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19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

文言文阅读(19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秦氾南             军:驻军

B.若郑而有益于君                亡:使……灭亡

C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D.越国以远                      鄙:边邑

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今急求子朝济夕设版焉

B.臣壮也,犹不如人夫晋,何厌

C.越国以鄙远,君知难也。吾还也。

D.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取之?

3.下列句子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以其无礼于晋

B.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夫晋,何厌之有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是寡人之过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4.翻译:(10分)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6分)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4分)

 

1.D 2.A 3.C 4.(1).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 (2)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和通假字。D项,鄙:名词作动词,当作边邑。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国学”教育不妨从成语开始

“国学教育”兴起,让国人颇有几分欣慰。早就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国家早该这样了,现在的孩子都数典忘祖了。

然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爱国不分先后,入市不分早晚。只要是认识到了过失,随时想起来改正都是可喜的,及时的。

下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啥叫“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肯定是不行的。于是乎,有经典说法:从“四书”“五经”开始。

然而,从“五四”以来,孔孟之道已经被批了几次,以“五四”和“文革”最为代表,以“文革”为甚。经书的权威性被动摇不说,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就算是白话文翻译版本也令人担忧,这种学法能否持久和见效?

换句话说,“国学”精神太庞杂,几乎包罗万象,甚至可以相互矛盾,或者各取所需。比如“出世”还是“入世”。

再换句话说,文化传统柳暗花明,轨迹迂回迥异,也让人无所适从。比如,春秋时期的侠客精神,比如荆轲和田横五百士,还有高山流水之类的故事,恐怕离时下的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剑拔弩张、侠肝义胆那一套跑到日本变成武士道了,中国人已经变得唯唯诺诺。

话说起来太长,这里想说的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历史系的学生是一种学法,平民百姓和孩子又是一种学法。比如,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精华的东西,就是成语典故。一半以上的成语故事来自春秋时期,可见,那个时期的民族智慧是多么辉煌啊!

“成语”往往被认为是儿童读物,其实,就其故事的浅显性而言适合儿童,而其中的哲理却属于成人读物。成语确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活化石,或者说,子孙后代的处世哲学在成语中早已高瞻远瞩了。比如“指鹿为马”,如今的下属在领导面前,几乎时刻都要指鹿为马,看领导脸色行事,唯领导马首是瞻。

最经典的两个中国成语如今却最容易被国人所忽略:一个是“井底之蛙”,一个是“五十步笑百步”。其道理之浅显,可谓妇孺皆知,但即便是社会阅历丰富,极具渊博知识的人都不断地重复这些浅显的错误。因此,就做人道理而言,即便是文盲,熟读成语故事也能成为人生大师。

所谓的国学,未必就是儒学,就中国成语的博大精深而言,诸子百家无所不包。如果追根溯源的话,诸子百家还有孙子兵法之类的都来源于春秋时代伟大的圣人管仲。管子的思想也并不能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倒是当孔孟之道的祖师爷还是绰绰有余的。

简而言之,国学典籍浩繁、博大精深,让孩子们记住“成语”两个字就可以了。

1.下列不属于“‘国学’教育不妨从成语开始”的一项论据(  )

A.现在的孩子都数典忘祖了,而“国学教育”兴起,让国人颇有几分欣慰。

B.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肯定是不行的

C.“国学”精神太庞杂,几乎包罗万象,甚至可以相互矛盾,或者各取所需。

D.春秋时期的侠客精神,离时下的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

2.下列解释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成语”富含哲理,但却往往被认为是儿童读物,其实,它应该属于成人读物。

B.“井底之蛙”和“五十步笑百步”这两个成语道理浅显,可即便是社会阅历丰富,极具渊博知识的人都常常使用错误。

C.即便是文盲,熟读成语故事也能成为文学大师。

D.诸子百家还有孙子兵法之类的都来源于春秋时代伟大的圣人管仲,管子的思想可以作为“国学”的一部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剑拔弩张、侠肝义胆那一套跑到日本变成武士道了,说明日本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方面远远胜过中国。      

B.同样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历史系的学生与平民百姓和孩子学法是不一样的。

C.成语确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活化石,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预见了现在的很多事情,比如四川地震,三峡改造等。

D.最经典的两个中国成语如今却最容易被国人所忽略,极具渊博知识的人都不断地重复这些浅显的错误,这反映出国民学习成语知识态度极不认真。

 

查看答案

有一则寓言,讲两只大雁与一只青蛙结成了朋友。秋天来了,大雁要飞回南方,它们对青蛙说:“要是你也能飞上天多好呀。”青蛙灵机一动:它让两只大雁衔住一根树枝,然后它自己用嘴衔在树枝中间,三个朋友一起飞上天。地上的青蛙们都羡慕地拍手叫绝,问:是谁这么聪明?那只青蛙生怕错过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于是大声说:“这是我……”话还没说完,它便从空中掉下来。

从上面的故事与寓言中,你勾起了什么回忆?你产生了什么想法?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查看答案

用四个关键词解说“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一句中“价值”的含义。(5分)

我们相信,我们在地球上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伟大的产品,这一点不会改变。我们一直专注于创新。我们崇尚简约而不是复杂。我们相信要对成千上万的项目说不,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专注于那些对我们来说确实重要和有意义的少数项目。我们相信团队间的深度合作和相互启发,这让我们用别人没有的方式进行创新。我认为,无论是谁在做什么工作,这些价值已经深深地扎根在这家公司,“苹果”将表现非凡。——《乔布斯传》

关键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哲学家想把一头牛赶进牛栏,无论是他在前面使劲地拉,还是在后面狠狠地鞭打,牛就是死活不进栏。一位路过的农夫见了,笑着从地上扯了一把青草,放在牛的嘴前。想不到,牛跟着农夫乖乖地走进了牛栏。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写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立意自主,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请根据下面一段话中提供的信息,以单句的形式为作家莫言所说的“文学意味”下一个定义。(35字以内)(3分)

文学不要求客观和统一,甚至可以说,唯有那种高度主观的,与大家的感觉不同的感觉,才属于文学。你写城里的道路是沥青铺成的,这没有什么独特的审美意味,但一个打工仔产生了幻觉,在幻觉中发现城里的道路像他奶奶那根用了多年的又长又臭的裹脚布,这就有了文学意味。

文学意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