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16分) 一片苍茫 戴涛 (1)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16分)

一片苍茫

戴涛

(1)白生要去茫县做知县,至恩师大学士多举府上辞行。待白生坐定,多举便让人端上一盘水果,问白生:“可识得盘中为何物?”白生细细打量一番,说:“状如梨,梨有皮,或黄或青,而此果似无皮,白如雪,透如水,学生真不知何方仙果。”

(2)多举抚掌大笑,说:“这亦是梨,名晶梨,产地即是茫县。”他拿起一只递给白生,白生接过梨来,小心翼翼张开嘴,未等劲咬,只听得一声脆响,一股清香扑鼻,一股甘甜沁脾。

(3)“好梨好梨”,白生情不自禁脱口叫道。多举说:“当今从皇亲国戚到满朝文武非此梨不吃,茫县可真是个好地方哟。”白生忙跪倒,学生一定不辜负恩师之厚望。

(4)烟花三月,白生起程。一路春色诱人,白生无心恋景,很快便到了茫县。此时一班县衙的官吏幕僚和当地的乡绅名士已迎候多时,寒暄过后便请白生到鸿运楼洗尘。酒过三巡,店小二端上一碟水果,白生见是苹果,随口问道:“咦,茫县不是盛产晶梨么?小二却面露难色,禀大人,小店什么新鲜果子都有,就是未备晶梨。”白生说:“入其乡则随其俗,我偏就稀罕这遍地都是的土产。”

(5)听得此言店小二却急了,“禀大人,这晶梨如今实在是想买也买不到了。”白生好生纳闷,便看坐在身旁的县丞汪过,汪过立刻端起酒杯说:“我等还是一起敬白大人一杯吧。”众人也都纷纷应和着祝白大人平步青云。白生于是糊里糊涂地举杯。待酒足饭饱,已是掌灯时分。

(6)一觉醒来已是第二天早上,白生赶紧升堂。新官上任,自然要漂漂亮亮地审他几件案子,可白生在堂上正襟危坐了一整天,不见一人来告,而且一连三天皆如此。

(7)第四天,白生实在觉得无聊,便喊了退堂,然后换了便服一个人悄悄出了县衙,策马朝乡间跑去。茫县多丘陵,举目望去,层层叠叠的梯田此时一片雪白,清气四溢,悦人眼目。待马跑近,但见一株株一人多高的梨树枝繁叶茂,盛开着朵朵娇嫩的小白花,更有无数蜂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白生看得如痴如醉,连连喝道,“美景美景!”

(8)这时,不知从哪儿跑出一男童,上前来捉蜜蜂。捉到后便立刻将蜜蜂撕成两段,随即放到嘴边贪婪地吮着。

(9)白生问:“你吃什么?”男童答:“蜂蜜。”

(10)白生说:“可这小生灵却被你无端弄死了。”

(11)白生大怒,“饿你回家吃饭呀!家里没饭?”

男童说,我饿。

(12)白生这才注意到眼前的男童竟是如此瘦弱。

(13)白生随着男童到了他家。几排东歪西倒的茅屋,其中一间,推门进去,白生一惊,四壁空空,只有土炕上躺着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头。白生问男童:“你爹呢?”男童答:“这就是我爹。”白生又是一惊。

(14)从男童家出来,白生又踏进另一间茅屋……当白生离开村寨,心沉得如同铅坠,抬头西望,残阳如血,遍地的梨花也是殷红殷红的。

(15)你别看这晶梨雪白雪白的,可在我们百姓眼里它可是血红血红的。

(16)你说每户上交一筐梨给朝廷也算不得什么,可你知道么,这晶梨多么刁钻古怪,三亩地一粒粮食没种,全种了梨树,也只能收得这一筐好梨。

(17)你问我这日子是怎么过的,挑剩的孬梨到外边换得半年的杂粮已是大幸,余下的日子就靠要饭了。

(18)回到县衙,白生将县丞汪过叫到书房,阴沉着脸问道:“汪大人,你可知道百姓为梨遭的罪?”汪过说:“知道。”白生说:“就没办法么?”汪过说,“有,白大人,您把梨伺候好喽,早点儿像您的前任那样离开茫县,此外别无他法。”

(19)白生沉默无语。

(20)时光荏苒,转眼已是金秋十月,晶梨收获的季节。今年的梨格外好,个儿大肉嫩透着水灵。衙门上下忙得不亦乐乎,总算把梨收齐了,一个不落全装了船。按惯例,由县丞押运进京,临行前白生突然对汪过说:“这趟不劳你的驾了,我亲自走一趟。”汪过淡然一笑,自当相让。

