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统计数据失真,特别是那些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让...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统计数据失真,特别是那些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让人觉得不够真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年前,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局长曾对“统计数据注水”问题直言:“确实让人震惊,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呢?从技术上“改变固有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

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不能不指出的是,这并不是治本的办法。因为,我们眼前的统计失真问题,其根源不是统计的技术方法问题,而主要是统计本身的制度问题,比如,在政府包办统计的制度安排下,民间统计发展严重滞后。

近年来,在反省“数据注水”等统计问题时,人们普遍意识到,除缺少经济支

撑很难发展民间统计之外,统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是症结所在。因此,对地方统计部门

实行脱离地方政府的“垂直管理”,成为许多论者的一项制度建议。而发展独立于官方

的民间统计,才更有可能确保统计的独立。

民间统计因其灵活性的优势,可以做许多官方统计不能做的事情,构成对官方

统计的有益补充。通过民间统计与官方统计相互的借鉴、参照,能起到矫正和维护统

计数据真实与准确的作用,确保其社会公信力。民间统计还能凭借其直接源自民间的

特性,实现对政府施政行为的监督。在发达国家,从事信息咨询、政策分析的智库,

大多拥有合法的民间身份。

我国正处于经济制度的转型期,统计体系也应该打破官方统计一统天下的局面,

给民间统计应有的一片天。

1.材料中认为解决“统计数据注水”问题的方法有哪些?(3分)

2.民间统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结合材料,说说如何“给民间统计应有的一片天”。(6分)

 

1.技术上,改变“固有的统计口技和统计方法”;改变政府包办的统计制度;发展独立于官方的民间统计,确保统计的独立性。(3分。每点1分。答出2点即可给满分) 2.构成对官方统计的有益补充;能矫正和维护统计数据的真实和准确;实现对政府施政行为的监督。(6分。每点2分) 3.在制度上予以改革,在经济上予以支持,在法律上予以认可。(6分。每点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第二段提出: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呢。所以仔细阅读这句话之后的内容,根据题目分值,要找出三点,所以可从技术上,从改变政府包办,从发展民间统计三个方面来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10分)

1.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的?(6分)

2.《红楼梦》中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分别体现了她们怎样的个性?(4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A.觉新是巴金在《家》中塑造得最丰满、最感人的艺术典型。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也向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

B.圣地亚哥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命运常常捉弄人,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毁灭。”《老人与海》要表达的是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必须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C.《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曾两度采用借刀杀人的诡计企图置哈姆莱特于死地:一次想借英王之手除去心腹之患;一次是想借雷欧提斯之手谋杀哈姆莱特。

D.蘩漪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敢爱敢恨,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与周朴园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但封建家庭的压抑和束缚使得她心理扭曲,行为极端。

E.《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而亲率军队讨吴,吕蒙“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蜀军,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夷陵之战。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小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划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今人论诗,动言贵厚而贱薄,此亦耳食之言。不知宜厚宜薄,惟以妙为主。以两物论,狐貉贵厚,鲛蛸贵薄。以一物论刀背贵厚刀锋贵薄安见厚者定贵薄者定贱耶古人之诗少陵似厚,太白似薄;义山似厚,飞卿似薄:俱为名家。犹之论交,谓深人难交,不知浅人亦正难交。                                         (袁枚《随园诗话》卷四)

2.这段话中提到了四位诗人,其中少陵、义山,飞卿分别指谁,请写出他们的姓名                                            。(3分)

3.用原文中的词语概括作者对待论诗的态度,不超过10个字。(1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因为刘翔,人们记住了上海;因为鲁迅,人们前往绍兴;因为海明威,人们知道了西班牙斗牛,乃至于提到巴尔扎克,人们便想到巴黎……名流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世界。

材料二: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幸福始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时光如流水,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自己的世界变得更精彩。

对上述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素书之美(有删节)

刘心武

还记得四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坐在素净的窗下,读一本素净的书。坐的是朴素的竹椅,窗外是刚谢了秋叶的素枝,连泻进窗内的秋光也那么素净,读上几页,便闭目遐思一阵……唉,那是多么值得怀念的一幅青春读书图!

