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 和 瓦 苏 童 ①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雨 和 瓦

苏 童

①二十年前的雨听起来与现在有所不同。雨点落在更早以前出产的青瓦上,室内的人便听见一种清脆的铃铛般的敲击声。毫不掩饰地说,青瓦上的雨声确实像音乐,只是隐身的乐手天生性情乖张喜怒无常,突然地它失去了耐心,雨声像鞭炮一样当空炸响。你怀疑如此狂暴的雨是否怀着满腔恶意,然后忽然地它又倦怠了,撒手不干了,于是我们只能听见郁积在屋檐上的雨声听凭惯性滴落在窗前门外,小心翼翼地,怀着一种负疚的感觉。这时候沉寂的街道开始苏醒,穿雨衣或者打伞的人踩着雨的尾巴,走在回家的路上。有个什么声音在那里欢呼起来:雨停了!回家了!

②智利诗人聂鲁达是个爱雨的人,他说:雨是一种敏感、恐怖的力量。他对雨的观察和总结让我感到惘然。是什么东西使雨敏感?又是什么东西使雨变得恐怖?我对这个无意义的问题充满了兴趣。请想象一场大雨将所有行人赶到了屋檐下,请想象人们来到室内,再大的雨点也不能淋湿你的衣服和文件,那么是什么东西替代我们去体会雨的敏感和恐怖呢?

③二十年前我住在一座简陋的南方民居中,我不满意房屋格局与材料的乏味,我对我家的房屋充满了一种不屑。但是有一年夏天我爬上河对面水泥厂的仓库屋顶,准备练习跳水的时候,我头一次注意到我家屋顶上的那一片蓝黑色的小瓦,它们像鱼鳞那样整齐地排列着,显出一种出人意料的壮美。对于我来说那是一次奇特的记忆,奇特的还有那天的天气,一场暴雨突然来临,几个练习跳水的男孩干脆冒雨留在高高的仓库顶上,看着雨点急促地从天空中泻落,冲刷着对岸热腾腾的街道和房屋,冲刷着我们自己的身体。

④那是我惟一一次在雨中看见我家的屋顶,暴雨落在青瓦上,溅出的不是水花,是一种灰白色的雾气。然后雨势变得小一些了,雾气就散了,那些瓦片露出了它简洁而流畅的线条。我注意到雨水与瓦的较量在一种高亢的节奏中进行,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肉眼看见的现实是雨洗涤了瓦上的灰土,因为那些陈年的旧瓦突然焕发出崭新的神采,在接受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雨水冲洗后,它们开始闪闪发亮,而屋檐上的瓦楞草也重新恢复了植物应有的绿色。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雨水在屋顶上制作音乐的过程,并且有了一个新的发现:不是雨制造了音乐,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

⑤说起来是多么奇怪,我从此认为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无疑这是一种非常唯心的认识,这种认识与自然知识已经失去了关联,只是与某个记忆有关。记忆赋予人的只是记忆。我记得我二十年前的家,除了上面说到的雨中的屋顶,还有我们家洞开的窗户,远远地,隔着茫茫的雨帘,我看见了母亲,她在家里,正伏在缝纫机上赶制我和我哥哥的衬衣。

⑥现在我不记得那件衬衣的去向了,我母亲也早已去世多年。但是二十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假如有铺满青瓦的屋顶,我不认为雨是恐怖的事物;假如你母亲曾经在雨声中为你缝制新衬衣,我不认为你会有一颗孤独的心。

⑦这就是我对于雨的认识。

⑧这也是我对于瓦的认识。

1.“我”认为在雨与瓦的较量中“无法分辨谁是受伤害的一方”,其理由有哪些?(6分)

2.第一自然段中对“雨”的描写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6分)

3.第二自然段中引用聂鲁达评说“雨”的语句,在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4.结合作品,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⑴文章结尾部分写“二十年前的一场暴雨使我对雨水情有独钟”,其原因是什么?(3分)

⑵根据文意,说说“我”对“雨”和“瓦”关系有哪些认识?(5分)

 

