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红 山 楂
矫友田
校园的西北角儿,有一小片山楂林。那是多年以前,一些毕业前的学生栽种的。 到了秋天,那些山楂树上,就挂满了绿色的“弹珠”。渐渐地,那些绿色的小果儿,开始泛出红晕,像女孩羞涩的面孔,躲在叶丛中,注视着一些青春朝气的身影。
一些淘气的同学,在山楂果儿还未熟透的时候,便会偷偷采摘一把,然后带到教室里,像儿时弹琉璃球一样弹着玩。即使那些喜欢吃零食的女生,也不屑将它们塞入口中;因为她们的口袋里,从来就不缺口香糖、话梅果儿。偶尔,她们只是相互恶作剧地将那些酸得发涩的山楂果儿咬碎,而后,将它们吐掉。
他的性格有些孤僻,总是喜欢独自到那片山楂林旁,静静地思考,或者阅读。每次,见到滚落在教室墙角的山楂果儿,他就会弯腰拾起,并将它们保存起来。
尽管学校总务处的负责人,早已在山楂林旁竖上了“切勿采摘”的牌子,但是那些喜欢恶作剧的学生,仍会趁着晚自习的时候,悄悄下楼去采摘。
一天,他们的班主任带着一份通知书走进教室。她是一位身材胖胖,面容温善的中年教师。通知书的内容,是安排他们班在下午的时候,将那一片山楂林砍掉。
听了之后,他蓦地站了起来,不解地问:“张老师,为什么要砍掉那些山楂树呢?”
他莽撞的举动,令同学们感到有些惊讶。而张老师并没有生气,她只是温和地一笑,解释道:“因为经常有一些不自觉的同学,去采摘山楂果儿,并扔得到处都是,校领导对此很恼火——”
下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拥向那一小片山楂林,唯有他呆在教室里。有些同学发现他的眼里竟闪动着泪花……
从此,那片山楂林从校园里消失了。他变得愈加沉默了。时而,同学会发现他失魂落魄地站在那一个空荡荡的角落,在思考着什么。年终的联欢会眼看就要举行了,为了将联欢会办得隆重一些,几名班干部经过磋商,决定将班费全部用来装饰教室,而食品和饮料啥的,则由同学们自备。
联欢会那天,各式各样的水果、饮料和小食品摆满了桌子。他带来的礼品,竟是一兜大煞风景的山楂果儿。
几个舍友都清楚那些山楂果儿的来历,那是他在同学们砍完山楂树之后,独自到现场,一个一个从地上捡起来的。然后,他将那些山楂果儿洗干净,放在更衣橱里“捂红”的。
没有一位同学,愿意去拿一颗酸酸的山楂果儿吃,尽管它们已经红得那么诱人。同学们竞相登台表演节目,待到他上台的时候,他说他要为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有一个家境贫寒的小男孩,他们一家只靠山上的那片山楂林子维持生计。每天,他的父母都要上山侍弄那一片山楂林子,期待着秋天果儿红时,能够有个好收成。
果儿熟时,他的父母就会将采摘的山楂果儿挑到几十里的山外卖掉,再用所得的钱维持生活和孩子的学费。然而几年后,山楂果儿的身价陡然跌落了,很少有人喜欢吃山楂了。在山楂红了的时候,小男孩再也见不到父母那挂满汗珠的笑脸。
天蒙蒙亮的时候,父亲便挑着一担山楂果儿到山外去了。当天黑父亲赶回来时,筐子里的山楂果儿常常是原封不动。
父亲经常蹲在那一片山楂林旁,一袋接一袋地抽着旱烟。终于有一天,父亲狠了狠心说:“咱们把那山楂树砍了吧—”
母亲苦苦哀求道:“咱不能犯傻呵,山楂林可是娃儿的学费。俺想过了,咱可以把山楂果儿做成糖葫芦卖,或许还能多卖几个钱哩。”
于是,母亲学会了做糖葫芦。晚上,她忙着做糖葫芦;白天跟丈夫一起,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步行几十里到小镇上卖。
就这样,那些山楂果儿养活了他们一家,也把那男孩送入了大学。然而在去年冬季一个风雪交加的一天,扛着草靶的母亲被一辆失控的汽车撞倒了,再也没有醒来……
讲到这里的时候,他忍不住哭了;继而,他拿起一颗山楂果儿,塞入嘴里咀嚼起来,说:“你们也许不知道,她就是我的母亲—”
此时,张老师站了起来,她也拿起一颗红山楂吃了起来,眼里噙着泪花说:“这红红的山楂果儿,就是父母的心呵!来,让我们重新体味一下父母的心吧!”
转眼之间,那一兜红红的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了。
最后一个节目是张老师的,她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行大字:“我是你们的老师,也喜欢你们叫我一声妈妈!” (选自《当代》)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小说开头写他的性格、行为与众不同,暗示了“他”与山楂之间有一定的因缘和情感联系。 |
B.独自来到山楂林,拣起散落的山楂果,不解的询问老师,山楂树被砍时闪动泪花,这些描写,反映了他对山楂的深厚感情。 |
C.山楂果成就了他的今天,也带走了他的母亲。他为同学们讲的故事有力地升华了小说的主旨。 |
D.“红山楂”是母爱的写照,也是人性美的体现。小说最后写红山楂果儿被同学们抢光,说明大家从中受到震撼。 |
E、小说选材巧妙,情节曲折离奇,以情动人,读起来让人深感沉重,又倍感温暖。
2.本文在叙述方式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主要特色是什么?试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要以“红山楂”为题?试从情节和主题方面加以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张老师这个人物形象,并探究这一形象在全文中的作用。(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更那堪,冷落清秋节。___________?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武昌九曲亭记
苏辙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①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少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②。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注:①陂陁(pō tuó):不平的样子。②褰(qiān):卷起裤脚。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上 庐:结庐,居住 |
B.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 委:归,付 |
C.子瞻杖策载酒 杖:手杖 |
D.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姑:暂且 |
2.下列句中的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
B.譬之饮食杂陈于前 |
C.往往留宿于山上 |
D.一旦大风雷雨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 蟹六跪而二鳌 |
B.往往留宿于山上而相泣于中庭 |
C.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 王语暴以好乐 |
D.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 其如是,孰能御之 |
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A.本文语言明净,条理清晰,熔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全文围绕着一个“乐”字互为交融,浑然一体,耐人寻味。 |
B.作者在文中特别强调“以适意为悦”之乐,不以物伤情,这是劝慰别人的话。但文章结尾说“孰知得失之所在”,却也表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消极的思想。 |
C.文中有二乐:一乐是“幅巾迎笑”“倘佯”山水、“不知其久”;二乐为营亭坐观,俯视旁瞻远山近水,“风云变化”。 |
D.文中写景浓笔挥洒,给人以一种郁郁苍苍、气势奔流的动态美;写人,以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给人以一种劲操清芬的动态美。 |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课内句子翻译:(12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2.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4.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默写(16分)
1. ,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2.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
3.既自以心为形役, ? ,知来者之可追。
4. ,烟光凝而暮山紫
5. ,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7.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 。
8.但以刘日薄西山, , ,朝不虑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石对卵石说: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楞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才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然的粗犷。
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