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元妃省亲...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元妃省亲,让众姐妹及宝玉选匾题诗。宝玉独占四首,只少“杏帘在望”一首未成,他便抄袭宝钗的诗作交上去。

B.贾府众姐妹及宝玉入住大观园,薛宝钗住蘅芜苑,林黛玉住潇湘馆,贾迎春住缀锦楼,探春住秋爽斋,惜春住稻香村,李纨住蓼风轩,宝玉住怡红院。

C.在冯紫英家宴上,宝玉和优伶蒋玉菡见了面,两人认识结交后,还互换了信物。宝玉送蒋玉菡一个玉玦扇坠,蒋玉菡送宝玉一条大红汗巾子。

D.宝钗的“金玉良缘”已让黛玉堵心,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还送宝玉一件金麒麟,为此黛玉和宝玉闹起别扭。贾母说他们“不是冤家不聚头”,气得也哭了。

E.婢女金钏儿和宝玉说了几句亲密的玩笑话,被正在闭目养神的王夫人听见。王夫人骂金钏儿教坏了爷们,唤金钏儿的母亲来领了回去。

 

A、B 【解析】A是黛玉帮他作了让他抄袭。B惜春住蓼风轩,李纨住稻香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这是镌刻在太虚幻境石碑坊的联语;“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是贾雨村口吟的诗句。

B.小乡绅之子冯渊与“呆霸王”薛蟠争买一个丫头,薛蟠把冯渊打死了。贾雨村不顾争买的丫头英莲是恩人贾雨村丢失的女儿,借门子之计徇情枉法胡乱断了此案。

C.黛玉进荣国府,除外祖母外,还见了大舅母王夫人,二舅母邢夫人,贾珠的妻子李纨,“凤辣子”王熙凤以及迎春、探春、惜春和衔玉而生的贾宝玉。

D.“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这一首曲子说的是史湘云。

E.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威重令行,心中十分得意。对一迟到者,她喝令拉出去打二十板子,并革了他一月的银米。如此一来,众人皆知凤姐的厉害,不敢偷闲。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释】召忽: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公子纠。

1.下列划线文言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尝与鲍叔贾:做买卖

B.鲍叔不以我为不 肖:孝顺

C.知我不时遭: 遇,逢

D.鲍叔既管仲进:举荐

2.对下列划线词活用情况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穷困: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穷困。

B.召忽之死:为之死。

C.知我不小节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羞。

D.天下不管仲之贤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赞美。

3.对下列文言虚词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3分)

①鲍叔不我为愚

身下之

③吾尝为鲍叔谋事更穷困

④天下不多管仲之贤多鲍叔能知人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共6分)

①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3分)

②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近年来,东山的道路交通、城镇建设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一月一个样地发生着变化,西铜、疏港两条八车道公路连接着新老县城,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东山,正在进行着翻天复地的变化,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美丽的蝶岛必将成为东海岸一颗(cūǐcàn)      的明珠。

(1)文段划线部分可用成语               表示。

(2)文中一个错别字是     ,应改为     

(3)写出文段中注音的汉字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小题。(共15分)

雪地烤红薯

周海亮

①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②(A)天空中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③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④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⑤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啰!”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⑥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啰!”这时,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并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⑦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⑧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⑨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⑩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的那个人长得很像。”

?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

1.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2分)

手忙脚乱  红薯→打起精神称红薯→高声吆喝  红薯→不声不响吃红薯

2.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4分)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 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4.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3分)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5.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请揣摩并写出平头少年的内心活动。(3分)

平头少年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0字左右) (5分)

“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会冒出很多的血。唯一的免灾方法就是把产妇迁出公馆去。迁出公馆还不行,产妇的血光还可以回到公馆来,所以应该迁到城外。出了城还不行,城门也关不住产妇的血光,必须使产妇过桥。而且这样办也不见得就安全,同时还应该在家里用砖筑一个假坟来保护棺木,这样才可以避免‘血光之灾’。 ”这些话是谁说的?高家人对此都有哪些态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