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②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③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使用

⑤用葫芦作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⑥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A.⑥②③⑤④①                         B.⑥①④②③⑤

C.⑤③④①⑥②                          D.③⑤④⑥①②

 

B 【解析】 试题分析: ①中的“它”承接⑥中的“葫芦”,所以排除A、C;④是个过渡句,它承前文的介绍葫芦,提下文的人们利用葫芦,所以排除D。 考点:本题是对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能力层级为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凡事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人遭到伤害。

B.关于《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书籍没有多大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B.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北京国安足球队经过90分钟与对手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以3:0取得胜利。

C.我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词,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

D.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了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慧眼识英才  

陈世豪

1956年8月,“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在北京举行。经华罗庚推荐,陈景润参加了会议,并在会上宣读他的论文。

这个报告会是中国数学界元老俊杰云集的群英会,能在其中占一席之地,并非易事。陈景润被分配在数论代数分组,该组的论文宣读大会在古香古色的北京大学的一个教室中举行。站在讲台上,陈景润发现,与会的30多位数学家的目光,全系在他的身上。他,竟然变成了一只受惊的小鹿,不知如何是好。论文宣读一开始,所有准备好的言辞,全部逃遁得无影无踪,头脑一片空白,勉强说了几句,结结巴巴,不知怎么表达才好,猛然记起,应当在黑板上写个题目。转身写完题目,说了一二句,又急匆匆地转身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这就是华罗庚极力赞扬的陈景润么?台下的听众开始摇头,接着,嘀咕开了。当年,陈景润在中学教书,第一堂课也是这样的。思维缜密的数学家,言辞表达委实太让人感到遗憾,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真是急煞人了。满头大汗,背上更是冷汗如洗,台上的陈景润开始痴痴地站在那里,不知该说什么。

他的老师,厦门大学的李文清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对陈景润的论文作了补充介绍,但人们仍感到不甚满足。这时,一个魁梧的身影在众人的目光中健步移上台去,喔,是华罗庚,这位中国数学界堪称泰斗的大人物,颇有风度地向大家笑了笑,接着,阐述了陈景润这篇论文的意义和不凡之处,充分评价了陈景润所取得的成果。

对于陈景润的这篇论文,1956年8月24日的《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大会时,特别指出:“从大学毕业才三年的陈景润,在两年的业余时间里,阅读了华罗庚的大部分著作,他提出的一篇关于‘他利问题’的论文,对华罗庚的研究成果有了一些推进。”这个评价客观且不乏冷静,陈景润的成果终于得到了公认。

貌不惊人的陈景润在宣读论文时出了“洋相”,但他那锐利的进取精神,却使华罗庚深深地感动了。华罗庚是江苏金坛人,家境贫寒,又身患残疾,没有上过大学,精湛的数学造诣和深厚的数学功底全靠自己自学的。当初,只在金坛初中任会计兼庶务,幸有唐培经、熊庆来、杨武之、郑洞荪、叶企荪等人对他的奖掖和帮助,把他调到清华大学工作,并给予无私的帮助和逐步的提携,才使他成为中国数学界的一代宗师。以己推人,华罗庚把期望寄托在仅此见过一面的陈景润身上。他曾经对弟子们说过:“当然我们不鼓励那种不埋头苦干专作嘶鸣的科学工作者,但我们应当注意到科学研究在深入而又深入的时候,而出现的‘怪僻’、‘偏激’、‘健忘’、‘似痴若愚’,不对具体的人进行具体的分析是不合乎辩证法的。鸣之而通其意,正是我们热心于科学事业的职责,也正是伯乐之所以为伯乐。”

华罗庚极力推荐陈景润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数学所主动和厦大协商,得到了厦大党委、王亚南校长和数学系的全力支持。1957年9月,陈景润正式调到北京,进入全国最高研究机构,揭开了他生命史上坎坷而最辉煌的一页。进京以后,陈景润仍然保持那种孤雁独翔式的科研方式,他习惯于一个人独处,习惯于单枪匹马去叩响科学的殿堂。华罗庚充分理解陈景润这种难以移易的独特个性,他身为研究所所长,给了陈景润充分的自由天地。对于这一切,陈景润感激不尽。