(21)一月有余,运梨船终于回归。不出汪过所料,白生果然没有回来。又过了数天,朝廷果然派来了个新知县。汪过旁敲侧击地打听白大人,谁料竞惊出一身冷汗:原来白生送到朝廷的梨不知何故竟然又酸又硬,皇上才咬了一口,梨没有咬下,却将半颗圣牙咬落,于是龙颜大怒,将白生打入死牢。

(22)腊月二十八,圣旨传来,命茫县砍去所有梨树,永不得再种。百姓闻听此讯,雀跃欢呼,奔走相告,个个操起砍刀奔向自家梨园。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

(23)是夜,京城,白生被推出午门,天地一片苍茫。

1.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作品开篇以多举荐梨入笔,自此“晶梨”便成了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梨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相交织,最终演绎出一曲为民谋福者殒身不恤的悲歌。

B.作品将主要人物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上有贪婪的皇上、多举等权贵,下有狡诈的汪过等地方污吏,白生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

C.这篇作品中有许多出乎文中人意料之外的笔墨,如新官无案审、名县无粮吃、白生有去无回、梨树永不再种……这种笔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有趣。

D.这篇作品语言较为雅致,“心沉如铅坠”的比喻,用语贴切;“雪白”与“殷红”的对比,色彩鲜明;“你别看”、“你问我”等人物语,真切传神,颇具感染力。

  E.“苍茫”,即空阔辽远,无边无际之意。作品以此为题,便寓有作者对百姓深重苦难的怜悯,对父母官孤独悲壮的哀叹,对世道昏暗荒谬的忧愤,韵味苍凉。

2.结合原文,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①茫县官吏乡绅为白生接风洗尘这一部分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2分)

②“第四天……”一段中,画线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3.对第(22)段中画线的句子“进了梨园人人大惊,寒冬时节本已干枯的梨树枝头竟然挂满了朵朵白花……”应怎样理解?(3分)

4.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白生这一人物形象。(4分)

 

1.B  C 2.①这一情节写了店中无梨的境况和县丞汪过的遮掩,用这一连串令人感到蹊跷的事构成悬念,引发读者的兴趣。 ②这段景物描写,一方面表现出梨树繁茂、梨花娇艳,用“雪白雪白”的梨林美景反衬出后文百姓“血红血红”的悲苦生活,另一方面用蜂蝶起舞引出下文男童捉蜂吮蜜的情状,推动情节发展。 3.①意义方面:这句违背事理逻辑的描写,写出了人们普遍具有的幻觉,表现出白生义举感天动地,使枯树生花,使严冬呈现春意;同时,也以满树的白花为白生被斩寄托哀思。②作用方面:与前文写春时梨花盛开相照应,为下文写白生被斩营造悲壮的气氛,使作品前后意境相谐,浑然一体。 4.①白生临行前拜见多举,示其不敢忘思,可见其有情有义。②白生到任第二天即投入问案等事情中,并微服私访,示其想要有所作为,可见其胸有志向。③白生挨家挨户走访民情,示其能够体恤下情,可见其对百姓的一颗爱心。④白生能用自己的方式使百姓摆脱“梨灾,可见其处事有智谋。⑤白生为了百姓的利益敢于冒犯龙颜、蹈死不顾,可见其有舍生取义的大勇。(③④⑤三项说出即可给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B项,对多举和汪过的评价与作品的实际不符或者在作品中找不到根据;此外“处境之艰难决定了其反抗态度之坚决”的说法也不成立,人物的行为源于人物的性格、品质,与其处境不存在必然关系。C项,“白生有去无回”是文中人汪过意料中的,与该项题意不合。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句子理解和写作手法的辨析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名篇默写(8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

2.袅袅兮秋风,(             )。

3.既无伯叔,(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4.(         ),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1.“水浸碧天何处断”中的“浸”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3分)

2.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5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而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名,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中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宫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云:“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旧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编者有改动)

【注】①兼卫尉:官职名;②东昏:侯爵名;③直阁,官职名;④率素:朴素。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恸过人,而后起杖:拄拐杖

B.兼卫尉江淹出奔:逃亡

C.皆酬太官馔直:同“值”,价值,价钱

D.帝将稷宅幸:宠幸,喜爱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稷刘氏先执此伎②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

B.①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②使直阁张齐行弑含德殿

C.①帝率义师来伐,臣之②稷性明烈,善人交

D.①奉禄皆颁亲故②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A.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淳孝”,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他悲痛不已,几十年一直供奉着生母刘氏神位。

B.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不少功劳。

C.面对武帝酒后严厉的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弹劾,武帝却不追究。

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人为善,率素宽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3分)

