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丑是一种文化现象,被文化所规定。文化世界以多种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丑是一种文化现象,被文化所规定。文化世界以多种方式呈现,其中之一是感性形象。美学就是从感性形象方面去把握文化的。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第一套分为:正常、美、丑。第二套由第一套发展而来,分为美感、悲感、喜感。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与第一套分类相关。美是高于正常的理想形象,丑是低于正常的畸形形象。一旦确立了正常的标准,美与丑随之产生出来。俯仰历史,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地被建构起来,又不断地被解构消逝。虽然具体的正常、美、丑不断变化且形式多样,但在不同之中又有共同的规定。

那么,丑的共同点是什么呢?英国美学家夏夫兹伯里说:“无形式的质料自身即是丑。”即在客观上,一个感性形象如果没有按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就是丑。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说:“感性认识的不完善就是丑。”即从主体说,当面对一个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说不完善的感性形象时,就产生丑感。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说:“丑是不成功的表现。”即当人制作文化物品或艺术作品时,没有实现自己想要实现的意图,这物品和作品就是丑。

在现实生活中,丑使人不快和让人生憾,而美学之为美感之学,是要让任何对象都成为审美对象从而让人感到快乐。不同的审美对象给人的快乐是不同的,但能带来快乐却是共同的。丑在被美学变为审美对象时,就成了滑稽。从美学上谈丑,就进入了美学的第二套系统:美感、悲感、喜感。由丑而产生的滑稽之人、物、事,总令人开怀而笑,由滑稽而来的审美快乐,在美学上被称为“喜”。而滑稽的艺术作品,被称为喜剧型艺术。

 滑稽让令人不快的丑转变成为令人快乐的喜感之笑,其要义在于,由丑的消极性畸形转变为具有喜之特点的“不伦不类的组合”而产生文化的积极意义。“伦”与“类”都是正常,而“不伦”是低于正常之伦序,“不类”是低于正常之类型。文化在历史中建构起正常尺度时,同时就产生了正常的正方向榜样即理想性的美和负方向的低于正常的丑。这些低于正常之丑,作为正常的偏离和畸形,在艺术中得到夸张性的体现。夸张的功能,是用典型化的方式让整个文化意识到丑的标准,而丑的建构又是为了突出文化的正常和作为正常理想的美;面对被夸张了的滑稽之丑,使本来略为低于正常的人,在比较中有了宽慰感且认同于文化的正常和理想。

滑稽总是表现为不伦不类的组合,因此,不伦不类的组合导致人们用其美学规律去创造喜剧型艺术以教化社会,通过笑声意识到自己低于正常,从而趋向正常。滑稽是无害的,这无害本身就显示了主体的自信与强大,只有把对象看成低于主体,人才会笑——在笑中,内蕴了文化正常的规范力量,人解脱了社会的压力,增强了自己在压力下的信心。

1.关于“丑”,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丑和正常、美一样,是一种文化现象,同样为文化所规定。

B.从文化的角度看丑,主要就是按照第一套标准把握丑这个具体可感的形象。

C.美学意义上的丑是具体可感的形象,正常、美也是具体可感的形象。

D.美的形象是理想的,高于正常形象;而丑的形象是畸形的,比正常形象要低。

2.对“丑的共同点”的理解,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丑的共同点就是一个感性形象从文化的正常标准来看是不完善的。

B.丑的共同点就是从客观上、从主体上、从文化角度观之,都是不正常的。

C.丑的共同点就是一个客观事物没有按照文化规定的正常形式呈现。

D.丑的共同点就是不成功,人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文化世界可以感性形象的方式呈现,人们把握住了感性形象就把握住了美和丑。

B.喜剧型艺术的教育作用是,观众通过笑声和行为,使自己趋向正常。

C.从美学的角度来说,不论美还是丑都能成为审美的对象,都能让人感到快乐。

D.滑稽的艺术作品之所以令人快乐,是因为作品的意义低于正常,呈现畸形。

 

1.B 2.A 3.C 【解析】 1.试题分析: 从文中“美学对感性形象的把握有两套方式”一句看,“丑”仅仅是一个感性形象,而非具体可感的形象。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B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圣经》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宗教经典,也是一部伟大的充满智慧的文化经典,其中有许多名言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座右铭。比如,耶稣对他的门徒说:“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圣经?新约》第8页)

请全面理解耶稣对他的门徒说的话,然后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________________,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5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1.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5分)

2.“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查看答案

宝绘堂记

(宋)苏 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足以为乐。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而好锻炼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儿戏害其国,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尝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轻死生而重于画,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晋卿虽在戚里,而其被服礼义,学问诗书,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远声色,而从事于书画。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本文有删节)

【注】 ①锻炼:打铁。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尤物不足以为 病:祸害

B.然而不复念也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较量

D.以其所有蓄:收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3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而先以论点开篇,直到文末才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可谓别开生面。

B.本文层次清晰,论证严密。先讲道理,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本文以散句为主,兼用对偶、排比句式,整散交错,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使文章言简意赅,文采斐然。

D.本文用老子之言,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也未“发狂”,就是这个道理。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0分)

(1)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至其留意而不释,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