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鸿门宴(节选)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鸿门宴(节选)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1.下列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

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小人的谗言

C.坐须臾,沛公起厕如:去

D.从郦山下,芷阳间行道:道路

2.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刘邦智谋的一项是(3分)

①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

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

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⑤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3.下列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可见此时的项王对刘邦是有防范的,害怕他逃跑。

B.项羽对刘邦借故脱逃仍然麻木不仁,根源在于他迷信武力,认为兵力单薄的刘邦不足为患。

C.范增深知纵虎归山,后患无穷,为自己的意见未被采纳,精心策划的阴谋一一破产而恼怒。

D.“鸿门宴”可以说是张良和范增的斗智,对整个事件的演变,两人举足轻重,可谓关键

人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6分)

(2)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4分)

 

1.D 2.B 3.A 4.(1)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惩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 (2)听说大王有意要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解析】 1.试题分析:道:名词用作动词,取道。“道”的后面是名词“芷阳”,显然再是名词是翻译不同的,应为动词“取到”注意“道”其他用法,说,“不足为外人道也”;道理,“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义,“得道多助”等。 考点: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辨析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与自然

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赞一美人,你说她像鲜花,似轻燕,你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是像癞虾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和轻燕原来是美的。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如此想。所以他们费了许多心力去探寻最美的颜色是红色还是蓝色,最美的形体是曲线还是直线,最美的音调是G调还是F调。

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们应该都可以看到,应该都承认。但是美的估定却没有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那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喜欢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却正好相反,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由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

因此,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现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嵋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得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发现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

还不仅此,美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嵋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显现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有的个性,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癞虾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1.下列关于原文一、二自然段内容的表达,不正确一项是

A.赞一美人,说她像鲜花、似轻燕,而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像癞蛤蟆,可见一般人的意识里,美是客观的。

B.美是物所固有,持此观点的人不止于一般人,而且还有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可见此观点的正确性。

C.人们之所以热心寻找最美的颜色、形体、音调等审美对象,是因为他们坚信美是物所固有的。

D.美是物所固有的,具有客观性,虽然也能找到一定的证据,但是也会面临着难以解释的挑战与质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康德、黑格尔和托尔斯泰都认为“美是心的产品”,都把审美看成“实用的活动”,只是表述不尽相同。

B.黑格尔认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现出‘概念’或理想”,我们从峨眉山美在“庄严”“厚重”中可见这种说法的部分合理性。

C.康德认为审美是“在下判断”,这和托尔斯泰主张审美是“从个别事物中发现普遍原理”有着本质区别。

D.关于“美是心的产品”的说法很多,它们不可能都正确,但可能都错误,大约持此说法的人都犯了太信理智的毛病。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全在外物,因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B.形象不完全属于物,因为“完全属于物”即“无我”,“无我”即无由现出形象。

C.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证明美不具有客观性。

D.“松”美,美在它“苍翠劲直”的自在个性以及审美主体赋予它的“高风亮节”。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颈细腰圆的小瓦罐,里面盛着绿豆,罐口用一块砖压着。七八只小老鼠正爬上爬下,在罐口啃咬抓挠。它们想推掉罐口的砖块,进去偷绿豆吃。可它们力量太小,根本无法移动沉重的砖头,小老鼠们很沮丧。过了一会儿,一只大老鼠“吱吱”两声,小老鼠冲到瓦罐一侧,不再费力去对付砖头,而是掏挖罐底的泥土。挖着挖着,瓦罐慢慢倾斜了。斜着斜着,砖块落下,闪亮的绿豆水一样地流出罐口。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在横线上写出适当的句子。(4分)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①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那凛然的正义,②             。

我仰望星空,③           ;那博大的胸怀,④           

 

查看答案

读下面的材料,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6分)

2012年10月11日,瑞典学院宣布,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多年研究诺贝尔文学奖并出版相关著作的作家万之认为,长期以来,莫言的作品如《红高粱》、《天堂蒜薹之歌》等都很为瑞典文坛所看重,而其由瑞典汉学家陈安娜女士翻译的巨著《生死疲劳》今年刚在瑞典成功出版,在哥德堡书展上被隆重推荐。批评家严锋称其作品“恣肆汪洋,元气充沛,想象力惊人,对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都有强烈的关怀,挖掘很深,很有现代性,堪称世界级。”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曾表示,如果继我之后还有亚洲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话,我看好莫言。作家麦家、方方、主持人崔永元等人也力挺莫言获奖。

从媒体采访获悉,记者对莫言的获奖这样评述:莫言是贴地气的中国本土作家,很基层,很民间,很责任;细腻表达人类的普世价值——爱和恨,和平与友善。

有人请莫言推荐他自己的一部作品,莫言推荐了今年在瑞典出版的《生死疲劳》,“因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代表了我的写作风格,以及我在小说艺术上所做的一些探索。”他说,首先,这本书是对中国历史和现实重大问题土地农民问题的一种思考;其次在本书中,他采用了一种东方式的超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小说中人跟动物之间可以自由地变化,通过动物的眼睛来观看中国最近50年来社会、历史的变化”。

答: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①真实的“自我”之所以被压抑到无意识的领域之中,这种“自我欺骗”起了重要作用

②真正的自信者必是有勇气正视自己的人,而这样的自信也必定和对自己的怀疑及不满有着内在的联系

③软弱的人往往有意无意的欺骗自己,忘掉那些不愉快的经历和体验

④由此造成虚假的自信,有些人的自信不过是一种“有益的盲目”

⑤真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认识真实的“自我”也不例外

⑥事实上,几乎所有伟大的天才都并非天性自信的人,相反倒有几分自卑,他们为自己的弱点苦恼,于是奋起自强,反而有了令一般人吃惊的业绩

A.②①③④⑤⑥

B.⑤③①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①④

D.⑤⑥②③④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