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19分)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弟谓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小题。(19分)

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难遽期其水乳。弟谓雪声色俱厉。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于不自知。雪之厉,雪不自知;沅之声色,恐亦未始不厉,特不自知耳。曾记咸丰七年冬,余咎骆文耆①待我之薄,温甫则曰:“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又记十一年春,树堂深咎张伴山简傲不敬,余则谓树堂面色亦拒人于千里之外。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

余家目下鼎盛之际,余忝窃将相,沅所统近二万人,季所统四五千人,近世似此者曾有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拜君恩,近世似弟者曾有几人?日中则昃,月盈则亏,吾家亦盈时矣。管子云:“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 余谓天之概无形,仍假手于人以概之。霍氏②盈满,魏相概之,宣帝概之;诸葛恪盈满,孙峻概之,吴主③概之。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吾家方丰盈之际,不待天之来概,人之来概,吾与诸弟当设法先自概之。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确有可下手之处。沅弟昔年于银钱取与之际不甚斟酌,朋辈之讥议菲薄,其根实在于此。以后宜不妄取分毫,不寄银回家,不多赠亲族,此“廉”字工夫也。“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属员。沅弟一次添招六千人,季弟并未禀明,径招三千人,此在他统领所断做不到者,在弟尚能集事,亦算顺手。而弟等每次来信索取帐棚子药等件,常多讥讽之词,不平之语,在兄处书函如此,则与别处书函更可知矣。沅弟之仆从随员,颇有气焰,面色言语,与人酬按时,吾未及见,而申夫④曾述及往年对渠之词气,至今饮憾!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此“谦”字工夫也。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此“劳”字工夫也。

余以名位太隆,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故将“劳”“谦”“廉”三字时时自惕,亦愿两贤弟用之以自惕,且即以自概耳。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改动)

【注】①骆文耆:清末重臣骆秉章。      ②霍氏:汉代大将军霍光一族。

③吴主:三国时吴国君主孙亮。    ④申夫:曾国藩的慕僚。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难期其水乳                   遽:立刻,马上

B.而申夫曾述及往年对之词气     渠:第三人称“他”

C.不自知耳。                   特:只是

D.时时自                       惕:勉励

2.下列各组中,全属于曾国藩要“修身自惕”的原因的一项是(    )

①声音笑貌之拒人,每苦于不自见,苦不自知

②以后宜于此四端,痛加克治

③待他人之来概而后悔之,则已晚矣

④吾家方丰盈之际

⑤每日临睡之时,默数本日劳心者几件,劳力者几件,更竭诚以图之

⑥常恐祖宗留诒之福自我一人享尽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琴和沅弟之间出现了很深的嫌隙,原因在于他们的声音和脸色表现拒人于千里之外,而自己却一点也感觉不到。作者现身说法,给他们讲清了这个道理。

B.虽然曾家正处鼎盛之际,但作者能居安思危,他借管子的话把“斗斛满则人概之,人满则天概之”的规律告诉子弟,表示要与他们一起以“廉”、“谦”、“劳”持家。

C.沅弟花钱随意,大手大脚;季弟不作汇报,擅自招兵;书信来往,言词不和;仆从随员的面色言语,颇有气焰。所有这些,作者都直接给予了批评和教育。

D.本文虽然有避害远祸、自保富贵的倾向,但作者提出的“廉、谦、劳”始终是值得肯定的做人之德、为官之道,体现出来的是一种深沉的传统文化内涵。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目能见千里,而不能自见其睫。(3分)

(2)观此二者,则沅弟面色之厉,得无似余与树堂之不自觉乎?(4分)

(3)“谦”字存诸中者不可知,其著于外者,约有四端:曰面色,曰言语,曰书函,曰仆从

属员。(3分)

 

1.D 2.C 3.C 4.(1)凡是(或“大凡”)眼睛,都能看到千里之远,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 (2)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恐怕也就像我与树堂不明白自己一样吧? (3)“谦”字存在于内心,(旁人)不可得知,它表现在外面的,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脸色,一是言语,一是书信,一是仆从属员。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惕:警惕,谨慎小心。“惕”在《报任安书》中出现过,视徒隶则心惕息,惕息:因害怕而喘息,因此,惕解释为害怕,引申为警戒。同学平时学习时注意词语的本义,在本义的基础上,推敲其引申义。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第小题3分)

文学文本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载体。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章太炎曾经给文学下过一个定义,叫做“文字之著于竹帛者”。这个定义实在是太过宽泛了,但却指明了中国古代文学文本的载体曾经是“竹”和“帛”。竹是指竹简,帛是指帛书。古代曾经把文字写在竹简或白绢上。除此之外,还有铸在钟鼎上的,刻在石碑上的。现在,又有电子文本这样一种全新的载体。不管用什么载体,都只是文学文本存在的物质外壳,不是文学文本本身。换一个说法,各种各样记录了文学符码的载体,可以叫做第一文本;而第一文本被接受者掌握的内容,也就是阅读中的意义整体,相应地可以叫做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才是我们要研究的真正的文学文本。德国现代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他的著作《林中路》里说,贝多芬的四重奏的乐谱放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和地窖里的土豆没有什么两样。的确,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从印刷厂搬出来放在货运车箱里,和其他货物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对于文学文本的载体,对于第一文本,我们在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中是不需要太多关注的。