还记得,有一回读的是屠格涅夫的《罗亭》,算是长篇小说,但并不怎么厚,平明出版社刊印,繁体字竖排,里面没有插图,封面就是全白的底子上,中间一个比例相宜的竖起的黑色长方形,当中再反白显示出“罗亭”两个宇。当时平明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那样的文学书籍,原创的、翻译的全有,全是那样的装帧方式,真个是非常的素净。读那样的书,心灵似乎被无形的拂尘轻柔地除秽,被托举到一种素净高尚的境界。

我们都懂得,书之所以能令人感动或有所感悟,关键在于其文本,就像一个人,我们之所以认为他好,关键在其内在品质一样。但是,“人靠衣裳马靠鞍”,书也有个包装的问题,到现在,一般读者也都懂得,一本书不但应该内容好,形式上也应该好,这形式包括方方面面:开本、用纸、封面设计(包括封底、书脊、勒口、书裙等的设计)、扉页(包括套封)的设计、目录版式、序跋版式,最重要的是内文的版式—-版心大小、字号、行距、天地留白……

文学书可以有插图,也可以无插图。无插图的文学书只要文字好,读起来是“此时无图胜有图”的。上世纪5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过一套文学名家在1949年以前创作的小说选本,封面非常之素净,一度是全绿底面,后来干脆全白底子,上面一行大字标明某某小说选,下面一行小字是出版社名称,里面全无插图,但多数都编选得十分精当,像我精读过的《吴组缃短篇小说选》,里面《簏竹山房》等篇,其文字所唤起的想像,岂止是图画,简直是电影,随着阅读,全景、中近景、特写、大特写、反打镜头、摇拍……那感觉竟接踵而至,甚至仿佛有音乐、时起时停地伴随其中,那样的文本,配上插图反而令想像力梗阻了。

眼下中国的出版非常繁荣,文学走向了多元,文学书从内容到包装已是乱花迷眼的局面,所谓进入了“眼球经济”阶段,要想刺激消费者掏钱来买,首先必须令其“夺目”。为达到“夺目”效果,已有“无图不成书”的趋势。图文并茂当然是好事,但不要走向“无图不成书”的极端。文学书籍里,应该有一元是素净派,这样的文学书从外到里都可以是无图的,然而又是从形式上看也富有美感的。

素净的文学书现在成了稀缺的商品。进到书店,满眼花花绿绿,不光是文学书籍,几乎绝大部分书都是浓妆艳抹。浓艳当然也是一种装束风格,不可或缺,但一味地追求珠光宝气,以至于令人见色不见心,这样可不好。现在有的文学类书籍追求页页配图,而且追求配彩图,图很夺目,文字被排成小号,还常常被印在衬色上或做成反白,看起来特别费劲,已经很难说是图文并茂,应该算是彩图压迫文字,整个儿弄成了画蛇添足。也有的书,配的图大体不差,印制可谓达到国际水平,但我翻阅之中,因图过多,很快产生出审美疲劳。至于乍看金玉耀眼,细翻错字连篇、图文杂凑的新书,那就更让人倒胃蹙眉了。

有人告诉我,凡书必有图的编辑出版风气,是从境外流入的。真是这样吗?我无从做普遍考察,抽样调查也难。但就我有限的见闻而言,只觉得尽管当今世界上图文并茂的书的确是非常多,却也仍有不是很少的素净书在陆续地面世,而且销路也未必就比花花绿绿、大量配图的书差。

“当今读者多爱图”的说法也许有一定道理,成人漫画也已经在我们的书店里露面。文字是青菜,图画是冰激凌,有兼而爱之的,有只爱冰激凌的,但青菜也仍有人偏爱吧。以中国读者基数之大,爱青菜的即使不是多数,那数目也应该非常可观,足以托起一个可以良性循环甚至可以稳赚的市场。

在我的藏书里,几十年前的一些素书,是最视若珍宝的。素净的环境里,以一颗去除躁气戾气的素净心,享受素书之美,真乃人生头等乐事。

1.作者笔下的“素书”有哪些特点?(6分)

2.文中所说的“素书之美”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谈谈你的理解。(6分)

3.作者为什么把文字比作“青菜”,把图画比作“冰激凌”?谈谈你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