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对...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明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任选一个角度,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对下面的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出身农村,一直在地铁通道卖唱,因天使般的声音而走红网络的“西单女孩”任月丽,出现在2011年春晚的舞台上。她的成功点燃了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的梦想。然而她刚刚亮相春晚,就引来了中国歌坛实力派女高音歌唱家马梅的炮轰:“正规的艺术学校学生学了四、五年上不去春晚,一些老艺术家一辈子也上不去,但一个在西单地铁卖唱的女孩,只因为媒体的报道,就成为名人上了春晚,这是一种走捷径的做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花独放不是春。艺术家可以登上春晚舞台,草根同样也可以登上春晚舞台。 【解析】试题分析:新闻点评是对新闻现象加以评论,因此要观点鲜明,具有明确的针对性,采用议论性语言。这则新闻折射出了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的梦想,她们梦想能够和许多名人一样走上春晚的舞台,但一旦真正走上舞台又不免会遭来某些人的炮轰。这件事提醒许多奋斗在底层的草根人群,实现自己的理想任重而道远。 考点: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的诗句借“睡了”和“醒着”这组对立的词语,表现了丰富的思想。请仿照它的形式,用“笑”和“哭”这组对立的词语写两句诗,表现一定的思想和哲理。

街道睡了而路灯醒着/枝叶睡了而树根醒着……/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哲人睡了而思想醒着/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也 许

——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舒 婷

也许我们的心事

总是没有读者

也许路开始已错

结果还是错

也许我们点起一个个灯笼

又被大风一个个吹灭

也许燃尽生命烛照黑暗

身边却没有取暖之火

也许泪水留尽

土地更加肥沃

也许我们歌唱太阳

也被太阳歌唱着

也许肩上越是沉重

信念越是巍峨

也许为一切苦难疾呼

对个人的不幸只好沉默

也许由于不可抗拒的召唤

我们没有其它选择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充分表达了诗人生活中不被理解的无奈和孤寂的心情。

B.本诗以促膝谈心的方式来抹去“读者”心中的孤寂感,并回答“读者”在生活中所产生的困惑。

C.本诗承认生活中的某些缺憾,但更看重有信念、有责任感的人生。

D.这首诗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在反复中增加抒情的浓度,在排比中增强语势。

2.作为朦胧诗派的杰出代表,舒婷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创作的这首诗,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但这并不妨碍生活在21世纪的年轻人,现在年轻人有自己的解读。写一段不少于60字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文后题。

吴奔星

你走了,

没有留下地址,

只留下一串笑容

在夕阳里;

你走了,

没有和谁说起,

只留下一双眼睛

在露珠里;

你走了,

没有说去哪里,

只留下一排影子

在小河里;

你走了,

笑容融化在夕阳里,

双眼动荡在露珠里,

影子摇晃在小河里;

哪里都有夕阳,

哪里都有露珠,

哪里都有河水,

你走了,留下了整个的你。

1.诗人巧妙的抓住友人的形象特点,把笑容与____________,眼睛与______________,影子与______________,融合一起,使画面跃然纸上。

2.下列对这首小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从结构上来看前三段是相互的否定和不断的反复,在最后两段将思念升华。

B.夕阳、露水、小河,由远而近,由静到动,远近结合,静动相映,景情相融。

C.这些大自然中最常见的景物,被诗人信手拈来,寥寥数语,看似平淡,却感人至深。

D.夕阳、露水、小河无处不在,笑容、眼睛、影子常浮心海,诗人只能以此抚慰忧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再别康桥(节选)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1.“招摇”和“甘心”是怎样诗意的联系在一起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再别康桥》中的意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三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四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别情缕缕,离绪重重,现在哪有心思歌唱呢?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惟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从以上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查看答案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文后题。

死 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中“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绝望的死水”成了“绿酒”。诗人善用很美丽的比喻来反衬绝顶的肮脏,来表达其尖锐的讽刺。

B.诗中还表现了死水的声音“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还有歌声“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作者以动衬静,使人想象这里可怕的死一般的沉寂。

C.作者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体现了作者的战斗精神。

D.诗歌用语极为讲究,比如:“绿成翡翠”、“锈出几瓣桃花”、“织一层罗绮”、“蒸出些云霞”等,用词绝不重复,且突出了“鲜明”二字。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用字富于色彩感,尽管写的是丑恶,却也艳丽鲜明,更反衬出诗中有意造出的病态美在否定现实中的力度和深度。

B.这是格律体新诗的代表作。每句九字,每节四句,排列整齐。一、二、四句押韵,每节一韵,节奏和谐,动听入耳。

C.全诗始于“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终于“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问而不答,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D.诗人以一沟绝望的死水比喻那个粘滞得流不动的、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了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3.《死水》一诗,充分体现了闻一多诗歌的“三美”主张,请就诗中的“绘画美”作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