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                    ,以手抚膺坐长叹。(李白《蜀道难》)

2.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定乎内外之分,                   ,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4.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                                 ,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

5.总角之宴,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氓》)

6.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庄子《逍遥游》))

7.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只是当时已惘然 3.辩乎荣辱之境 4.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 5.言笑晏晏 6.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7.冰泉冷涩弦凝绝 【解析】 试题分析:默写(1)时,注意“扪”的写法。默写(2)时,注意“惘”的写法。默写(3)时,注意“辩”的写法。默写(4)时,注意“籍”“藉”的写法。默写(5)时,注意“晏”的写法。默写(6)时,注意“抟”的写法。默写(7)时,注意“凝绝”的写法。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绮罗香. 咏春雨

史达组

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尽日冥迷,愁里欲飞还住。惊粉重、蝶宿西园,喜泥润、燕归南浦。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①

沉沉江上望极,还被春潮晚急,难寻官渡。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②。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注】①钿车:古代妇女乘坐的华丽车辆。杜陵:汉宣帝陵墓,位于今西安市东南,是唐代郊游胜地之一。这里泛指游乐处。②谢娘,妇女的泛称

1.“隐约遥峰,和泪谢娘眉妩。”此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3分)

2.有人评价本词 :“虽无一个雨字,无一字不与雨相依。”这首词是怎样写雨的景象的? (3分)

3.本词融情与理为一体。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张岱,字景山,吴郡吴人也。岱少与兄太子中舍人寅、新安太守镜、征北将军永、弟广州刺史辨俱知名,谓之张氏五龙。

郡举岱上计掾,不行,州辟从事。累迁南平王右军主簿,尚书水部郎。出补东迁令。时殷冲为吴兴,谓人曰:“张东迁亲贫须养,所以栖迟下邑。然名器方显,终当大至。”随王诞于会稽起义,以岱为建威将军,辅国长史,行县事。事平,为司徒左西曹。母年八十,籍注未满,岱便去官从实还养,有司以岱违制,将欲纠举。宋孝武曰:“观过可以知仁,不须案也。”累迁抚军谘议参军,领山阴令,职事闲理。

后临海王为征虏广州,豫章王为车骑扬州,晋安王为征虏南兖州,岱历为三府谘议、三王行事,与典签主帅共事,事举而情得。或谓岱曰:“主王既幼,执事多门,而每能缉和公私,云何致此?”岱曰:“古人言一心可以事百君。我为政端平,待物以礼,悔吝之事,无由而及。明暗短长,更是才用之多少耳。”

明帝初,四方反。兄子瑰、弟恕诛吴郡太守刘遐,太祖欲以恕为晋陵郡,岱曰:“恕未闲从政,美锦不宜滥裁。”太祖曰:“恕为人,我所悉。且又与瑰同勋,自应有赏。”岱曰:“若以家贫赐禄,此所不论,语功推事,臣门之耻。”寻加散骑常侍。元徽中,为益州刺史,加都督。数年,益土安其政。建元元年,出为左将军、吴郡太守。太祖知岱历任清直,至郡未几,手敕岱曰:“大邦任重,乃未欲回换,但总戎务殷,宜须望实,今用卿为护军。”加给事中。岱拜竟,诏以家为府。陈疾,明年,迁金紫光禄大夫,领鄱阳王师。

世祖即位,复以岱为散骑常侍、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岱晚节在吴兴,更以宽恕著名。迁使持节、监南兖兖徐青冀五州诸军事、后将军、南兖州刺史,常侍如故。未拜,卒。年七十一。岱初作遗命,分张家财,封置箱中,家业张减,随复改易,如此十数年。赠本官,谥贞子。

(节选自《南齐书·卷三十二·列传第十三》)

1.下列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州从事辟:征召

B.恕未从政       闲:闲暇

C.但戎务殷       总:统管

D.中二千石       秩:俸禄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云致此②青泥盘盘

B.①又与瑰同勋②臣死不避,卮酒且不避 

C.①若家贫赐禄②臣险衅,夙遭闵凶

D.①未欲回换②今其智反不能及

3.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张岔为政有成的一组是 (     )

①谓之张氏五龙             ②事平,为司徒左西曹

③领山阴令,职事闲理       ④事举而情得

⑤益土安其政               ⑥且又与瑰同勋,自应有赏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张东迁亲贫须养,所以栖迟下邑。然名器方显,终当大至。 (4分)

译:                                                                   

