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因为刘翔,人们记住了上海;因为鲁迅,人们前...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因为刘翔,人们记住了上海;因为鲁迅,人们前往绍兴;因为海明威,人们知道了西班牙斗牛,乃至于提到巴尔扎克,人们便想到巴黎……名流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世界。

材料二: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幸福始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时光如流水,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精彩。

对上述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解析】 试题分析:每个生命里,都有对爱和梦想的渴望。每个人,都有自己努力的方式。不抱怨不诉苦,度过每一个感动自己的日子。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空间,自己的计划,自己的追求,真实却很精彩,随意但不缺乏精致,就这样过自己的生活,以自己的方式! 材料一是指每一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改变世界,材料二是说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的更好,关键是内心的选择与心态的平和。自己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努力,用自己的生活态度来走完生活路,也许平凡也许光亮,无论怎样,我都是独特的一道风景。所以写作时重点词是方式,关键词是自己,不是别人。方式有很多,每个人都不同。所以本题很开放,人人有话可说,但本题又很有限制,要展现自己的真实的风采。 考点: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素书之美(有删节)

刘心武

还记得四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坐在素净的窗下,读一本素净的书。坐的是朴素的竹椅,窗外是刚谢了秋叶的素枝,连泻进窗内的秋光也那么素净,读上几页,便闭目遐思一阵……唉,那是多么值得怀念的一幅青春读书图!

还记得,有一回读的是屠格涅夫的《罗亭》,算是长篇小说,但并不怎么厚,平明出版社刊印,繁体字竖排,里面没有插图,封面就是全白的底子上,中间一个比例相宜的竖起的黑色长方形,当中再反白显示出“罗亭”两个宇。当时平明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那样的文学书籍,原创的、翻译的全有,全是那样的装帧方式,真个是非常的素净。读那样的书,心灵似乎被无形的拂尘轻柔地除秽,被托举到一种素净高尚的境界。

我们都懂得,书之所以能令人感动或有所感悟,关键在于其文本,就像一个人,我们之所以认为他好,关键在其内在品质一样。但是,“人靠衣裳马靠鞍”,书也有个包装的问题,到现在,一般读者也都懂得,一本书不但应该内容好,形式上也应该好,这形式包括方方面面:开本、用纸、封面设计(包括封底、书脊、勒口、书裙等的设计)、扉页(包括套封)的设计、目录版式、序跋版式,最重要的是内文的版式—-版心大小、字号、行距、天地留白……

文学书可以有插图,也可以无插图。无插图的文学书只要文字好,读起来是“此时无图胜有图”的。上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过一套文学名家在1949年以前创作的小说选本,封面非常之素净,一度是全绿底面,后来干脆全白底子,上面一行大字标明某某小说选,下面一行小字是出版社名称,里面全无插图,但多数都编选得十分精当,像我精读过的《吴组缃短篇小说选》,里面《簏竹山房》等篇,其文字所唤起的想像,岂止是图画,简直是电影,随着阅读,全景、中近景、特写、大特写、反打镜头、摇拍……那感觉竟接踵而至,甚至仿佛有音乐、时起时停地伴随其中,那样的文本,配上插图反而令想像力梗阻了。

眼下中国的出版非常繁荣,文学走向了多元,文学书从内容到包装已是乱花迷眼的局面,所谓进入了“眼球经济”阶段,要想刺激消费者掏钱来买,首先必须令其“夺目”。为达到“夺目”效果,已有“无图不成书”的趋势。图文并茂当然是好事,但不要走向“无图不成书”的极端。文学书籍里,应该有一元是素净派,这样的文学书从外到里都可以是无图的,然而又是从形式上看也富有美感的。

素净的文学书现在成了稀缺的商品。进到书店,满眼花花绿绿,不光是文学书籍,几乎绝大部分书都是浓妆艳抹。浓艳当然也是一种装束风格,不可或缺,但一味地追求珠光宝气,以至于令人见色不见心,这样可不好。现在有的文学类书籍追求页页配图,而且追求配彩图,图很夺目,文字被排成小号,还常常被印在衬色上或做成反白,看起来特别费劲,已经很难说是图文并茂,应该算是彩图压迫文字,整个儿弄成了画蛇添足。也有的书,配的图大体不差,印制可谓达到国际水平,但我翻阅之中,因图过多,很快产生出审美疲劳。至于乍看金玉耀眼,细翻错字连篇、图文杂凑的新书,那就更让人倒胃蹙眉了。

有人告诉我,凡书必有图的编辑出版风气,是从境外流入的。真是这样吗?我无从做普遍考察,抽样调查也难。但就我有限的见闻而言,只觉得尽管当今世界上图文并茂的书的确是非常多,却也仍有不是很少的素净书在陆续地面世,而且销路也未必就比花花绿绿、大量配图的书差。

“当今读者多爱图”的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成人漫画也已经在我们的书店里露面。文字是青菜,图画是冰激凌,有兼而爱之的,有只爱冰激凌的,但青菜也仍有人偏爱吧。以中国读者基数之大,爱青菜的即使不是多数,那数目也应该非常可观,足以托起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甚至可以稳赚的市场。

在我的藏书里,几十年前的一些素书,是最视若珍宝的。素净的环境里,以一颗去除躁气戾气的素净心,享受素书之美,真乃人生头等乐事。

1.作者笔下的“素书”有哪些特点?(6分)

2.文中所说的“素书之美”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理解。(6分)

3.作者为什么把文字比作“青菜”,把图画比作“冰激凌”?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向东还是向西

连俊超

胡小兵停下车向后张望,他的女人拖着一捆竹板艰难地走着。胡小兵看到了那女人脸上的汗水,他朝女人喊着:“你等着!”