1.①瓦因雨的洗涤焕发出崭新的神采;②雨因有瓦的反弹而创造了美妙的音乐。(6分) 2.首先运用比喻,描写了“雨”如音乐般的声音;然后再运用拟人,描写出“雨”的节奏变化。作品通过这样的描写,生动地描绘出“雨”的形象,从而表达了作者对“雨”的钟爱之情。(6分) 3.由对“雨”的描写过渡到对“雨”和“瓦”的描写(或承上启下),并为下文揭示主旨作了铺垫。(4分) 4.⑴因为那场暴雨让“我”深切体会到亲情(家)的温馨。(3分)(2)①不是雨制造了音乐,而是那些瓦对雨水的反弹创造了音乐;②雨的声音,就是瓦的声音;③如果有铺满青瓦的屋顶,雨就不是恐怖的事物;④瓦因有雨的洗涤而焕发光彩,而雨也因有瓦而创造出美妙的音乐;⑤如果有亲情(家、母亲)在,人就不会感到恐怖与孤独。 【解析】 1.试题分析:这句话在第四段,答题区间应为这句话后面的内容。答题时要分别答出瓦因雨怎么样,雨因有瓦怎么样。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六小题)(6分)

1.             ,石破天惊逗秋雨。                  (李贺《李凭箜篌引》)

2.丛菊两开他日泪,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天姥连天向天横,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6.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7.潦水尽而寒潭清,             。                     (王勃《滕王阁序》)

8.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 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1.就诗歌表达主旨而言,这首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4分)

2.清代纪昀评价这首诗:“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

有人说,第六句中的“蜂”字用得极为巧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其妙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好读书,善击剑。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身备宗室遗老,今欲奉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将行,畴曰:“今道路阻绝,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虞从之。虞自出祖而遣之。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诏拜骑都尉。畴以为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朝廷高其义。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得报,驰还,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且将军方举大事以求所欲,既灭无罪之君,又雠守义之臣,诚行此事,则燕、赵之士将皆蹈东海而死耳,岂忍有从将军者乎!”瓒壮其对,释不诛也。拘之军下,禁其故人莫得与通。或说瓒,瓒乃纵遣畴。

畴得北归,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曰:“君仇不报,吾不可以立于世!”遂入徐无山中,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百姓归之,数年间至五千余家。畴乃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又制为婚姻嫁娶之礼,兴举学校讲授之业,众皆便之,至道不拾遗。袁绍数遣使招命,又即授将军印,因安辑所统,畴皆拒不受。绍死,其子尚又辟焉,畴终不行。

畴常忿乌丸昔多贼杀其郡冠盖,有欲讨之意而力未能。太祖北征乌丸,畴献掩其不备之计,遂大斩获。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太祖知其至心,许而不夺。辽东斩送袁尚首,令“三军敢有哭之者斩”。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太祖亦不问。畴尽将其家属及宗人三百余家居邺。太祖赐畴车马谷帛,皆散之宗族知旧。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取道,畴乃上西关更:另外

B.直朔方,循间径去趣:通“趋”

C.求获畴购:悬赏

D.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强行改变

2.下面的材料分别编为四组,都表现田畴“义”(为正义,讲义气)的一组是(3分)

①愿以私行,期于得达而已

②三府并辟,皆不就

③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④率举宗族他附从数百人,扫地而盟

⑤为约束相杀伤、犯盗、诤讼之法

⑥畴以尝为尚所辟,乃往吊祭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田畴奉命出使,不事排场,轻装简从,绕小路而行,顺利到达长安,的确不辱使命。

B.朝廷封官,田畴固辞不受,三府征召,田畴也予拒绝,这表现了田畴的忠义。

C.田畴率众入山,一方面是为避开公孙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积蓄力量为刘虞报仇。他在徐无山中表现出很高的管理才能。

D.袁绍父子给田畴官做,他一律加以拒绝;而曹操北征乌丸,田畴主动出谋划策,其目的是借助曹操的力量报公孙瓒之仇。

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4分)

⑵营深险平敞地而居,躬耕以养父母。(3分) 

⑶以功封侯赐邑,畴固让。(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时期以来,谈论快乐的话题愈来愈多。工作上有“快乐工作”说,生活上有“快乐生活”说,竞技场上有“快乐足球”说,学校有“快乐学习”说,研究领域有“快乐经济学”说,等等。

