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列语句。 1. _____ , ____ ,吟赏烟霞。 2....

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列语句。

1.          _____ ,    ____       ,吟赏烟霞。

2.羽扇纶巾,谈笑间,                         

3.遥岑远目,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略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错一字本句不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诗中“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偻”。请你就颔联的艺术手法做简要赏析。(不少于两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括号内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废】离:停止

C、【寻】蒙国恩:寻找    【除】 臣洗马:授与官职

D、刘病日【笃】:病重     不【衿】名节:自夸 

2.下列括号内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取独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3.下列括号内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  D、举臣【秀才】   E、实为【狼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12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7分)

年,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

红 苇

①为什么说年是“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呢?从年的深远的影响上来说,对于过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说出一大堆感受、感想和故事。过年是最能牵动民族情绪、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事情了,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文化,而以年文化为代表的节日文化又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年,之所以称之为“最后”,是说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这个传说对汉民族生活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能与之相匹敌的口头传说,几乎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年的传说又可说成是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

②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却一直保持在民间口头传说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要揭示年的真相,最为直接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于年的口头传说,这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就其受忽视的程度而言,我把它叫做“最后”的口头传说。

③把年的口头传说当成一个文化问题,就会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个现实呈现的景象是:一条细弱的藤上却结出了一个巨大的果子。细弱的藤蔓就是年传说,关于其内涵我们知之甚少,相关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巨大的果子是指年传说的直接后果——过年,过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至今依然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盛事,两者真是反差强烈。

④透视年传说,首先面对的就是资料、史料特别匮乏的现实。但对于民俗学来说,既有的资料、史料并不是第一位的,民俗学更注重民俗后果的现在性与现场性,也就是说,民俗学更为看重那些活生生的在民俗生活中起作用的事物。正如民俗学家钟敬文所说的,民俗学是一种“现在的”学问,而不是“历史的”学问,这两者的不同,正像“生物学”与“古生物学”的不同一样。这样看来,年传说就完全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口头传说”出身而自卑。

⑤以文字为中心的史料观,是社会历史逐渐发展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口头传说如果不能纳入文字的视野,被文字收编,就难以得到保存,更难以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这样看来,年传说真是命悬一线。史学家傅斯年在史料观上却别有见地,他认为“史学即史料学”,并特别看重包括口头传说在内的所谓直接的史料。顾炎武做学问的一个特点,就是搜求直接的史料以修订史文,阎若璩也是以实在地理来订定古记载。傅斯年对他们的做法都特别推崇,他认为“地方上求材料,刻文上抄材料,档库中出材料,传说中辨材料”,花费真工夫,搜求真材料,这样才能做得出真学问。

⑥其实,传说有其独特的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传说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学家泰勒通过对前文明状态中南太平洋岛民历史记忆的研究,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在文字出现之前,民族历史的传承或多或少是要依靠传说来完成的。传说中可能有后人不能理解之处,但传说的内容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这正如李学勤先生在《走出疑古时代》中所说,不能单纯地把传说看成是神话故事,而否认其中所包含的历史的“素质、核心”。

⑦从民俗学的角度看,作为“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年传说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口头传说应该说与资料、史料的地位一样重要,甚至有其不可替代的鲜活性与丰富性。它们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从历史上看有许多资料、史料就是由口头传说而来的,有价值的口头传说完全有资格变成资料、史料。据认为,《国语》的来源即是口说的史料,《左传》的一部分材料也来源于口头史料,还有战国诸子在其论说中所记的故事也多是如此。司马迁的《史记》,也采纳了相当多的口头传说。即使是被奉为圭臬的《旧约》,在其成为经典以前,也只不过是流传于祭司、土师和民间的口头传说而已。所以,口头传说自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⑧由此可见,作为口头状态的年传说,其在史料上的意义,是不输于任何所谓以文字状态记载下来的材料的。(选自《年的三幅面孔,中国时间文化的前世今生》,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6分)

A.过年牵动着民族情绪、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B.对于民俗学来说,重要的是民俗后果的现在性与现场性,已有的资料、史料并不是最重要的。

C.口头传说没有被纳入文字的视野,没有被文字收编,所以难以得到保存,更难以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

D.在文字出现之前,民族历史的传承主要依靠传说来完成,传说中可能有后人不能理解之处,但传说内容不是无中生有的。

E.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口头传说应该说与资料、史料的地位一样重要,甚至有其不可替代的鲜活性与丰富性。

2.根据文意,不列现象不属于“民俗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学者不仅从历代各种书籍中找出记载孟姜女的材料,还关注从民间收集的关于孟姜女的传说、歌谣、戏曲等等。

B.《红楼梦》中为贾宝玉出生后抓周,身上带护身符,订婚“吃茶”,结婚下聘,端午贴符、中秋赏菊等等的叙述。

C.研究“盛唐时期的广东”时,学者主要通过现存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去构建盛唐时期广东的发展状况与历史进程。

D.这里的苗族山寨前竖着一根柱子,上面挂着苗族人演傩戏(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戏曲)的面具。

3.作者为什么认为年的口头传说是“最后的”口头传说?(4分)

4.从全文看,传说有何价值?(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按前3题计分)(6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形影相吊。(《陈情表》)

2.但以刘________,_______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3.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

4.         ,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此予之所得也。(《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水调歌头 中秋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①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②,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③。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④枕卧江流。

注:①宋玉,战国辞赋家,自古文人悲秋之说始于其《九辩》。②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③瓯(ōu),杯子。④欹(qī),斜倚,斜靠。

1.此词写中秋之夜,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意象?(3分)

2.古人认为米芾这首中秋词不因袭前人,有创新。你认为“新”在哪里?(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