胡小兵跑到女人身边,说:“给我!”女人继续迈着沉重的脚步,那捆竹板在地上划得唰唰响。女人说:“我行!”胡小兵提高了嗓门:“给我!”女人停了下来。胡小兵抱过竹板就走,他说:“不让我拉,非得让你抱着走,这么沉你抱得动吗?”女人跟上,用毛巾在他脸上擦了一下。女人说:“竹板太长了,车上那么多水泥,不能再放东西了。”

胡小兵把那捆竹板拖到板车旁边,说:“歇两分钟。”然后他点了一支烟。他抬头看了看天,骂道:“他妈的,这老天爷太狠了,弄这么毒辣的太阳!”女人说:“还得往南走一里路,正顶着日头!”胡小兵扔掉烟头说:“走吧,把竹板放到车上,你扶着。”女人没照办。女人说:“这些水泥拉回去你就得喊得半夜腿疼,别逞能了!”女人知道,往南走一里路,就是东西大街,沿大街往东走两百米就是工地了。

女人跟在车后,歪着腰胯,用屁股顶着那捆竹板,像企鹅一样一走一摇摆。胡小兵不时回头看一眼女人,想喊一句什么,却什么也喊不出。他张大了嘴巴,仍感到像被人掐了脖子一样呼吸艰难。胡小兵脱了短袖,把深红色的上身毫无保留地展示给了太阳。太阳便在胡小兵的脸颊、臂膀、背上镶嵌了无数个小太阳。胡小兵伸长了脖子,像一头老牛似地蹬着地面,每一步都恨不得把水泥路踩出一个坑来

一阵凉风很及时地取代眼光充斥着大街小巷。胡小兵往天上一看,不好,要下雨!胡小兵回头对女人喊:“我得赶紧把水泥拉回去,淋了就完了!”汗水把女人几缕头发粘在脸上。她点了点头,说了句只有她自己听到的话。胡小兵顾不得腿酸痛了。要是一车水泥被大雨淋了,他的工钱也就得像汗水一样蒸发掉了。

东西路就是他的目标。胡小兵感到有雨水很不客气地落在脸上,他慌了,可身后的板车并没有慌张,它仍是慢悠悠地爬行,任凭胡小兵怎么用力它就是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更多的雨点飞身而下,像工地的碎块一样密集,它们挡住了胡小兵的视线。胡小兵把一小块塑料布盖在了水泥袋上。他恨不得抓起行人,把他们的衣服也脱下来盖在水泥袋上。

东西路口模糊的红绿灯出现了,胡小兵冲了过去。那时,一辆三轮车比胡小兵更加匆忙地往前冲,把正在拐弯的胡小兵给挂倒了。三轮车没给胡小兵叫喊的机会,它很快就把自己藏进了雨雾里。胡小兵向身后的女人叫了一声。女人丢下竹板飞奔过来,撩起胡小兵的裤管,女人看到了胡小兵左腿上像嘴巴一样的伤口。

女人说:“赶紧去医院,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说:“扶我起来!”胡小兵抓住了板车的把手,说:“你在后边推着,赶紧把水泥弄到工地上,淋透就完了!快!”

雨水早已把他们身上的汗水冲刷得干干净净,并企图把这个世界也冲刷一遍。女人站着没动,她突然带着哭腔喊道:“快去医院吧,就在西边不远!”

胡小兵看了一眼自己的左腿,鲜红的血从裤管里流了出来。胡小兵吼道:“水泥快被淋着了!快给老子推车,往东两百米就是工地!”然后他拖着左腿拉起了板车。女人跑过来,在板车后面用足了力。

女人咬紧了嘴唇,这样一来,泪水再多,也无法流进她的嘴里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分别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述其作用。(6分)

2.小说以“向东还是向西”为题有哪些意蕴?试作简要阐述。(4分)

3.小说中多次出现对天气的交代或描写的文字,试简析其作用。(4分)

4.探究题:小说是怎样正面刻画人物性格的?请从多角度举例简要阐述。(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2.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杜牧《阿房宫赋》)

4.                  ,羽化而登仙。(苏轼《赤壁赋》)

5.                  ,不思其反。(《诗经·氓》)

6.                  ,恐美人之迟暮。(屈原《离骚》)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①,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②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③。

曾是洛阳花下客④,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天涯:极边远的地方。当时诗人被贬官夷陵(今湖北宜昌市)。②冻雷:春天的雷声。③物华:自然美景。④诗人曾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

1.一、二两联写了山城夷陵的自然环境,请简要概括其特点。(2分)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关于这首诗的情感,有人认为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精神,有人则认为充满了无奈和凄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阿留传

【明】 陆容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蓄之。

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人怒之,则帚掷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蓄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是非铜乎?何黯然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涤磨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焉。”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 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

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为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不材,薪者不弃;沙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且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于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注释】①矧:况且 。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元素终之蓄:容留

B.后度悉不记,则门拒之阖:关闭

C.客至,出之陈:陈述

D.其可笑事类此率:大概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天地间无弃物”观点的一项是(3分)( )

①樗栎不材,薪者不弃

②沙石至恶,玉人赖焉

③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试

④实元素之能容也

⑤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

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选取了“执洒扫”“应门”“涤磨古玩”“断歧生之木”“守新植柳树”等五个典型事例,通过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出阿留“痴呆无状”的特点,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

B.作者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可用之处,而人才不能为当权者所用,是因为他们不为

当权者所喜欢。

C.作者在议论中,将今士之不幸与阿留之幸作对比,感慨当时的 “正直静退之士”

得不到重用的悲哀。

D.本文叙议结合,先叙述阿留虽“痴呆无状”,但由于具有一技之长而得到主人终

身“专任” 的故事,然后就此展开议论,指出“天地间无弃物”,应该取其所

长,而不必求全责备。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3分)

②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4分)

③矧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 (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