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荡兮, 。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怨灵修之浩荡兮,                   。

(屈原《离骚》 )

2.将军角弓不得控,                。瀚海阑干百丈冰,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3.衔远山,吞长江,                ,横无际涯;                   ,气象万千。

(范仲淹《岳阳楼记》 )

 

1.虽九死其犹未悔 终不察夫民心 2.都护铁衣冷难着 愁云惨淡万里凝 3.浩浩汤汤 朝晖夕阴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每句1分,每错一字扣1分。古诗文名句默写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人对古诗文名句、名段、名篇记诵的情况,不仅反映一个人的阅读水平,而且还反映一个人的学识修养。诗文默写试题重在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和默写诗文的能力。注意犹、着、汤汤、晖等字的写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小题。

鹧鸪天 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

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 酒旗, 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具体分析。 (6 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甩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中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合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言笫,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 “二巨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镨,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

1.对 下 列 句 子 中 划线的 词 的 解 释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分 )(   )

A.璜择民教之律令 愿:质朴,恭谨

B.汉庶人牧场久于官 籍:登记

C.以灾异前请 申:明白

D.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疏 浸:逐渐

2.以 下 各 组 句 子 中 , 全 部 表 明 赵 璜 体 恤 民 生 的 一 组 是 ( 3分 )( )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           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    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二臣无与,乞罪臣                   ⑥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⑥

3.下 列 对 原 文 有 关 内 容 的 概 括 和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 3分 )(   )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之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4.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5 分)

(2)其后论救踵至,万言不自安,再请贷。 (5 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不仅为我们现有社会的转型提供了基础的物质架构, 而且事实上建构了一个“超真实”的“虚拟社会”。人们通过延伸的感官以真实的情感投入积极参与到这个新社会场景的建构之中,演绎出各种新兴的网络现象,而网络围观即是其中最常见、最有影响力的一种。从本质上讲,网络围观是一种自发的网络群聚,是一种心灵参与的视觉围观,有时围观者的行为会延伸至现实世界。网络围观并不是现实围观在互联网上的简单重现,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虚拟性和自发性。首先,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围观者没有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然而,这种参与通常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因为在网络中,围观者的内心是敞开的,想法是有形可见的(通常表现为跟帖)。这种内心想法的可见性能够促成相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 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 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其次,网络围观具有自发性。这种自发性首先源于有着围观基因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和惯性, 使得围观 “看热闹” 成了中国的一种社会常态。此外,网络相对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也为人们自发参与围观注入了无限的热情。

二、无组织性。网络围观是以网络为平台的无组织群体聚合,通常一个事件就是吸引那些分散于各个节点的网民聚拢在一起的磁石,而这些围观者则如吸附在磁石上的铁屑,彼此孤立,互不相关。这种非组织的群聚有时也会彰显出强大的力量,其原因是这种群聚中存在的多个“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心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

三、情绪性。网络实际上为围观者提供了一个类群体场,位于这个场中的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于是在网络围观中,作为个人真实情绪表现形式的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常常成为围观话语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

四、短暂性和复发性。网络围观的生命周期是由围观者决定的。一旦失去了围观者,网络围观即告终结。短暂性是流动网络与浮躁心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产物。有时,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网络围观的复发性显现出网络的张力和弹性逻辑,重新排列组合的信息有时会激起网民新的兴趣,时空得以延伸,网络事件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得以拓展。综观网络围观现象, 我们可以看出, 一方面, 网络围观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在中国法制尚不健全的当下,网络围观起到了道德维护和推进制度完善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 围观中许多民间精英的评论充满智慧和才气, 既为阅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和理性养分,也会更大范围、 更深层面地震撼许多浅薄无知的内心。 另一方面, 网络围观也有其消极作用。围观中被围观者不仅面临隐私可能遭到暴露的危险, 而且还必须承受激烈话语带来的精神重荷。同时网络围观有时会对社会产生消极影响,大规模的围观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必然引起民怨的积聚而为社会的稳定埋下隐患。网络围观是一种发生于虚拟世界,并有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中的特殊现象,我们要辩证对待,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之有益于社会和人民。

