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8分) 获得教养的途径 黑塞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

阅渎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8分)

获得教养的途径  

黑塞

这儿还根本未考虑世上的书籍在不断地增多!不,每一个真正的读书家都能将现有的宝藏再研究苦读几十年或几百年,并为之欣悦不已,即使世界上不再增加任何一本书。我们每学会一种新的语言.都会增长新的体验——而世界上的语言何其多啊!……可就算一个读者不再学任何新的语言,甚至不再去接触他以前不知道的作品,他仍然可以将他的阅读无休止地进行下去,使之更精、更深。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我年轻时初次读歌德的《亲和力》,只是似懂非懂,现在我大约第五次重读它了,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我们越是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看出它全部的美和魅力正是基于这种独特性和个性,——与此同时,我们却相信自己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万种声音都追求同一个目标,都以不同的名称呼唤着同一些神灵,怀着同一些梦想,忍受着同样的痛苦。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看见那由千百种矛盾的表情神奇地统一起来的人类的容颜。

1.“它完全成了另一本书!”中的“另一本书”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2分)

2.文中的“斑斓锦缎”指什么?“真正的读者”指哪些人?(2分)

3.黑塞在文中说:“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作者是用什么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这一说法的?(4分)

 

1.“另一本书”的意思是说,黑塞对《亲和力》反复阅读后,对《亲和力》有了全新的认识,看出了《亲和力》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2分) 2. “斑谰锦缎”指由各民族语言汇聚成的“世界文学” ;“真正的读者”指那些通过阅读“获得了教养的”人们。(2分) 3.经典的美和魅力是无穷的,因而它能常读常新;阅读者生活阅历丰富,知识水平、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也使他在重读经典时能获得新体验、新认识、新理解。作者用自己读歌德的《亲和力》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这一论断。(3分)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理解“另一本书”在文中的意思,关键是注意提示语“这类经验的神秘和伟大之处在于”,从而结合下文概括出答案。 2.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注意关键句“在数千年来不计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斓锦缎中”,理解“真正的读者”指哪些人就要结合题目回答。 3.“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是谈观点,而例证就是歌德的《亲和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每小题3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师说》)

1.下列文言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而望矣(踮起脚后跟)益圣(圣明的)

B.而闻者(清楚)士大夫之(类)

C.而学于师(以……为耻)声非加也(洪亮)

D.非能也(游水)其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2.下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人不如登高博见也

B.非能水也,绝江河小学大遗

C.授之书而习句读者今智乃反不能及

D.其身也,则耻师焉善假物也。

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选段中用比喻论证论述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论证论述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B.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作对比,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C.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从师而学则前者“小”而后者“大”。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4.翻译下列文言语句(6分)

⑴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3分)

⑵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3分)

5.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欧阳修尝慨《七略》四部,目存书亡,以谓其人之不幸,盖伤文章之不足恃也……然读《史》《汉》之书,而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之注释,其间不得迁固之意者,十常四五焉。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又有推求失旨之病,与爱憎不齐之数。            (节选自《文史通义》)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       ,       。惟其这样,    ,        ,        。 

①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   ②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 

③世界才显精致    ④人生才见灵动   ⑤历史才有风韵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③⑤

C.②①③⑤④

D.①②⑤④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各类文学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B.《沁园春·长沙》一词分上下两片,上片重写景,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湘江秋景图;下片重抒情,抒发了诗人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

C.韩愈,字退之,唐宋八大散文家之首,“永州八记”是他山水散文的代表作。

D.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将人生的阅历浓缩在了表述四季的文字里,让读者与自己一道共受煎熬,也同享快乐。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高出于众人之上、受到众人钦佩并无可非议的东西。

B.这次网络短训班的学员,除北大本校人员外,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等15所高校的教师、学生和科技工作者也参加了学习。

C.马克思以自己十七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自己浩大的职业理想宣告,在与伟人的对话中,我们应该尝试着考虑自己一生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D.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父母与子女能否消灭代沟,关键是父母要能够对下一代有更深的了解与同情,在思想上不至于老旧得太追不上孩子的时代。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难道我不该与土地休戚与共吗?我自己不也是一部分绿叶与青菜的泥土吗?

B.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与文学巧妙地结合起来,用富有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姿,光怪陆离的昆虫世界。

C.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D.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

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