滴水之恩,必涌泉相报。陈景润在自己身患重病住院的日子里,依然牢记着华罗庚当年对他的厚爱之心。华罗庚于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讲学时,心脏病突发而不幸去世,陈景润闻讯悲痛万分。后来,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数学大师,人们在中关村数学研究所门前的院子里竖起了一尊华罗庚铜像。在铜像揭幕仪式上,已是病重住院的陈景润,眼睛睁不开,坐着轮椅,坚持到这里向尊敬的恩师表示感激之情。他终于来了,他把绵绵的思念和无限的崇敬,永远留在了这里。    

(摘编自沈世豪《陈景润》)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华罗庚的推荐下,陈景润参加了“全国数学论文报告会”,并在会上宣读了他的论文,这才使陈景润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认可。

B.陈景润虽然思维缜密,勇于探索,但却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语言表达能力太差,这使他的研究成果经常难以得到大家的认可。

C.虽然陈景润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华罗庚胸怀宽广,看重的是陈景润的数学才华和进取精神,极力推荐把陈景润调到数学研究所。

D.陈景润在科研方式上习惯于独往独来,孤雁独翔,单枪匹马,华罗庚很赞赏他的这种科研方式,给了他充分的自由天地和大力的支持。

E.陈景润知恩图报,即使自己重病住院,坐着轮椅,也坚持参加华罗庚铜像揭幕仪式,以表达他对华罗庚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

2.文中介绍华罗庚的出身、简历及唐培经、熊庆来等人对他的提携和帮助,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陈景润身上具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4.华罗庚发现了陈景润的数学天才,并且推荐他到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大力支持陈景润的研究,使陈景润后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请你就对“发现”、“推荐”、“支持”三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25分)

小公务员之死

契诃夫

一个美好的晚上,一位心情美好的庶务官伊凡?德米特里?切尔维亚科夫,坐在剧院第二排座椅上,正拿着望远镜观看轻歌剧《科尔涅维利的钟声》。他看着演出,感到无比幸福。但突然间,他的脸皱起来,眼睛往上翻,呼吸停住了……他放下望远镜,低下头,便……阿嚏一声!他打了个喷嚏,无论何时何地,谁打喷嚏都是不能禁止的。庄稼汉打喷嚏,警长打喷嚏,有时连达官贵人也在所难免。人人都打喷嚏。切尔维亚科夫毫不慌张,掏出小手绢擦擦脸,而且像一位讲礼貌的人那样,举目看看四周:他的喷嚏是否溅着什么人了?但这时他不由得慌张起来。他看到,坐在他前面第一排座椅上的一个小老头,正用手套使劲擦他的秃头和脖子,嘴里还嘟哝着什么。切尔维亚科夫认出这人是三品文官布里扎洛夫将军,他在交通部门任职。

“我的喷嚏溅着他了!”切尔维亚科夫心想,“他虽说不是我的上司,是别的部门的,不过这总不妥当。应当向他赔个不是才对。”

切尔维亚科夫咳嗽一声,身子探向前去,凑着将军的耳朵小声说:

“务请大人原谅,我的唾沫星子溅着您了……我出于无心……”

“没什么,没什么……”

“看在上帝份上,请您原谅。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请坐下吧!让人听戏嘛!”

切尔维亚科夫心慌意乱了,他傻笑一下,开始望着舞台。他看着演出,但已不再感到幸福。他开始惶惶不安起来。幕间休息时,他走到布里扎洛夫跟前,在他身边走来走去,终于克制住胆怯心情,嗫嚅道:

“我溅着您了,大人……务请宽恕……要知道我……我不是有意的……”

“哎,够了!……我已经忘了,您怎么老提它呢!”将军说完,不耐烦地撇了撇下嘴唇。

“他说忘了,可是他那眼神多凶!”切尔维亚科夫暗想,不时怀疑地瞧他一眼。“连话都不想说了。应当向他解释清楚,我完全是无意的……这是自然规律……否则他会认为我故意啐他。他现在不这么想,过后肯定会这么想的!……”

回家后,切尔维亚科夫把自己的失态告诉了妻子。他觉得妻子对发生的事过于轻率。她先是吓着了,但后来听说布里扎洛夫是别的部门的,也就放心了。

不过你还是去一趟赔礼道歉的好,她说,他会认为你在公共场合举止不当!