那么,文学文本自身、它的本体究竟指什么呢?为了说清“文学文本”这个概念,我们先要了解文本的概念。文本在英语里是text,在词源上与编织物(textile)有关系;文本也可以说是一种编织体。文本学已经成为一门学科,作为术语的文本,指的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它由构成文本的实体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这里所说的“能指”、“实体”,有许多种,比如说建筑、舞蹈、音乐、绘画,各自的文本是由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完全不同的实体构成的。文学文本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但用语言文字作为能指的文本,也不一定都是文学文本,哲学、经济学、物理学的著作也是以语言文字或者主要以语言文字作为能指。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它用语言文字传达具有审美意味的情感,塑造具有审美意味的形象。层次性在这里是很关键的。理解文学文本,解读文学文本,一定要注意到它的立体性、多层次性,不能是平面的、单一的。所谓“层次结构”,包括了表层和深层,构成文学文本的具体层次主要有:语音、字形、词义、句式、篇章结构,整体形象、意蕴与意味。

文学文本有口语文本和文字文本之分。人类最早的文学是口头文学。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据说是采诗官从民间采集起来加工整理的。其中的作品原先是以口头文本的形式存在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原先也是口头传唱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故事,都曾经长期以口头形式传播。口语文本在流传中常常会发生许多的变异。口语的文学文本至今没有完全消失,近年常见的人们在酒席间讲的笑话,有些就属于口语文学。在旅游的时候,导游有时也会给游客讲唱富有当地特色的口语文学。

1.从原文看,下列对“文学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学文本有着多样化的载体,并且随着时代的进程不断变化发展。

B.文学文本是具有层次结构的能指系统,可将特定意义传达给读者。

C.文学文本是以用语言文字塑造审美形象为主要目的的语言组合体。

D.文学文本由至今仍在特定环境中流传的口语的文学文本发展而来。

2.下列对原文的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一箱箱《莎士比亚戏剧集》与货物没有区别的例子,表明第一文本是指各种各样记录文学符码的载体。

B.第二段指出以语言文字为能指的文本与建筑等其它文本的区别,强调对前者的解读要注意到他的立体性、多层次性。

C.第三段主要运用例证方式,从中外经典作品成型的角度分析口语文学的重要地位。并指出口语文本具有变异性。

D.文章基本结构采用总分式,先从作为载体的第一文本入手,再深入到作为本体的第二文本,最后加以分类辨析。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态度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文字之著于竹帛者”才是文学,口头文学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B.我们要研究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文本就是被接受者掌握的第一文本的内容。

C.文学理论批评研究范围不包含文学符码的载体,而专注于阅读中的意义整体。

D.建筑、绘画等文本由于具有彼此完全不同的能指,因而不能表达相同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因为姚明,美国人记住了上海;因为鲁迅,人们前往绍兴;因为海明威,人们知道了西班牙斗牛,乃至于提到巴尔扎克,人们便想到巴黎……名流们各自以自己的方式影响着世界。

材料二:在一个小山村里,有一对残疾夫妇,女人双腿瘫痪,男人双目失明。春夏秋冬,播种、管理、收获……一年四季,女人用眼睛观察世界,男人用双腿丈量生活,幸福始终洋溢在他们的脸上。时光如流水,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对上述材料,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与思考,请以“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为标题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统计数据失真,特别是那些与民生福祉密切相关的统计数据让人觉得不够真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几年前,当时的国家统计局局长曾对“统计数据注水”问题直言:“确实让人震惊,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如何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呢?从技术上“改变固有的统计口径和统计方法”

不失为一个办法。但不能不指出的是,这并不是治本的办法。因为,我们眼前的统计失真问题,其根源不是统计的技术方法问题,而主要是统计本身的制度问题,比如,在政府包办统计的制度安排下,民间统计发展严重滞后。

近年来,在反省“数据注水”等统计问题时,人们普遍意识到,除缺少经济支

撑很难发展民间统计之外,统计部门缺乏独立性是症结所在。因此,对地方统计部门

实行脱离地方政府的“垂直管理”,成为许多论者的一项制度建议。而发展独立于官方

的民间统计,才更有可能确保统计的独立。

民间统计因其灵活性的优势,可以做许多官方统计不能做的事情,构成对官方

统计的有益补充。通过民间统计与官方统计相互的借鉴、参照,能起到矫正和维护统

计数据真实与准确的作用,确保其社会公信力。民间统计还能凭借其直接源自民间的

特性,实现对政府施政行为的监督。在发达国家,从事信息咨询、政策分析的智库,

大多拥有合法的民间身份。

我国正处于经济制度的转型期,统计体系也应该打破官方统计一统天下的局面,

给民间统计应有的一片天。

1.材料中认为解决“统计数据注水”问题的方法有哪些?(3分)

2.民间统计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结合材料,说说如何“给民间统计应有的一片天”。(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1.请简述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并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关羽神勇的形象的?(6分)

2.《红楼梦》中王熙凤带人抄检大观园时,晴雯、探春各有哪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分别体现了她们怎样的个性?(4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

A.觉新是巴金在《家》中塑造得最丰满、最感人的艺术典型。作品通过这一形象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也向读者指出大胆反封建的道路。

B.圣地亚哥千辛万苦钓到的大鱼,最终被鲨鱼吃掉。命运常常捉弄人,天灾与厄运难以预料。他说:“一个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被毁灭。”《老人与海》要表达的是人类面对艰难困苦时必须具有坚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C.《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曾两度采用借刀杀人的诡计企图置哈姆莱特于死地:一次想借英王之手除去心腹之患;一次是想借雷欧提斯之手谋杀哈姆莱特。

D.蘩漪是最具有“雷雨”性格的人物,敢爱敢恨,追求个性自由和人格独立,与周朴园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但封建家庭的压抑和束缚使得她心理扭曲,行为极端。

E.《三国演义》中,刘备为报袭荆州、杀关羽之仇而亲率军队讨吴,吕蒙“火烧连营七百里”,打败蜀军,这就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夷陵之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