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亲也,利所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之富贵;匠人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舆人仁而匠人贼也。(《韩非子》)

1.从上面三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义利观。(1分)

孔子:                                                 

韩非子:                                               

2.对这两种义利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1.重义轻利 重利轻义 2.孔子承认人们追求利益的合理性,反对的是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的行为。韩非子认为人受利欲的主宰,人与人之间只有利害关系,不存在道义关系。(以上“析”) “重义轻利”和“重利轻义”,是两种对立的思维方式,各有偏颇,应该强调义利的统一,反对以利害义和以“义”害利。(以上“评”)(分析2分,评论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题目设置单纯,难度也较低,很明显,孔子把君子和“义”放在一起,把“利”和小人放在一起,重义轻利十分清楚;而韩非子则从“趋利”的角度谈人的行为,得出重利轻义的结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观点的能力 2.试题分析:对不同观点评价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严密性的一个手段,不同的观点一定是站在某一个角度产生的,因而,在评价的时候,我们既要站在原来观点的角度审视其合理性,又要从另外角度思考其弊端或者局限性。这是观点评价的核心所在。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观点的辨析好评价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7分)

满江红 清凉山晚眺

[清]汪钧

如此长江,叹滚滚、几曾休歇。猛记我,孤舟千里,晚行时节。帆影半连云影暗,雁声刚过潮声接。竟归来,安坐看风波,真奇绝。

疏林外,飞枯叶。荒草里,埋残碣。问六朝楼阁,都归澌灭。天子惜多才子气,美人同受女人劫。算犹余、何物到而今,山头月。

1.从写景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3分)

2.下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作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香山同知彭君小传 袁枚

君姓彭,讳翥,字竹林。云南大理府进士,选广东封川县知县,调香山。乾隆四十九年春,余寓端州,彭君来见,执弟子礼甚谨。其人秀羸多能,宾宾然一学子也。所著诗甚多,颇得唐贤神韵。别五年,音问亦不时接。忽一日,见访山中,帽曳孔雀翎,襢襢盛服而至。余惊问所由,方知立功海外,裁入觐归。

五十三年,海贼侜张,有号平波大王者,率众为寇。福敬斋公相总督广东,调水师营兵出海擒捕,饬香山令办军需,半年不获一盗。将弁无以自解,反造蜚语,诬君供张不周,器械朽钝。福公怒,召君入,厉声曰:“汝龌龊不任事,虽文官,我独不可以军法从事乎?”出诸武弁密揭示之。君神色不变,但申明香山小邑,所办粮饷,业费三万余金。所以久而无功者,缘武弁退缩不能军之故。公相默然,颜稍和。君知兵事不可以口舌争也,即奋曰:“翥愿解任,亲往擒贼。”公相莞然曰:“汝孱弱书生,果临阵,得不被贼靴尖蹴倒乎?”曰:“翥非手打贼也,乞公相赏精兵二百,听翥指挥,必有以报。”公相许之。

君归署,捐俸支帑,造战船三只,料简枪炮火药,赏赉糗粮,犁然备具。著短后衣,率健儿戌服出哨。诸武弁以为迂且妄,无不匿笑者。君祷天妃庙乞风,舟中忘带鼓,即借庙中鼓声之,以壮军威。次日黎明,风果大顺。君径出海口,公相命诸武弁会剿,相遇海岛中。武弁摇手云:“风虽顺,少顷即转,宜缓行。”或云:“今日反支日也,不利行师。”或云:“海贼出入无定,须探明所在巢穴再往。”君毅然不听,饱餐士卒,扬帆竟行。

行百余里,遇盗船二只,发炮击之,杀十余人。贼久不见官兵,突出不意,惊乃遁去。君知数日内贼必聚众来,乃入岛,约武弁一齐出洋。众武弁亦媢君之先得功也,唯唯听命。翼日,君见风顺雾消,开船出,果贼船八九只从上游来。初犹逡巡欲避,继见官兵少,乃持枪直犯。发炮击之,闭。君知贼以秽物相厌胜也,杀黑犬取血衅炮,炮果发。适大军亦至,击破贼船,贼尽落水。千百贼头,出没海面,如浮瓜然,反向官船号呼乞命。君命以铁钩拉起之,而以长绳汇缚之,累累然鱼贯者七百余人,解督辕请示。公相大悦,飞章入奏。奉旨彭翥著赏五品顶带,送部引见,授湖南岳州府同知。福公奏留办善后事宜,仍补琼州同知。权知府事。

赞曰:古文武无分途,然卻縠悦礼、乐,敦诗、书,左氏以为美谈,几几乎有欲分之意。吾门下文士多武功少彭君亦文士而能立武功以张吾军觉山林生色终以文弱故染烟瘴亡年裁及艾为可悲也。(本文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香山令办军需饬:命令

B.杀黑犬取血炮衅:涂抹

C.知府事权:代理(官职)

