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生一梦,白云苍狗。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难弃者,一点痴念而已!

B.钱锺书先生是一个十分难得的奇才,被誉为“学术泰斗”,他知识渊博,治学严谨,其文章达到了不赞一词的地步。

C.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

D.诸侯纷争的战国打破了天下的安宁,生灵涂炭。在秦这块土地上,这时孕育着一股亘古未有的强大力量,也只有这种力量,才能平息烽烟,海晏河清

 

C  【解析】A.白云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B.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在说“不赞一词”也指一言不发。C.死得其所:所:处所,地方。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对象错。D.海晏河清:比喻天下太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逃兵

                                  曹德权

   “预备——”随着执刑官的一声厉吼,一排枪刺齐刷刷地抬起,对准了五米外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十一条汉子。

  十一个战场逃兵有的耷拉着头,有的双目紧闭,有的瞪圆充血的双眼盯着执刑官,有的嘴角斜拉出一丝惨笑……

  逃兵们面前,肃立着一千多刚从战场上撤下来的国军弟兄,这场恶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此时,一千多生者愤怒地盯着面前这十一个败类,十一个丧失血性的孬种。

  逃兵是在上士班长向二狗的带领下从河堤上溜走的,他们没跑出去,被连长带人截住。

  少将旅长冷酷地盯住面前这十一个兵,鼓起的腮帮抽搐着。

  执刑官的右手凝固在右耳上方,就要劈下。突然,少将旅长向执刑官摆了摆手。执刑官举起的右手缓缓放下。行刑队抬起的枪刺缓缓放下了。

  少将旅长来到向二狗面前:“你说,你为什么要带着全班当逃兵?”

“旅长,我错了,我前天接到家里的信,我媳妇被保长给糟蹋了,跳了井……我七十岁的老娘……也气……气疯了!我想,这一仗我们会被打死的,打死了,我怎么报仇呢?我就……就……跑了!”向二狗泣不成声。  

  少将旅长盯住向二狗,一言不发。  

 “旅长,我向二狗不是孬种啊!我不是孬种啊!我犯了军纪,死而无怨,只求旅长为我做主,给我报仇啊!”向二狗仰天惨嚎,嗵地跪下。

  少将旅长将向二狗扶起,命人拿来十一支手枪,二十四颗手榴弹,蹲下身亲手将手枪压满子弹,然后站起,亲手解了逃兵们身上的绳索,再将枪和手榴弹发到逃兵们手上。少将旅长的双眼挨个将逃兵扫过,说:“生死一人一回。你们犯了军纪,罪不容留,必须死,可这个死法,如何对得起父老乡亲?你们……自个选个死法去吧!”  

逃兵们惶恐而不解地望着旅长,好久才回过神来,向旅长行了个礼,拖着沉重的双腿在一千多生者鄙视愤恨的眼光下离去了。  

五天后,情报处长将一份详细书面报告递到少将旅长手上,下面是一段节录:“逃兵李二牛、何喜发,刑场下来后逃往伏牛山,加入赵明英匪部;逃兵方财旺、陆邦才日前夜袭高桥日军弹药库,炸毁其2号炮弹库后滚入烈火中自焚;逃兵王磊、王玉清,深入汪伪张汉田旅部,击毙张旅参谋长高志国部下多名,弹尽拉响手榴弹自尽;逃兵刘四方、魏功德、毛金银,在上士班长向二狗带领下,猛攻日高堡车站,炸翻日军军列,击毙日伪军多名,向二狗以及三名逃兵全部阵亡……”  

  少将旅长长久地盯着报告,叹了口气:“派出两个小组,将李二牛、何喜发和那个保长杀掉。余下这九名逃兵……把他们记入阵亡将士英名录吧!”  

半月后,派出去的两个小组先后回来,报告李二牛、何喜发二匪已被击毙,只有那个保长不知被何人砍了头,祭了向二狗媳妇的坟。

  少将旅长正惊异间,忽听门外一声报告,两名卫兵架了一个血肉模糊的人进来。  

  少将旅长吃惊地盯住血人:“是你!”  