人生来具有趋乐避苦的本性。追求快乐,享受快乐,为人之常情。问题是什么叫快乐,怎样才能求得快乐。快乐是感觉,如何求之呢?马克思主义者对快乐有着自己的感受。谢觉哉在谈到长征中的艰苦与快乐时说,“不可能有从天上掉下来一个快乐来给你享受”,“只有经过劳作、经过奋斗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这就告诉我们,形具快乐才生。

形具快乐生,首要在“形”。形是一种载体,是一种形体。无“形”,快乐就成了无本之木。毫无疑问,凡变化者,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无形难变,更难转化为快乐。这种形,具体到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就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一件一件的具体工作。这些工作,或决策,或管理,或科研,或操作等,都是对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对创造新生活的奉献。这些工作,因我参与、我奉献而快乐。因为说到底,形为快乐之质,快乐为形器之用。形与快乐,犹如刀之刃、山之峰,形存快乐存,形谢快乐灭。

形具快乐生,重要在“具”。具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潜台词叫“足”,同义语为“办”。一件事情与工作之“形”,做起来会有难易,论起会有高下,但不论是非凡或是平凡,只有全身心地投入进去,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才有可能困难脚下踩,快乐心头生。如果是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事不“具”不“办”,或是三心二意,少“具”缺“足”,东一榔头西一棒,又怎么能享受经过劳作、奋斗、拼搏而取得成功后的快乐呢?

形具快乐生,关键在“生”。生是一种过程,既有出生之意,又有发生之状,更有化生之态。这种有“形”且“具”而“生”发出来的快乐,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这种愉悦,既有诸如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皮肤感觉在接受外部刺激后的外部感觉,又有诸如运动觉、肌体觉、平衡觉等接受肌体内部刺激后,反映身体位置和运动及内脏不同状况的内部感觉。这种感觉属精神层面,只要不止于一步地实践、实践、再实践,进取、进取、再进取,就能使快乐陪伴终生。

形具快乐生,生生会不息。这种生生不息引起的变化,会使大量的新东西产生,并带来源源不断的快乐,使人“一笑失百忧”,精气神更足。生生不息的快乐会使人如神人,似天人,进入无己、无功、无名的境地,成为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进而吐纳珠玉接千载,卷舒风云通万里。

1.下面是关于“形具快乐生”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形”是快乐的载体,指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工作,它透视出的是进取,表现出的是愉悦。

B.作者所认为的能够产生快乐的“形”是有条件的,它必须具有参与和奉献的特点。

C.“具”指的是做工作必须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能取得成功并获得快乐。

D.“生”指的是劳作、奋斗、拼搏后所获得的快乐,它既指外部感觉,也指内部感觉。

2.下面各项中对“快乐”产生的必要条件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决策、管理、科研、操作,只要是对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新生活有利的工作,就有产生快乐的可能。

B.如果在工作中说得多,做得少,缺少“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不畏劳苦,百折不回”的精神,也不能享受到快乐。

C.忘我之人、不讲功劳之人、不讲名分之人才能精气神更足,获得生生不息的快乐。

D.要想让快乐源源不断,陪伴终生,就得实践、实践、再实践,进取、进取、再进取。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这篇议论文先阐述了快乐的含义,然后分析怎样才能得到快乐,最后指出为什么需要快乐。

B.快乐是感觉,不同的人对快乐有不同的理解。本文所指的快乐,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快乐,主要指精神层面。

C.在议论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时,作者先从正面分析怎样才能获得快乐,接着又从反面概括不可能取得快乐的种种表现。

D.世界上的工作有千千万万,但是本文所指的工作,是大量的、琐碎的、不起眼的具体工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上帝召开一个会议,想了解赐给动物们翅膀后,它们是如何使用的。

鹰说:我用翅膀在天空中飞翔,一切猎物都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因此生活无忧。

鸵鸟说:我用双腿在荒漠里奔跑,翅膀从未派过用场,它已成了沉重的负担。

企鹅说:我已把翅膀变作鳍,它使我和鱼一样,能够在海洋遨游。

……

上帝忽然发现还坐着一个人,便奇怪地问:你没有翅膀,来这儿干啥?

人说:上帝啊,虽然你没有赐予我翅膀,但我的灵魂可以飞翔,它带我飞翔到任何脚步不能到达的地方。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