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化——一种诗性的文化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成就较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文化——一种诗性的文化

诗歌在中华文化里成就较高,在整个中华文化大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而诗歌,便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如果说西方文化的深层结构在他们的哲学中,那么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则在诗歌里。

说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因为“诗”在中国艺术中占有着特殊地位。从“诗经”到 “楚辞”再到 “乐府”,从“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再到现代的自由诗,形式虽然千变万化,但却始终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无论何时,都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由于传统中,人们将“意境”作为一切艺术所追求的最高目的,而诗词更重意境,因而,从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毫不夸大地说,传统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诗歌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它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凡有人烟处,皆有诗歌:喝酒、行酒令,说的是诗;奏乐、起舞处,唱的是诗;挥刀、舞剑时,吟的是诗。如果说,艺术的发展总是以“人生”做基础,总是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和指导生活的,那么诗歌便指导着我们中国人的生活。我们追求诗中的理想境界,感悟诗里的人生哲理,不论是低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是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我们从诗词中领悟生命、从诗词里关照人生。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与西方语系相比,汉语的精炼美妙是不言而喻的。汉语在词汇上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特点,在语法上具有灵活性、随意性的特点,在语音上也会因声调不同而带来不同的色彩。更何况诗词讲究对仗、平仄、押韵等音乐性的特点,所以诗歌具有音韵美,和谐美。一个民族的语言,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诗词有利于形象性的表述和艺术性的展现,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辜鸿铭说,“汉语是一种诗的语言,它具有诗意和韵味”。

古代中国,无论是自发的艺术创作,还是自觉的艺术理论,都没有将感性和理性割裂开来。这使中国文化长于实践理性而短于思辨理性,而西方文化偏向理性。例如,传统的火药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而活字印刷更不具备理论科学的特征。在雕塑、绘画、书法、小说,甚至园林艺术方面,与西方文化不同的是,中国人一开始就不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于是,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小说或书法,总有一种“气韵生动”的美学效果,都达到了一种“登山而情满于山,观海而意溢于海”的精神境界。而在戏曲文化和园林艺术上,总让人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实现了一种“神与物游”、“物我两忘”的审美理想,实为一种登峰造极的艺术形式。

中国没有“掷铁饼者”,没有《圣经》,没有《哈姆雷特》,没有凡尔赛宫……但中国有《诗经》,有《离骚》,有《红楼梦》,有紫禁城,有苏州园林……我们只要将它们拿来比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谁更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谁更在乎天人合一,谁更懂得和谐美。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可以不懂天文、历算知识,不懂科学哲学,但却必须用琴、棋、书、画来修养身心。这种特有的行为方式和休养方式,不正是“诗性文化”的显著标志吗?

1.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现了中国的诗性文化之特征。

B.西方语系不具有汉语那种精炼美妙的特点,因而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

C.中国文化在雕塑和绘画方面,不是以纯粹科学的手法来摹仿自然,而是着重追求一种“气韵生动”的境界。

D.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不懂天文、历算知识和科学哲学,却懂琴、棋、书、画。

E.汉语不仅是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思维、感受、乃至存在方式。

2.根据文意,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受诗歌的影响颇深,中国人连挥刀、舞剑时,吟的也是诗。

B.在古代中国,火药并不是依据化学方程式配制出来的,这反映了国人只崇尚感性而不重科学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中没有“掷铁饼者”,中国艺术不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D.中国有紫禁城,中国建筑讲究天地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和谐的审美情趣。

3.作者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有哪些方面的不同?(4分)

4.请结合全文分条说明中国文化为什么是一种诗性文化。(4分)

 

1.BD 2.B 3.①中国文化以诗歌代表,西方文化以哲学为代表; ②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西方文化偏向理性。 ③中国文化具有和谐美的审美情趣,西方文化以纯粹客观的态度来再现生活。 4.①诗歌占据着中国艺术的主导(特殊)地位,并渗透到以后出现的其他艺术形式之中。 ②诗歌的精神主宰着中国艺术的整体精神,并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 ③汉语是一种诗的语言,中国人自古就以一种诗性的思维和诗性的态度来对待世界。 ④中国文化兼具感性和理性特征,追求诗歌的审美理想。 ⑤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特有的行为方式和修养方式,正是“诗性文化”的显著标志。 【解析】 1.试题分析:B.“西方文化无法形成诗性的文化”属臆测,文中无据。D原文是“可以不懂天文、历算知识”而非“不懂天文、历算知识”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对文本的赏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必答,1处1分,共8分)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

3.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4.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鸟鸣涧

王 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结合诗歌意思,分析一二句中“闲”和“空”的含义。(4分)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春天夜晚的景象?(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桓帝时,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颐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冬十二月,始起兵于己吾,是岁,中平六年也。——(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释:邑中,指县里或地方上。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莫能其生出本末审:知道

B.故世人未之也奇:奇特

C.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除:授官

D.光和末,黄巾起:起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汉相国曹参后 // 帝高阳苗裔兮

B.征太祖典军校尉 //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仲卿母所遣

C.太祖乃变易姓名 // 静女

D.欲计事 //恐年岁之不吾

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曹操做事“有权数(有谋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不治行业

②奏免其八,禁断淫祀

③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④太祖乃变易其姓名,间行东归

⑤始起兵于己吾

⑥出关,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

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曹操的身世不为人所知,但他是汉朝相国曹参的后代。

B.东汉乱世,梁国的桥玄和南阳的何颐很看重曹操。

C.二十岁开始,曹操相继担任了郎官和济南相等职务。

D.曹操回到故乡陈留,就立即筹资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不就,称疾归乡里。(2分)

②邑中或窃识之,为请得解。(3分)

③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未至而进见杀。(3分)

 

查看答案

按要求写出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分,每小题1分,任选5个小题完成)

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徐志摩《再别康桥》)

3.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不仁.

5.《荆轲刺秦王》一文选自《战国策》,文中易水诀别一段有两句歌词:“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慷慨悲歌,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6.子曰:“知者乐水,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查看答案

阅读杜甫的《登岳阳楼》,然后回答问题。(8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①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②坼:裂开。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出了洞庭湖怎样的自然景色?请你置身诗境,说说你的感受。 (4分)

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诗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狭窄,联系尾联,试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感情。(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