(2)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底层文学”由来已久,其源头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诗经》。在现代文学史中,无论是五四新文学还是左翼文学,关注的对象依然是“底层”大众。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界又有不少农村题材以及描写城市中低层群体的作品,如刘醒龙的《凤凰琴》,方方的《风景》,余华的《活着》等。他们虽不强调“底层”,但对于在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中受到损害的阶层有着相当深入的表现。新世纪“底层文学”创作继承了新文化运动以来特别是左翼文学的理论遗产,延续着90年代中期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冲击波”的余浪,发展了现实主义的文学精神,饱含着一种强烈的当代情绪诉求。

其实,“底层文学”一词在新世纪被提出,是一种现实性生存焦虑的表达,是中国文学发展到今天的一个必然性产物,同时也是中国90年代以来错综复杂的社会变化催生出的结果。但需要强调的是,不少“底层文学”已经开始与单纯的生存困境脱钩,讲述的是特定阶层、个人的命运,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的思考。“底层文学”以自己的方式对社会现实进行思考,用自己的力量安抚现实中躁动不安的灵魂。简言之,就是以文学的方式参与当前的社会变革,并对社会问题做出的回应。在今天文学市场化甚至娱乐化的背景下,“底层文学”能够敏锐捕捉到社会阶层和群众情绪的新变化,能够以严肃的姿态承担起社会责任并融入人文关怀,既是一种“不平则鸣”,同时也是“时代的和弦”。

“底层文学”拒绝了“新写实主义”的“零度情感”,摈弃了“没事偷着乐”的犬儒主义,而是包含着深切的人文关怀。然而,只有同情是不够的。作家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情景虽然力求用文学的方式交出一份当下历史的记录,但遗憾的是目前“底层叙事”仍无法穿透迷蒙的表象,具有时空超越性的作品相对匮乏。一是讲述“传奇性”的故事,以满足人们的窥视欲望和猎奇心理。二是简单立足于道德批判,以二元对立的叙述模式构建文本。三是沉迷于“苦难展览”,走向单一化和极端化的“苦难书写”,甚至演变为“欲望叙述”、“暴力叙述”,变成了比酷比惨的“苦情戏”。如何让叙事逻辑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实,在表现“底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观照到他们的精神世界,使“底层”人物不再被扭曲成窥视的对象而得以血肉丰满真实可感,在同质化的苦难中挖掘出被遮蔽的底层生活的丰富性,从而告别肤浅和表面,抵达能够穿越历史的文学的“深度”,这是“底层文学”应该继续探索和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种创作还在继续进行中的文学类型,目前对“底层文学”的评价只能是一种带有历史前瞻性的考量和把握,我们期待“底层文学”的创作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但这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更需要实践的累积与时间的沉淀。

(选自史竞男《“底层文学”:乡土叙事新景观》)

1.下列对“底层文学”的有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底层文学”一词在新世纪被提出来,但是,其源头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诗经》。

B.在现代文学史中,“底层文学”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关注的对象仍是“底层”大众。

C.“底层文学”的被提出表达了一种现实性生存焦虑,是中国文学发展至今的必然产物。

D.“底层文学”已与生存困境脱钩,讲述特定阶层、个人的命运,表达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2.下列不属于“底层文学”继续探索和努力方向的一项是

A.要努力让“底层文学”在叙事逻辑上更加符合生活的真实。

B.不仅要表现“底层”的物质生活,也要观照他们的精神世界。

C.“底层文学”应告别肤浅和表面,抵达穿越历史的文学的深度

D.对“底层文学”的评价一定要从历史前瞻性角度去考量和把握。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刘醒龙、方方、余华等人写出了描写农村和城市中低层群体的作品,他们被称为“底层文学”的先驱。

B.“底层文学”敏锐捕捉到社会阶层和群众情绪的新变化,承担起社会责任并融入人文关怀,这也是文学对社会变革作出的反应。

C.目前“底层文学”存在着注重故事的传奇性、简单立足于道德批评、沉迷于“苦难展览”的弊端,因而冲淡了其文学的“深度”。

D.我们需要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更需要实践的累积与时间的沉淀,才能使“底层文学”的创作更加繁荣,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苹果公司的徽标是一个“被咬了一口的苹果”。这个图案引发了人们各种各样的联想。

有人说,要想知道苹果的滋味,就要咬一口尝尝。

有人说,世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

有人说,残缺也是一种美。

有人说,原本平凡无奇的苹果图案,有了“咬掉一口”的创意,就格外引人注意了。

有人说,咬第一口只是个开始。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