D.诗、书敦:勤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襢襢盛服至攀援而登,箕踞

B.余惊问由岂敢盘桓,有希冀

C.壮军威作《师说》贻之

D.惊遁去度我至军中,公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重点叙述了传主彭翥平定海盗一事,由此表现人物特点,构思颇具匠心。

B.写彭翥指挥战斗用侧面描写,如通过公相的轻视、武弁的嘲笑、海盗的妄为来衬托他的指挥才能。

C.本文起笔描写彭翥是个文弱书生,写他指挥作战则出人意料,又与文末以体弱去世呼应,用笔自如。

D.文章通过对人物性格的渲染及场面的描绘,塑造了一位临危不乱、见义勇为、智勇双全的儒将形象。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吾门下文士多武功少彭君亦文士而能立武功以张吾军觉山林生色终以文弱故染烟瘴亡年裁及艾为可悲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⑴汝龌龊不任事,虽文官,我独不可以军法从事乎?(3分)

⑵君命以铁钩拉起之,而以长绳汇缚之,累累然鱼贯者七百余人,解督辕请示。(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照章理发

[德]拉里夫·维内尔

深夜,我走进车站理发店。

“非常抱歉,”理发师殷勤地微笑着,“按照规定,我只能为手里有车票的旅客服务。”

“反正现在你们店里连一个顾客也没有,”我试着提出异议,“既然如此,是不是可以来个例外?”

理发师朝我这边稍稍转过脸:“尊敬的先生,要知道现在是夜里,我们得遵守规定。一切都应照章行事。只有旅客才能在这儿刮脸、理发。”说完,他又把脸扭过去了。

于是我走到售票窗口。

“请给我一张火车票。”

“您上哪儿?”

“哪儿都行,反正对我都一样。”

“别装疯卖傻了!”年轻的女售票员发火了。

“我一点儿也没装疯卖傻,”我心平气静地说,“您只要卖给我一张离本站最近的那一站的票就行了。”

“您指的哪一站?”

“可爱的姑娘,我已经说过了,随便哪一站都行。”

女售票员显然焦躁不安了:“您起码应当知道要上哪儿去呀?”

“我根本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

女售票员十分好奇:“既然您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干吗买票呀?”

“我想理个发。”

砰的一声,小窗子关上。我等了一会儿,又小心翼翼地敲了敲窗玻璃。

“姑娘,”我竭力使自己的语气和缓一些,“好了,请给我买张票吧。”

她像瞅一个疯子似的打量着我。然后开始翻一本书。

“是理发店问我要车票!”我朝紧闭的小窗子喊起来。

女售票员把窗子打开了一条缝:“理发师要什么?”

“他要车票。他只给有车票的旅客刮脸。”我重复道。直到这时,女售票员似乎才弄清楚是怎么回事。

“好吧,卖您一张去莱布尼茨的票。您付1欧元吧。”

我攥着火车票,第二次走进理发店:“请看,这是我的车票。现在我想刮脸。”

理发师的头脑并不那样简单。“您不打算乘车上路?”他问。

“我已经给您看过这张到莱布尼茨的车票了,这还不够吗?”

理发师把双手交叉在胸前,和蔼地说:“                                   。”

我艰难地喘了一大口气。“劳驾!”我大喊起来,“我只要有这张车票,就可以上莱布尼茨去。在这种情况下,我就是乘客!”

“但是您并不打算上任何地方去,”理发师冷淡而有礼貌地反驳着,“这样一来,尽管您手里有车票,也不能算是乘客。”

我只好又来到售票窗。“姑娘,”我对女售票员说,“车票也不顶事,请给我退掉吧。”

“不能退。”她遗憾地把两只手一摊。

“为什么?”

“如果您是为旅行而买的车票,结果没有乘车,我可以把票钱退给您。”女售票员笑容可掬地解释,“一切都应照章办事。刚才您宣称并不打算旅行,您就无权退票。您是不是再找一下那个理发师?要知道您是为了他才买的车票。”

“也许您能代我为这张票付款?”我又找到了那位和蔼可亲的理发师。

“请等一下。”理发师放下手里的报纸,拿起桌上的电话。“好了,”打完电话,他说,“您现在可以刮脸了。”

“总算可以了!”我高兴地喊出了声。

“不过不是在这儿,”理发师说,“而是在莱布尼茨车站。”

1.开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深夜”,有什么用意?(3分)

2.概括写出小说中车站工作人员所遵守的“章”。(3分)

3.根据情节,补写文中画线处的内容。(不超过30字)(3分)

4.小说的结局有什么特点?请作赏析。(5分)

5.这篇小说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 题,多选只按前3 题计分,错一字扣1分。)(6 分)

1.淇水汤汤,           。女也不爽,           。(《诗经·氓》)

2.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               ,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诸葛亮《出师表》)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行路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云间,寒食离家麦熟还。

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

【注】①本诗是王建一次出使江陵,回来的路上行近汝州时写的。汝州,今河南临汝县,离王建的家乡颖川很近。 ②寒食,即寒食节。每年四月四日这一天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1.这首诗的第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3分)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