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电视脚本,即电视文案,是电视创意的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6分)

电视脚本,即电视文案,是电视创意的文字表达,是传播信息内容的语言文字说明。请为下面一个主题为“爱在举手投足间”的电视公益广告脚本补足空白部分。

要求:①处不超过80字,②处不超过10字。

镜头

画面阐述

画外音

时间

1

放学了,教室里空空的。一个小女孩孤独地坐在课桌旁,拿着一张成绩单,低着头,在偷偷地抹眼泪。成绩单上写着“语文65分”。窗外,年轻的语文老师默默地看着她,眼神里蕴含着理解和鼓励。

爱是一个

鼓励的眼神

3秒

2

              ① (不超过80字)         

爱是一刻

短暂的等待

3秒

3

雪后的城市,街道上结了一层冰,很滑,路上的车辆行人小心翼翼。一个老年人骑着自行车忽然一滑,摔倒了。一个小伙子走上前,伸出手,扶起了老人。老人点头表示感谢。

   ②  

(不超过10字)

3秒

 

 

① 办公楼,一个双手抱着一大堆文件的年轻女职员跑向电梯,电梯门缓缓关闭。电梯里,一个年轻的男职员轻摁按钮,关闭的电梯又缓缓打开,他微笑着迎接跑进电梯的女职员。女职员点头表达谢意。 ② 爱是一次善意的扶持。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扩展语句、压缩语段的能力。考生作答时,首先要读懂脚本图表, 弄清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围绕“爱是一刻短暂的等待”进行合理地想象并描述出一个 画面。对雪后的城市对行总结时,可从小伙子扶老人的角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中国高级知识分子眼中的南怀瑾——朱清时先生访谈

王国平

① 王国平:你第一次接触南老师的作品是什么时候?

朱清时:我见到南老师是2004年,第一次。我以前也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我一直在搞理工科的,到我当中科大校长时,内心就起了一种愿望,就是中国社会需要一种信仰来支撑。我看现在的学生和我们以前不一样,跟过去我们当学生的状态不一样,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心中有一种信仰在支撑,所以学习跟自己的个人修养很容易被教育和提升。现在的学生很难了,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信仰支撑。那时,我对中国佛学有了一种内心的尊重,佛学不管怎么样,它教人行善,它教人畏惧因果,对社会是一件好事,我自己是一个自然科学家,我也很想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各种成果跟佛学当初预言的自然界的各种情况两者联系起来,做一个对比,所以我就去拜访南老师去了。

那个时候,南老师风采迷人,他这个人精力充沛,记忆力非常好,每次都是一讲就是两三个小时,说两个小时,实际上都延长到三个小时,而且有的时候是上午、下午、晚上接着讲,随口就背诵很多诗词歌赋和偈颂,这让很多年轻人吃惊。

② 王国平: 这十年来,你在南老师身边,给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呢?

朱清时:我这一生,发表过的研究论文有300多篇以上,只有一篇文章现在影响最大,就是《物理学步入禅境》这篇文章,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看到我在创办南方科技大学过程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南老师由开始的支持,逐渐变为反对,他希望我集中精力,写科普文章,可以更广泛地影响社会,培养普罗大众的科学素养,在民间洒下科学研究的种子。我想等我把南科大的工作做完,我会做我这一生中间的最后一个使命,写科普文章,把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原汁原味的写清楚,凡是有文化的人都能看懂,又可以把佛学所讲的宇宙和人的事情做一些对比。

③ 王国平:我想,您可能与季羡林、任继愈等有些交往,我想听听您对这些大师的看法。

朱清时:这么说吧,现在南老师对佛学和佛经的理解水平,国内找不到任何人可以与他相比,比如我以前跟他学过《成唯识论》,现在我正在读《瑜伽师地论》,这两部经书都是玄奘法师主持翻译或总结的,当时是用唐代语言,而且玄奘法师是用直译的,唐代的人看起来就很吃力,现代人就更吃力啦。可是南老师会给你讲得深入浅出。再比如,有很多佛经的语言都是唐代的语言。比如《楞严经》中的“觉海性澄圆,圆澄觉元妙”,其中两个字“元妙”,很多人看到这个元字,就以为是元初、元本,南老师一讲就懂了,当时为了避讳唐玄宗名字中的玄,而将“玄妙”的玄字改成元代替,一说玄妙,大家都知道了。

