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但我不能放歌, 。
3. ,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
4.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5. ,大礼不辞小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4分)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①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②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令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注:①[遂邑]令山东宁阳县。②[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4分)
(1)献遂邑之地以和 (2)曹沫三战所亡地
(3)欲倍其约 (4)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3分)
(2)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4分)
(3)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3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6分)
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对这首诗中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写了送别时的环境。 |
B.第二句写了临别时的心情。 |
C.第三句写了离别分手的原因。 |
D.第四句写了贬谪之地的景物。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猿啼”“水自流”衬托送别裴郎中时的伤感。 |
B.用“君更远”“青山万里”暗示裴郎中前程远大。 |
C.表达了因政治上受挫折而被贬遭逐的悲凉心情。 |
D.写眼前景,道离别情,自然而巧妙,很耐人寻味。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日:“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日:“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日:“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释词错误的一项(3分)
A.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 |
B.夫晋,何厌之有厌:讨厌、厌恶 |
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 |
D.阙秦以利晋阙:侵损,削减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以其无礼于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
B.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②吾其还也 |
C.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D.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子犯请击之 |
3.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 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 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 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⑤ |
4.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两国分兵驻扎,郑国有机会单独与秦接触,为烛之武说秦埋下伏笔。 |
B.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
C.晋文公以“不仁”“不知”“不武”的理由退兵,说明晋文公是一个深明大义、善于纳谏、能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 |
D.烛之武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
选出与例句中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道芷阳间行
A.项伯杀人,臣活之 |
B.越国以鄙远 |
C.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 |
D.籍吏民,封府库 |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
B.户籍改革的声音再次高涨,官方亦加紧酝酿,民众期待的“户籍新政”大有呼之欲出之势。 |
C.声名不论大小,都是通过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 |
D.王校长的话果然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与会的人就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纷纷提出 了自己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