1.关于“网络围观”,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   )

A.网络围观发生于虚拟社会场景之中,并可能延伸到现实生活,从而对被围观者产生直接影响。

B.网络围观与现实围观相比,具有安全的话语表达环境,使围观者更容易敞开内心,畅所欲言。

C.网络围观具有虚拟性、情绪性、短暂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并非彼此独立,而是既相互联系又

相互作用。

D.网络围观也会显示积极的作用,仅从“暴力”的维度来概括是片面的,其对社会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虽然网络围观者不是切身的直接参与,而是以延伸的视觉和情感参与围观,但是这种参与一般会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灵互动。

B.跟帖这种让围观者内心想法具有有形可见性的方式,能够促成不同意见者的呼应和聚集,进而产生内心的认同与集体感,形成声势和舆论压力。

C.由于处于类群体场中的围观个体在心理上得到了群体的庇护,所以肆意谩骂和苛刻嘲讽成为个人真实情绪的表现形式。

D.只要辩证对待网络围观,加大监管力度,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就可以发挥它在道德维护和制度完善方面的积极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

A.自发性成为网络围观的特征之一,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围观基因,这种文化基因为网络围观提供了心理营养和惯性。

B.网络围观个体的情绪性不仅会引发虚拟空间的语言暴力,有时甚至直接导致网络暴力的发生,从而显现网络围观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

C.网络围观中的 “心理群体”面对同一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心理和行动的高度一致性,这是网络围观有时会显示出强大力量的重要原因。

D.网络围观的短暂性不同于现实围观的“一哄而散” ,有时,被冷落的围观事件会引发大规模的后续围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意匠惨淡经营中(节选)

季羡林

根据我个人的归纳,对于散文的创作,大体上有两种态度。一种认为,散文重点在一个“散”字上,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怎样起头,就怎样起头;愿意怎样煞尾,就怎样煞尾,无拘无束,松松散散,信笔所之,潇洒自如,天马行空,所向无前。要引经据典,中外都有。外国最著名的例子,我想举法国的蒙田,蒙田的《随笔》享誉世界数百年,至今不衰。他的随笔就属于松散一类,整篇不讲求结构,叙述也看不出什么层次,一点匠心也看不出来;在词藻修辞方面看不出什么独特的风采。因此,我常常想,与其说蒙田是一个文学家,毋宁说他是一个思想家或哲学家,他的思想确有非常深刻之处,为他人所不可及者。在中国也能找出一些类似的例子。中国一些大散文家有时也写一些轻松的文章,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比如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之类。其他作家也间有这样的作品。 这一类的散文作品,我无以名之,暂时名之为松散派。

与松散派相对立的一派主张,写散文同写别的体裁文章一样,也要经过充分构思,精心安排,对全篇结构布局,要仔细考虑,要有逻辑性,有层次;对遣词造句,也要认真推敲,不能苟且下笔。我自己是属于这一派的。杜甫在《丹青引》中有两句诗:“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这里指的是绘画,后来把意思扩大了,泛指所有匠心独运、认真考虑的情况。我在这里借用来指散文的创作,我杜撰了一个名词:经营派。

能做到“惨淡经营”,散文是否就一定能写得好呢?并不见得。一般说起来,只能有两种结果:一成功,一失败。在成功的方面,情况也极为复杂。先举一个诗人的例子。杜甫有一句很有名的诗:“语不惊人死不休。”可见他作诗惨淡经营之艰苦,结果他成了中国的“诗圣”,大名垂宇宙了。谈到散文(广义的)创作,从六期的骈体文开始,作者没有不是惨淡经营的。到了唐代,韩愈文起八代之衰,柳宗元与韩愈并称,写文章也没有不是惨淡经营的。宋代的欧阳修、三苏,再加上王安石、曾巩,上面说到的八个人是有名的唐宋八大家,风格各异,皆有独到之处,共同的地方是都惨淡经营。到了明代归有光属于正统派,公安派和竟陵派,以及张岱等属于革新派。清代的桐城派与八股文似乎有一脉相通之处。这一派的作家字斟句酌,苦心孤诣,其惨淡经营的努力更为突出。以上所谈的都是大家所熟知的事实。