(2)岱拜竟,诏以家为府。陈疾,明年,迁金紫光禄大夫,领鄱阳王师。(4分)

译:                                                                    

(3)岱初作遗命,分张家财,封置箱中,家业张减,随复改易,如此十数年。(4分)

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书会是宋代与科举有关的会社名称,或称课会,或称课社,或称文会。它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都是民间开办的学校,与宗学、京学、县学等国立学校并存而补充之。每遇大比之年,书会等民办学校也有人中榜及第,确实与科举考试有密切联系。抑或受到宋代都市文艺商品化趋势的左右,抑或为了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书会渐渐地由读书吟课的场所转变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宋代的书会应不少。由于书会渐渐走向专门化,以致被人们视同为一般的“行会”,且统称之为“社会”。书会中从事伎艺底本创作的人称之为书会先生。从有关资料看,书会先生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宋代书会先生一般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他们通常按照自己的审美认识和道德评价标准去进行文艺创作,并以获得商业利润为创作目的,即以文艺创作为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是一个职业化的、自治性的民间文艺创作群体。他们的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是放纵的。北宋词人柳永可谓是书会先生的先驱。他早年浪迹市井,放骸坊曲,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无甚差异。

宋代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应该不少,而由于失载和散佚.今天能确认为书会先生创作的作品已不多,如小说《简帖和尚》、鼓子词《刎颈鸳鸯会》、戏文《张协状元》及一些曲子词和赚词。从现存的资料看,词是宋代所有伎艺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而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伎艺形式的创新也是词体的创新。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尤其是鼓子词、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即由单章体向联章体、套曲体、戏曲体嬗变。

书会先生活动的区域一般在大都市,其“衣食父母”(作品的消费者)主要是都市居民。为了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他们必须符合广大市民的欣赏水平和审美趣味,创作出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他们所创作的文艺作品也固然属于市民文学。因此而论,书会先生是职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们的作品是早期的市民文学作品。正如谢桃坊先生在《中国市民文学史》第三章《中国早期市民文学》中所说:“在中国文学史上,书会先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创作道路。其创作目的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或‘不朽之盛事’,而是服从现实的商业利益。他们必须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这样才能在都市里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由此使文学走上了商业化的道路。”

书会先生的功绩也就在此。他们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为词走向社会、走向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1.关于“书会”,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书会与科举有密切联系,是和乡校、家塾、舍馆一样的民间学校,对宗学、京学、县学等学校起补充作用。

B.书会的功能后来发生了变化。由最初的民间学校逐渐转换为从事文艺底本创作和伎艺表演的民间自发组织。

C.书会走向专门化的原因,既有受宋代都市文化商品化左右的因素,也有书会为了解决自身生存问题的因素。

D.书会后被视为行会,称为“社会”,其中有从事底本创作的书会先生,且他们据其专长,各有所司,分工明确。

2.对宋代“书会创作”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书会创作的主体是没有功名而精于文艺的民间文人和艺人。有其审美与道德标准,是业余松散的群体,赚取利润,用以谋生。

B.书会先生创作不是为了“经国之大业”,而是向艺人提供脚本或刻印脚本以取得合理的报酬,维持中等以下的生活消费。

C.书会的创作和表演有助于词的传播和发展,特别是鼓子词、小说、唱赚和戏文的创作,导致了词体的发展和演变。

D.词是书会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伎艺作品的艺术品位和语言风格,伎艺作品质量的提高也是词的质量的提高。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

A.北宋词人柳永浪迹市井,为歌妓作词的经历与后代书会先生的生活方式基本相同,他可以看作是书会先生的先驱。

B.为占据更大的艺术市场和拥有更多的作品消费者,书会先生在其创作中必须放弃自己的审美趣味,以迎合广大市民。

C.书会先生都生活在大都市,其作品的消费者是都市居民,创作的文艺作品为市民阶层所喜闻乐见,故其作品属于市民文学。

D.书会先生通过创作不仅为自己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使文学走上商业化的道路,推动了都市通俗文学的发展。

 

查看答案

请为下面这段说补写一个结尾,以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40字以内)(4分)

维奥斯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一次,有人问她最难忘的是什么,她说:“是我的21岁生日。”

接着,维奥斯特很有感触地叙述了那天的情形:父亲带我到纽约去玩,我穿上盛装,自觉漂亮极了,途中,我进了洗手间,在洗插间里照镜子,得意得不能自己。当我从洗手间出来下楼时,人人都在看着我,难道我如此引人注目吗?随后我听到身后有响声,回头一看,原来我的鞋跟上沾着草纸,一卷草纸正跟着我滚下楼,我明白了为什么大家都在看我。