  血人正是向二狗。  

  少将旅长逼前一步:“你,怎么没死?”  

  血人艰难地喘着气,从怀里掏出一件染血的衬衣,双手捧着挪前一步:“旅长,我们攻了高堡车站后,弟兄们掩护我冲出去……去杀保长,报仇!弟兄们要我报了仇后把这件衬衣交给您,我,爬了三天,爬……回……回……来了……”  

  血人说完轰然倒下。  

  少将旅长展开那件衬衣,上面是歪歪扭扭的六个血字:“我们不是逃兵。”还有九个血写的名字。  

少将旅长将衬衣裹了向二狗的尸体,紧紧地抱着他,走出旅部,走向操场……  

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士兵守了一夜灵。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描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有十一名士兵在班长向二狗带领下逃跑

的事件,说明每个人的选择都有其合理性,都会实现其不同的人生价值。

B.“这场恶仗拼去了三千多条国军弟兄的生命,换来日军一个半大队的尸首”,一个“拼”

字,两个数字,写出了战斗的惨烈,也衬出了战士们的军人气节。

C.少将旅长 “盯着向二狗,一言不发”、解绳、装子弹、送枪等一系列的动作,透露出

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感情因素占了上风,侧面刻画了他鲜明的人物形象。

D.从情报处长的书面报告看出,作者笔下真正的逃兵只有两个:李二牛和何喜发。他

们与其他九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衬托出其他九人知耻后勇,是真正的勇士。

E.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虽然不可预知的外部环境会给人性带来暂时的迷失,但血性男

儿终会有颗维护正义的心。

2.小说中的向二狗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请结合文本分析结尾“这一夜,一个国军少将旅长为一个死去的国军士兵守了一夜灵”的内涵和作用。(6分)

4.有人说,真正的英雄,应以国家的利益为重,在战友们用性命与敌人相搏之时,冲到最前头,坚持抗战不退缩。可是,作者笔下的这几个人他们会逃跑,为的只是报私仇。这会不会是个败笔?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8分)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内容,补全下列语句。

1.          _____ ,    ____       ,吟赏烟霞。

2.羽扇纶巾,谈笑间,                         

3.遥岑远目,                                    

4.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诗中“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的《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中有异曲同工之妙,而抒发的情感却不相同,结合诗句对此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歌的颔联是赵嘏的名句,诗人杜牧对此赞叹不已,因称赵嘏为“赵倚偻”。请你就颔联的艺术手法做简要赏析。(不少于两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括号内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晚有儿【息】:子      形影相【吊】:安慰

B、【逮】奉圣朝:等到     未曾【废】离:停止

C、【寻】蒙国恩:寻找    【除】 臣洗马:授与官职

D、刘病日【笃】:病重     不【衿】名节:自夸 

2.下列括号内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急【于】星火:像             B、臣【之】进退:取独

C、【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因此

3.下列括号内词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至于【成立】   B、则【告诉】不许   C、臣之【辛苦】  D、举臣【秀才】   E、实为【狼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4分,共12分)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3)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7分)

年,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

红 苇

①为什么说年是“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呢?从年的深远的影响上来说,对于过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会说出一大堆感受、感想和故事。过年是最能牵动民族情绪、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事情了,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年文化,而以年文化为代表的节日文化又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年,之所以称之为“最后”,是说其对我们的重要意义。这个传说对汉民族生活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能与之相匹敌的口头传说,几乎没有。从这个意义上说,年的传说又可说成是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

②就是这样一个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却一直保持在民间口头传说的状态,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要揭示年的真相,最为直接的依据只有一个,那就是关于年的口头传说,这是华夏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口头传说,就其受忽视的程度而言,我把它叫做“最后”的口头传说。

③把年的口头传说当成一个文化问题,就会面对这样的现实,这个现实呈现的景象是:一条细弱的藤上却结出了一个巨大的果子。细弱的藤蔓就是年传说,关于其内涵我们知之甚少,相关的研究也相对较少。巨大的果子是指年传说的直接后果——过年,过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至今依然是社会生活中的一大盛事,两者真是反差强烈。