这些惨淡经营派的大家是不是写出来的文章都是美妙绝伦的呢?不是的。这些大家传诵的文章多少不等地就那么几篇。原因何在呢?写文章,除了天资或者天才之外,还要勤奋努力。惨淡经营就属于这个范畴。在天才和勤奋以外,还要有灵感。

惨淡经营而失败了,则他们的文章必然是佶屈聱牙,甚至文理不通,既缺思想性,又无艺术性。这样的文章怎样能流传下来呢?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八股文。我自己没有写过八股文,没有感性认识。但是从许多书上能够读到,当年八股文作者那种简练揣摩、惨淡经营的艰苦情况。但是为什么文章却写不好呢?那种代圣人立言不许说自己话的桎梏把人捆得紧紧的,多大的天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写文章的人要多读书,中国旧日称之为“腹笥”,用今天的大白话来说就是肚子里要有货。如果腹中没有货空空如也,即使再努力惨淡经营,也无济于事,反而会露出了马脚,贻笑方家。

1.作者认为,在散文创作中,“松散派”的特点是 (不超过25个字)

答:                                                                       

2.“意匠惨淡经营”本指“绘画”,后来“泛指所有匠心独运,认真考虑的情况”。作者借用这句话在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答:                                                                       

3.在“经营派”中,要取得散文创作的成功,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每个要点的表述不超过6个字)

答:                                                                       

4.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举六朝骈体文的作者、唐宋八大家,直到清代桐城派的典型事例,是为了证明,“惨淡经营”能帮助散文创作取得成功,但不一定能使篇篇文章都为成功之作。

B.从本文的内容与行文特点看,季羡林在散文创作中属于“松散派”。

C.这是一篇哲理散文,读过此文,对于写文章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D.八股文作者的思想受到严格限制,他们即使是天才,即使惨淡经营,写成的八股文也不可能是成功的散文。

E.本文采取了对比的写法,作者褒扬“经营派”,贬斥“松散派”。

F.作者认为苏东坡属于“松散派”散文作家,其依据是苏写过《记承天寺夜游》之类的“信手拈来”,涉笔成趣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

洞庭湖远眺

林 非

㈠几十年来常常在梦幻中张望着岳阳楼华美而又雄壮的轮廓,这是因为范仲淹那两句激昂慷慨和满怀豪情的话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能让我浮起如此缥缈与朦胧的图景。

㈡终于来到了烟波浩渺的洞庭湖畔,瞧这茫无边际的水波,在不住地晃荡和起伏着,暗绿色的滚滚浪涛,轻轻拍击着绵延到天空尽头的朵朵白云。这溅起的丝丝浪花,也叩打着高耸的堤岸,叩打着我滚烫的胸膛,像是郑重地提醒着我,人们应该怎样走向宽广和辽阔,怎样通往远方的世界?从蔚蓝色的天空顶端,千万道金碧辉煌的大阳光纷纷地抛掷下来,像燃烧的炭火,像闪烁的星辰,在微微荡漾的湖面上粼粼地放光;随着悄悄颠簸的水纹,这璀璨的金光不住地颤抖着,蹦跳着,快速地扩散开来,反射出一圈圈耀眼的线索来,像要把整个天空都镶成一片鲜艳透明的玻璃墙壁。