“从那天起,”维奥斯物说,“每当我觉得不可一世时,总回头看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严冬,荒野,松柏 

郭枫

①在黄淮大平原上,冬天,是风和雪撒野的世界。风,从塞外卷着严寒而来猛烈地袭击我们荒凉的小村庄。除非在落雪的时候,天地才会静寂下来,至于无风无雪而又有暄和的太阳温暖着咱们的日子,这是不多见的。

②北方冬天的风,是贼,是无孔不入的恶贼,可恶的风,对于贫苦人家,从来不会停止无情的摧残。走在风中,单薄而破弊的冬衣,怎么裹紧也包不住全身的抖,凛烈的寒气,一直就吹透到骨子里去!到了夜晚,采风摇撼着茅屋,门面吱吱作响,屋子颤抖着仿佛乏被寒风席卷而去。在凄厉的夜风呼啸中,屋外,不时传来树枝折断的声音,冬夜,谁知道有多么漫长?

③落雪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雪花的美丽呢?真让我们傻里傻气的庄稼人无法明白。不错,庄稼人也喜欢冬天下几场大雪,那是为了期待,期待明春的麦苗可以长得茁壮,真正在大雪天,还是冷得使人没处躲。尤其在化雪的天气,多少人都冷裂了皮肤,冻坏了身子!谁还会赞颂雪花呢?在那种年头,谁能拥有围炉赏雪的雅趣?

④不用说,在风雪的旷野里,所有的树都失去了颜色;只有松柏,于能挺立在严寒中擎起一树蓊郁的墨绿。可是,小时候,只记得松柏总是种在一些大户祖茔的基地上,每回经过,就觉得雪地里的黑松林,特别神秘,特别恐怖,黑黝黝里面藏着什么,心里认定那些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读书之后,书中有数不尽的松柏赞歌;不管书上怎么说,我还是喜欢活在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树。我喜欢柳的娇柔、榆的粗犷、白杨的潇洒。我喜欢槐、椿以及各种常见的树木。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总觉得松柏不是我们的。直到我走出了家园,跋涉过千山万水,看遍了人世的冷暖沧桑,渐渐地,我才懂得,松柏,是多么可傲的树!

⑤松柏,挺立在山峦的最高处,与白云絮语,与天风唱和,在苍茫的天地之间,树立出一种生命的风范。它站在高处,超脱于红尘之外,让群树仰望,仰望而无法企及。松柏,虽然享有无数的赞颂,却也承担着千古的寂寞啊!在红尘之中,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却想借着松柏的风采,让自己伟大起来,崇高起来,这是何等的自私与愚昧啊!因此,一想到老家的原野上的那些松柏,被种在坟地里,我就为它们感到屈辱与难堪。可是,我也更懂得:为何在大风雪的旷野中?松柏要傲然挺立,擎着一树墨绿抗拒严冬的淫威了。是的,冬天的淫威,可以让柔弱的暂时低头,却永远征服不了顽强的生命。

⑥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那些树木,当然,我更想念老家的人。想起那劳苦而沉默的人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浮现在我眼前!那些与我血肉相连的亲人,您们可好?三十多年的岁月,可曾把你们摧折?知道吗?今天,对你们,我是如何地想念!

⑦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老家的人是憨厚的,可是不要以为憨厚得什么都不懂了!那些面孔,在笨拙的憨厚中,也含蕴着细腻的清韵。那些心灵,在敦厚和善中,自有一份刚烈在!凡是以暴力加给我们的,我们会坚强地反击出去,这是永不屈服的族类。

⑧想念北方,想念老家的树木,想念老家的人。

⑨要是没有那些茁壮的树木,那莽莽荡荡的大平原,该会多么寂寞!

⑩要是没有那些劳苦而沉默的人呢?没有那广大的善良的人群,谁来撑起中国的天空!

一九八三年三月十日在台北木栅

(节选自《老家的树——怀乡散记之一》)

1.文章①—③段落写了什么内容?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6分)

2.作者笔下的松柏有什么特点?第④段反复说“松柏不是属于我们的”、“我还是不喜欢松柏”,有什么作用?(6分)

3.第⑥—⑧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其表达效果。(5分)

4.文章到第⑧段,似乎就可以收束全篇,作者又写下了第⑨⑩两段,这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