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北京下岗工人廖丹因妻子患上尿毒症...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5分)

北京下岗工人廖丹因妻子患上尿毒症.花光了家中所有积蓄。为让妻子活下去,廖丹找人刻了医院公章,给妻子做了近4年“免费”透析,涉嫌骗取医疗费17.2万余元。日前,廖某因诈骗罪受审,检方建议判处其有期徒刑3到10年。

据悉,廖丹夫妻靠“打零工”“低保”维持生计。而妻子尿毒症“每月医药费就超过5000元”。但因“妻子不是北京户口,不能享受北京市民医保待遇”,而“让妻子回河北老家报销医疗费,身体也经不起来回折腾”,最后廖丹只能选择“自费透析”。

读了这则新闻后,你有何感想,请说出来。

答:                                                                      

                                                                         

                                                                         

 

例1:这虽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但也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剧。如何让此类悲剧不再发生,看来,医保体制的健全和完善迫在眉睫。 例2:医保体制的建立,应从实际出发,不能搞一刀切。像廖丹这类贫困家庭,应该多分享一些医保的阳光。 例3:“私刻公章救妻”,于情可以理解,但于法不容。情理与法理如何才能做到统一,有关政策与法规的制定者,该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时事点评类语言表达题,时事点评的核心是,针对时事中最有争议、最引人深思的部分,提出自己的看法,要做到三有:有观点,有依据,有深度,合情理。本题的引人深思的部分显然“医保”问题。针对这个核心提出看法,可以从廖丹的行为入手,也可以从制度入手,还可以从造成这一幕的真正原因入手。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表达的鲜明、连贯、准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为下面文段写一个点明中心、统领全段的起始句。(4分)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所记孔子言论,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形象生动,精练简洁,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警辟,比喻精当,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汪洋恣肆,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其他诸子散文,如《墨子》《荀子》《韩非子》等,也都具有这一特色。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一出,便在社会中激起“千层浪”,而莫言自己则认为没想到受到了不虞之誉

B.目前我国经济趋稳的基础尚不牢固,一些不确定因素还可能带来新的冲击,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对此必须高度重视,不可等闲视之。

C.1月19日下午,刚从青岛到北京的96岁刘锡禧大爷握着客运组长张滤秋的手连连道谢,感谢她对自己的热情帮助和具体而微的照顾。

D.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毎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予/以  铜/无色无/繁星闪

B.迫/制  下/风雪途引/风驰电

C.车/便/心如意 粗/日持久

D.地/躯壳蔓延/顺摸瓜默/提纲

 

查看答案

材料分析概括题(15分)

世界出版大国的阅读尴尬

①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万种,已是当之无愧的出版大国。但平均到每个人,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1990年,我国人均图书消费量为5.2册,2009年为5.6册。20年只增加了不到1/2本。包括中小学教材在内,农村人均图书消费在20元左右,城市大概是其2倍。尤其是一般图书的消费,城市所占的比重达到90%。与此相对,农村图书市场持续萎缩。据统计,2001年城乡图书零售比为74∶26,2009年为82∶18。

②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6千元,让他们在生活之余拿出几百元来买书是不现实的。图书营销渠道也不健全,县以下的书店大都不卖书了,农民为了买一本书跑上几十里路很常见。

③据调查,对于目前的图书价格,有51%的读者认为“比较贵”,仅有31.8%的读者认为图书价格合适。因此,有人认为,书价太高是阻碍我国人均购书量增长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不这么看。这30年我们的收入增长了50倍,但图书价格只上涨了20倍至30倍。1980年我们看一场电影是0.15元,现在一般是50元,上涨了300多倍。和国外图书相比,我们的书价只有人家同类图书的1/3或1/5。偏低的书价自然难以激励人们写书著述。原创的优秀图书太少了。

④计划经济时代极低的图书定价和大量的免费宣传性图书使人们养成了不愿为阅读付费的习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也抢走了很大一部分传统纸质图书的读者。有人建议,国家可分别对“上游创作,中游发行,下游零售”,均给予相关税收政策的倾斜。此外,政府、媒体、家庭、学校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宣传阅读,提高人们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观念改变了,图书消费自然就会上去。

1.从第一段看,我国的“阅读尴尬”表现在哪些地方?(4分)

                                                   

                                                 

                                                

2.试概述关于书价的反方观点及其理由。(5分)

                                                 

                                                  

                                                     

3.依据本文,为增加农村的图书消费,你有什么合理建议?(6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1.克劳狄斯知道自己弑兄篡位的阴谋败露后是如何设计陷害哈姆莱特的?(4分)

                                                  

                                                 

                                                 

2.简述《欧也妮·葛朗台》中与“梳妆匣”有关的情节。(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