㈢在随意的遐想中缓缓地回过头去,仔细地凝望着苦苦思念了半生的岳阳楼。这让我一见倾心的洞庭湖,已经浩瀚晶莹得使自己无限神往,而这小巧玲珑的岳阳楼又使自己生发出异常兴奋的情怀。我的眼光紧紧盯住了岳阳楼,瞧着这上下三层金黄色的琉璃瓦,整整齐齐地翘起尖尖的檐角,像是都张开了熠熠放光的翅膀,想要飞往蓝天和白云里去。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钩成了盔甲的模样,在中央还竖着一株用玻璃球串起的立柱,使这金光璀璨的盔甲显得威武而又俊秀。我轻轻抚摸着厅堂外面几根漆得鲜红的木柱,猜测这清代末年重修的雕梁画栋,为什么要在如此秀美和纤细的小楼顶部,戴上一顶戎装的盔甲?是不是胸怀着忧虑的设计者,用它来象征提防和抵御列强侵凌的不屈意志?

㈣听说从东汉以来,就在这湖泊的附近建造了楼阁,将近两千年的沧桑变迁,经历过多少次水患、火灾和兵燹的侵袭,已经先后倾圮和崩溃过三十余回。一种不屈不挠追求美好人生的愿望,催促着大家不断地建造自己所设计的岳阳楼。范仲淹撰写题记的那幢宋代建筑,会比眼前的这一座庞大和恢宏得多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伟大和高旷的声音,总是在我的耳旁震响,就使得那座早已消失的楼阁,似乎还影影绰绰地升腾在明朗的天际。

㈤瞧着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被金碧辉煌的阳光闪烁出星星点点耀眼的火花,我禁不住念起《岳阳楼记》里“朝晖夕阴,气象万千”的名句来。当范仲淹想象着洞庭湖滔滔汩汩地流淌时,想象着这儿晴空万里或阴雨霏霏的景色时,在浓郁的诗情画意中深深地感到“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竟十分潇洒地无视着自己掌握在君王手中浮沉的命运,在大自然的洗礼中倏地超越了向专制王朝磕头跪拜的礼节。像范仲淹这样提出了激励着整个民族的伦理规范,率先为天下的苍生而忧虑,这只有充满抱负的志士仁人才能够做到,无知无识抑或醉生梦死的人们当然无从想到要承担这样的重任;然而“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许是更难于做到,把自己生活的享受降低到整个国家里最贫困的水准,坚持着终生都这样去刻苦地砥砺,如果不具备“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卓绝品性,哪里能够这样办到呢?范仲淹标出的这种道德理想实在值得景仰,可是我想他作为当时朝廷的大臣,肯定很难像孟子所说的“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去完成“天将降”下的“大任”。人应该怎样生存于这茫茫的世界?当然要尽量替大家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如果人人都力争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整个人寰肯定会变得非凡的美丽。然后再将此种纯真的意志发挥到极致,才有可能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

㈥我始终张望着洞庭湖中央这一阵阵飞溅的浪花,张望着蓝天白云里喷射出火光的一团红日,深深地相信人类总会逐渐抛弃卑俗与丑陋,不断地走向壮丽和崇高的境界。

1.作者在洞庭湖上“远眺”,看到了一些什么?

答:                                                                       

2.第㈡段划线句描写浪涛拍击白云、浪花扣打高岸,寓含着什么深义?   

答:                                                                       

3.联系全文,分析结尾段的作用与好处。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始时写梦幻中的岳阳楼既“华美而又雄壮”,又“如此缥缈与朦胧”,从景物的形与神两个方面表现了岳阳楼的特点。

B.文章描写岳阳楼时,着重指出“覆盖在顶层的这座屋檐构成了盔甲的模样”,借“猜测”巧妙地把楼的设计与“先忧”精神联系起来,行文巧妙自如。

C.作者认为“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一种难以达到的境界,但只要从力求替大家作出一份贡献起步,就有可能逐步趋向范仲淹所提出的伟大目标,显示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既注重展现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和小巧玲珑的岳阳楼的景象,又抒发自己的独特感受,表现了作者先忧后乐的道德情操。

E.本文将梦境与现实加以对比,表现了对人类不断走向壮丽和崇高境界的坚定信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