,魏郡汤阴人也。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帝嗣位,累迁鹰扬郎将。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俄而通引兵南遁,署君素领河东通守。义师遣将吕绍宗、韦义节等攻之不克。及通军败,至城下呼之。君素见通,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左右皆哽咽。通亦泣下沾襟,因说君素早降以取富贵。君素以名义责之曰:“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通曰:“吁!君素!我力屈而来。”君素曰:“方今力犹未屈,,何用多言!”通惭而退。时围甚急,行李断绝。君素乃为木鹅,置表于颈,具论事势,浮之黄河,沿流而下。河阳守者得之,达于东都。越王侗见而叹息,乃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密遣行人劳之。监门直阁庞玉、武卫将军皇甫无逸前后自东都归义,俱造城下,为陈利害。朝廷又赐金券,待以不死。君素卒无降心。其妻又至城下,谓曰:“隋室已亡,何苦取祸?”君素曰:“天下事非妇人所知。”引弓射之,应弦而倒。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每言及隋国,未尝不歔欷。常谓将士曰:“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今谷支数年,食尽,足知天下之事。必隋室倾败,天命有归,吾当断头以付诸君。”后颇得江都倾覆消息又粮尽男女相食众心离骇白虹降于府门兵器之端夜皆光见月余君素为左右所害。

(《北史·尧君素传》)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素以名义责之曰      名义:名号

B.时围甚急,行李断绝行李:使者

C.密遣行人之劳:使……劳累

D.君素亦知事必不济:救济

2.下列句子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因说君素早降取富贵朝廷又赐金券,待不死

B.我力屈来 通惭退

C.君素为木鹅承制拜君素为金紫光禄大夫

D.天下事非妇人知君素为左右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尧君素“节义”的一组是(     )

①炀帝为晋王时,君素为左右 ②君素以名义责之 ③越王侗见而叹息 ④君素卒无降心 ⑤引弓射之,应弦而倒 ⑥吾是藩邸旧臣,至于大义,不得不死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尧君素心念旧情,见到兵败而来的屈突通,哽咽流泪,悲伤得不能自控;但又能不为旧情所羁,严历责问屈突通背叛主上的言行。

B.尧君素在城池岌岌可危之时,机智地将请求增援的奏章放入自制的木鹅中传出城去,越王侗见到奏章之后立即向他秘密派军增援。

C.面对旧幕僚的劝降,新朝廷的安抚,尧君素守节不移;妻子到城下劝降,他不但不为之所动,反而拉弓射死了她,足见其意志坚决。

D.尧君素心知守城必败,但对隋仍心存侥幸,所以他常对将士说,城中的粮食吃光,天下之事就定局了,如果隋朝灭亡,那是天意。

5.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后 颇 得 江 都 倾 覆 消 息 又 粮 尽 男 女 相 食 众 心 离 骇 白 虹 降 于 府 门兵 器 之 端 夜 皆 光 见 月 余 君 素 为 左 右 所 害

6.将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大业末,从骁卫大将军屈突通拒义师于河东。(3分)

②公纵不能远惭主上,公所乘马,即代王所赐也,公何面目乘之哉!(3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21世纪的今天,正确对待人与大自然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         

                                                       ,结果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

①有的国家希望做到“天人合一”

②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一切资料都取自大自然

③有的国家对待大自然的基本态度是“征服自然”

④然而,大自然的容忍是有限度的,它是会报复的

⑤他们把大自然看做伙伴,可惜他们的行动没能跟上

⑥从表面上看,大自然真的被他们征服了

A.②③①④⑤⑥

B.③①⑤②④⑥

C.②③⑥④①⑤

D.③④②①⑥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