④ 王国平:我一直很尊崇季羡林、任继愈他们,但是呢,我认为季羡林先生对国学研究不多,他主要方向是东方语言学,擅长的是吐火罗文、巴利文、梵文等,任继愈先生主要研究的是世界宗教史,反而不以传统文化见长。

朱清时:南老师就把这几个学问贯通起来了。当然,我们不说跟春秋战国时期的老子、庄子相比,但是至少五百年来没有过这种人。中国有很多天资跟他差不多,机会跟他差不多的人,但是心不静,因为太平时期都想当官,都想成就功名,所以呢,他可能是几百年来第一人。他对儒释道都有精深的理解,儒家的理解,他是高人一筹,但是还不是他最重要的,他对佛学和佛经的理解,现在可能找不到第二人了。就在于佛经本身,很多是魏晋和唐代的语言,当时的人读来已经是晦涩难懂,何况现代人,这需要非常深的学问才能解释得非常准确。这十年我非常珍惜他讲佛经的机会,他不讲,别人都是望文生义,只有他讲了,别人才会服。

1.朱清时作为一名自然科学家,向南怀瑾拜师学佛的原因是什么?(4分)

2.在第③问中记者让被访者评价另外两位大师,你怎么评价这样的提问?你认为被

访者的回答巧妙吗?为什么?(5分)

3.朱清时谈到南怀瑾为人治学的风度,请从文中选取两点加以说明,并结合现实说

说它有怎样的启发。 (6分)

 

查看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

清      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我见那老妪,一米六七、八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我问:“她家状况如何?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三十几岁的独生儿子病故了。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七八年前,将名下分的一亩多茶地也退给了村里……”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连地都没了,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保障老人们的一般生活需求,同时两级政府给予一定补贴……”

我不禁感慨:“多好的举措……”

不料子诚却说:“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承担保障她生活责任的县里的一位副县长,表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酒色财赌黑,五毒俱全,原来不是个东西,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我一时失语。只默默听子诚说:“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病好后,开始替茶地多的人家采茶。老人家眼力不济了,手指也没了准头,根本采不了芽茶,只能采大叶茶了,早出晚归,平均下来,一天也就只能挣到五六元钱。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可……这……难道就没有人认为应该告诉老人家,她完全不必那样做吗?……”

仿佛被割掉了舌的我,终于又能说出话来。而且,说得激动。

“许多人都这么劝过的,可老人家她听不进去啊。”

子诚的话,却说得异常平静。

不待我再说什么,问什么,子诚的一句话,使我顿时又失语了。

他说:“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我,极愕。

“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了。她自己也知道了。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样子,就着自己腌的咸菜,每日喝三四碗糙米粥,仍然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有人说,那是因为她岁数大,脏器都老化了,所以不觉得多么疼了……他们的说法有道理么?……”

“我……不太清楚……”

我的确不太清楚。

我心愀然。进而,怆然。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子诚说:“转告也是白转告……”

我恼了,训道:“明天,你必须那么对她说!”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我要听的是她的原话!”

“她说,谢了。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的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什么圣地。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清名、清名……

反反复复,二字而已。……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才还清了那笔钱……”

我又说不出话来,也不知自己什么时候放下电话的。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

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惭,因我亦如此……

1.小说中多次写到茶村老妪“竭力挺直腰板”,有什么作用?(4分)

2.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我”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5分)

3.作者谈到他的写作体会时说,这篇文章不单是写给农民看的。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联系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武侠小说的江湖世界

在武侠小说里,有这样一个独特的世界——江湖世界。江湖中人何为?上者仗义行侠,除暴安良;中者为报家仇,浪迹天涯;下者纯粹只为争个天下武功第一,不惜身入魔道,视生命如草芥。一句话,都是在刀剑丛中讨生活,说得俗一点,便都是在杀人。

  《笑傲江湖》中的魔教教主任我行有一句名言:老夫一生杀人如麻,快意恩仇。那些大魔头们视杀人为家常便饭,看哪个不顺眼就可以拎来宰掉,甚至可以拿活人的脑袋,炼“九阴白骨爪”之类,这里且不去说它。那些身负“血海深仇”之人,学艺寻仇,餐风露宿,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最终便是为求手刃仇敌那一刻的快感。于是乎,如果仇敌已为他人所杀,寻仇之人会茫然若失,痛心疾首。剩下来的杀人,便是名门正派之侠客,为驱除邪恶、执掌正义,正大光明地替天行道了。据说,这不仅可“快”一己之心,还可大“快”他人之心。