说得对呀!刚才我道歉过了,可是他有点古怪……一句中听的话也没说。再者也没有时间细谈。

第二天,切尔维亚科夫穿上新制服,刮了脸,去找布里扎洛夫解释……走进将军的接待室,他看到里面有许多请求接见的人。将军被围坐在其中,他已经开始接受呈文了。询问过几人后,将军抬眼望着切尔维亚科夫。

“昨天在‘阿尔卡吉亚’剧场,如果大人还记得的话,”庶务官开始报告,“我打了一个喷嚏,无意中溅了……务请您原……”

“什么废话!……天知道怎么回事!”将军扭过脸,对下一名来访者说:“您有什么事?”

“他不想说!”切尔维亚科夫脸色煞白,心里想道,“看来他生气了……不行,这事不能这样放下……我要跟他解释清楚……”

当将军接见完最后一名来访者,正要返回内室时,切尔维亚科夫一步跟上去,又开始嗫嚅道:

“大人!倘若在下胆敢打搅大人的话,那么可以说,只是出于一种悔过的心情……我不是有意的,务请您谅解,大人!”

将军做出一副哭笑不得的样子,挥一下手。

“您简直开玩笑,先生!”将军说完,进门不见了。

“这怎么是开玩笑?”切尔维亚科夫想,“根本不是开玩笑!身为将军,却不明事理!既然这样,我再也不向这个装腔作势的人赔不是了!去他的!我给他写封信,再也不来了!真的,再也不来了!”

切尔维亚科夫这么思量着回到家里。可是给将军的信却没有写成。想来想去,怎么也想不出这信该怎么写。只好次日又去向将军本人解释。

“我昨天来打搅了大人,”当将军向他抬起疑问的目光,他开始嗫嚅道,“我不是如您讲的来开玩笑的。我来是向您赔礼道歉,因为我打喷嚏时溅着您了,大人……说到开玩笑,我可从来没有想过。在下胆敢开玩笑吗?倘若我们真开玩笑,那样的话,就丝毫谈不上对大人的敬重了……谈不上……”

“滚出去!!”忽然间,脸色发青、浑身打颤的将军大喝一声。

“什么,大人?”切尔维亚科夫小声问道,他吓呆了。

“滚出去!”将军跺着脚,又喊了一声。

切尔维亚科夫感到肚子里什么东西碎了。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着,他一步一步退到门口。他来到街上,步履艰难地走着……他迷迷糊糊地回到家里,没脱制服,就倒在长沙发上,……咽了气。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灵活地运用了语言、心理、动作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这一典型形象。

B.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向长官前后进行过多达四次的“道歉”,而且一次比一次显得卑怯与悲戚。

C.小说喜剧性的结局既表现了作家对思想庸俗、生活委琐的小市民的“哀其不幸”与“怒其不争”,也堪称其对黑暗、罪恶的制度的控诉,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D.从创作手法上讲,这篇小说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运用了重复和渐进深入的描述技巧,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一个喷嚏对主人公的影响,从而使人物的心理变化逐步显现。

E.小说从批判市侩意识的角度观察和反映生活,写出了丧失人格意识的奴性心理对于强权和暴力的恐惧和服从。

2.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情节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的主人公切尔维亚科夫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作品简要概述。(6分)

4.对于小公务员之死,有人认为这完全归咎于黑暗的俄国社会,也有人认为这源于小公务员的奴性心理和等级观念,还有人将其归因于小公务员自身的“自卑情结”,你认同以上哪一种说法?结合小说内容谈谈自己的观点。(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孟子》)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潭中鱼可百许头,               。(柳宗元《小石潭记》)

3.                 ,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

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