④透视年传说,首先面对的就是资料、史料特别匮乏的现实。但对于民俗学来说,既有的资料、史料并不是第一位的,民俗学更注重民俗后果的现在性与现场性,也就是说,民俗学更为看重那些活生生的在民俗生活中起作用的事物。正如民俗学家钟敬文所说的,民俗学是一种“现在的”学问,而不是“历史的”学问,这两者的不同,正像“生物学”与“古生物学”的不同一样。这样看来,年传说就完全没有必要为自己的“口头传说”出身而自卑。

⑤以文字为中心的史料观,是社会历史逐渐发展的结果。在这种状态下,口头传说如果不能纳入文字的视野,被文字收编,就难以得到保存,更难以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这样看来,年传说真是命悬一线。史学家傅斯年在史料观上却别有见地,他认为“史学即史料学”,并特别看重包括口头传说在内的所谓直接的史料。顾炎武做学问的一个特点,就是搜求直接的史料以修订史文,阎若璩也是以实在地理来订定古记载。傅斯年对他们的做法都特别推崇,他认为“地方上求材料,刻文上抄材料,档库中出材料,传说中辨材料”,花费真工夫,搜求真材料,这样才能做得出真学问。

⑥其实,传说有其独特的意义。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传说又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学家泰勒通过对前文明状态中南太平洋岛民历史记忆的研究,形成了这样的认识:在文字出现之前,民族历史的传承或多或少是要依靠传说来完成的。传说中可能有后人不能理解之处,但传说的内容并不是无中生有的。这正如李学勤先生在《走出疑古时代》中所说,不能单纯地把传说看成是神话故事,而否认其中所包含的历史的“素质、核心”。

⑦从民俗学的角度看,作为“汉民族最后的口头传说”,年传说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口头传说应该说与资料、史料的地位一样重要,甚至有其不可替代的鲜活性与丰富性。它们之间并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从历史上看有许多资料、史料就是由口头传说而来的,有价值的口头传说完全有资格变成资料、史料。据认为,《国语》的来源即是口说的史料,《左传》的一部分材料也来源于口头史料,还有战国诸子在其论说中所记的故事也多是如此。司马迁的《史记》,也采纳了相当多的口头传说。即使是被奉为圭臬的《旧约》,在其成为经典以前,也只不过是流传于祭司、土师和民间的口头传说而已。所以,口头传说自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⑧由此可见,作为口头状态的年传说,其在史料上的意义,是不输于任何所谓以文字状态记载下来的材料的。(选自《年的三幅面孔,中国时间文化的前世今生》,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6分)

A.过年牵动着民族情绪、民族心理、民族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年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B.对于民俗学来说,重要的是民俗后果的现在性与现场性,已有的资料、史料并不是最重要的。

C.口头传说没有被纳入文字的视野,没有被文字收编,所以难以得到保存,更难以得到知识阶层的青睐。

D.在文字出现之前,民族历史的传承主要依靠传说来完成,传说中可能有后人不能理解之处,但传说内容不是无中生有的。

E.从民俗学的角度看,口头传说应该说与资料、史料的地位一样重要,甚至有其不可替代的鲜活性与丰富性。

2.根据文意,不列现象不属于“民俗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学者不仅从历代各种书籍中找出记载孟姜女的材料,还关注从民间收集的关于孟姜女的传说、歌谣、戏曲等等。

B.《红楼梦》中为贾宝玉出生后抓周,身上带护身符,订婚“吃茶”,结婚下聘,端午贴符、中秋赏菊等等的叙述。

C.研究“盛唐时期的广东”时,学者主要通过现存历史文献和考古发现去构建盛唐时期广东的发展状况与历史进程。

D.这里的苗族山寨前竖着一根柱子,上面挂着苗族人演傩戏(在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戏曲)的面具。

3.作者为什么认为年的口头传说是“最后的”口头传说?(4分)

4.从全文看,传说有何价值?(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