问题是,侠客自掌正义,不问官府也不求法律,自己认为该杀便干净利落一刀了断,这里面难免带有很大的主观性、随意性。《射雕英雄传》中的洪七公,自谓一生杀了241人,其中没有一个是好人。这里凭借的是道德律,况且,好与坏本身便是相对的。一人以为是的,可能另一人以为非,何来客观标准?比如侠客们最为嫉恨不耻的所谓淫贼淫妇,人家相好,哪怕是偷情,其实也不关你事,侠客偏要千里迢迢“为民除害”,岂不多管闲事?何况,侠客也是人,是人即有人作为动物的共通的劣根性,侠客也难免有杀得“性”起的时候。将人的生命维系在某一个人的主观好恶之中,这正是武侠的可怕之处。

如果说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以爱好和平著称的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并不逊于西方。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草菅人命、滥杀无辜之事,可谓平常之极。鲁迅先生曾讲过,中国人有两类:一类是作示众的材料,一类是看客。看人杀头,乃成国人的一大乐趣。一刀下去,血花纷飞,刺激,过瘾,乃至当阿Q被枪毙,“看客”们竟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周作人在“二•七大屠杀”之后的一篇题为《怎么说才好》的文章中曾大为感叹:“我觉得中国人特别有一种杀乱党的嗜好,无论是满清的杀革命党,洪宪的杀民党,现在的杀共党,不管是非曲折,总之都是杀得很起劲。”

武侠小说,在某种意义上暗合了国人潜藏的嗜血习性。同为通俗小说,西方的侦探小说则更强调法律意识、人道意识——它只再现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而不担负惩罚的职责。因为惩罚自有法律,每个人都无权擅自处置他人的生命。中国的武侠小说,则具有一种非人道倾向。在惩恶的幌子下,千刀万剐,杀个痛快,嗜血欲望通过杀奸人而获得变态的满足,更何况,他们杀的远非个个都是十恶不赦的奸贼。而读者,在武侠小说的“杀人如麻快意恩仇”里,大约也获得了一种极大的满足。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作者将江湖中人分成三类,指出都是在杀人,对不同类的人的行为,作者均指出其非,

即使是三类中的上者也不完全认同他们的行为。

B.作者认为人类的噬血性、攻击性行为本身便是人性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中国人在这方面

较西方人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

C.作者认为,不管是杀人如麻的魔教教主任我行,还是除暴安良的名门正派的侠客,其行

为都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

D.文中引述鲁迅兄弟的言论、介绍西方侦探小说的特点,都是为了说明人类具有噬血习性

及攻击性行为。

E.好与坏是相对的,是非各有看法,因此侠客们千里迢迢“为民除害”杀淫贼淫妇,实在

是多管闲事,是非不分。

2.根据作者对武侠小说与西方侦探小说的看法,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对武侠小说,作者既肯定了其社会性的正义与公平的一面,同时更强调了它不足的一面。

B.武侠小说往往以惩恶的名义让读者的嗜血欲望在杀奸人的过程中获得变相的满足。

C.西方侦探小说强调法律意识、人道意识,只再现寻找犯罪嫌疑人的过程,至于如何惩治

罪犯,那不是小说家的职责。

D.中国武侠小说中侠客们惩恶的行为具有非人道倾向,而且他们杀的远非个个都是十恶不

赦的奸贼。

3.作者在文章开头说:“武侠小说构建了一个独特的世界——江湖世界。”根据文章

内容,作者所说的 “江湖世界”的独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对这一江湖世界的态度怎

样?(4分)

4.文章最后说:“不知这是不是“武侠”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请根据文意,

简要概括作者所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无以立也。         ,无以知

人也。”(《论语十则》)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申之以孝悌

之义,                      。(《寡人之于国也》)

3. 披绣闼,俯雕甍,                     ,                      。(《滕王

阁序》)

4.纵一苇之所如,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

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7分)

春日临池

(北朝) 温子昇

光风动春树,丹霞起暮阴。嵯峨映连璧,飘颻下散金。

徒自临濠渚,空复抚鸣琴。莫知流水曲,谁辩游鱼心。

1.“嵯峨”、“ 飘颻”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请加以说明。(4分)

2.诗歌后四句拿古人自比,以抒胸臆。请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