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中国国家海洋局上月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评社北京11月17日电,中国国家海洋局上月30日宣布,中国海监编队当天上午10时许左右在钓鱼岛领海内对非法活动的日方船只进行监视取证,并对日船实施了“驱离措施”。这是中方第一次公开宣布在钓鱼岛中国领海内“驱离”日本船只。

B.欧美研究团队已完成猪的基因图谱,发现猪与人类有112种相同的基因突变,这些基因在人类身上与肥胖症、糖尿病、认字困难、帕金森氏症和艾滋海默症等疾病有关。研究人员还指出,猪的基因可以孕育出新疗法来对抗这些疾病。

C.胡老师说,孩子在作文中写到“西瓜树”的原因是由于孩子缺乏科普知识以及长期远离土地导致的,因此他建议学生应该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另外一方面学校和家长要多组织活动,带孩子融入大自然。

D.为确保考试安全,有关部门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重点防范和打击利用互联网传播涉嫌泄密和诈骗信息、非法兜售作弊工具以及利用各种通讯工具及其他方式作弊的行为,防止不发生大面积群体舞弊事件。

 

B 【解析】 试题分析:A.语意重复。“许”和“左右”删掉一个;C.句式杂糅,“……的原因是由于……导致的”,可改为“……的原因是……”或“……的原因是……导致的”;D不合逻辑,应把“防止不发生”的“不”删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后,成为了中国在国际文学大奖领域的始作俑者。广大网友对其议论纷纷,有挖苦、讽刺,有恶搞,当然更多的是祝贺、赞扬。面对网络媒体毁誉参半的议论,莫言泰然自若,首次在微博上做出回应:“感谢朋友们对我的肯定,也感谢朋友们对我的批评。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人心,也看到了我自己。”

A.始作俑者         B.议论纷纷          C.毁誉参半         D.泰然自若

 

查看答案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jù,家贫)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及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陈述)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两肩上耸)火色(面有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消渴病)连年,帝幸翠微宫,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乡人以无细谨,之薄:接近

B.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C.遣使者四辈敦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官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周去,客密州今其智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B.帝何得人,赐帛三百匹今钟磬置水中

C.岑文本谓亲曰师者,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逆旅主人不顾上官大夫与同列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令人忘倦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5.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3分)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4分)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3分)

 

查看答案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

修建军

“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正是“和而不同”、海纳百川的文化心态的历史体现。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在对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的文化理想.但是孔子并未一味求“同”于周礼,而是在对三代文化的“损益”、“因革”有着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采取了取其所长、择善而从的态度。整个儒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战国中后期以来,儒攀的所谓的“驳杂不纯”的特征就日渐明显.汉代以后所谓的“独尊”的儒学,也是儒、道、墨、法、阴阳等等诸子思想的结合体。实质上,自汉代开始,阳儒阴法或者说儒显道隐,一直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特征,而其他诸子学说,也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脉脉潜流,从而成为中国文化的不竭源泉。

文化心态体现为一种社会心态,“和而不同”还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汉代以来,随着中国本土道教的产生以及印度佛教的东采,中国逐步形成了儒、释、道三教鼎立以至三教融合的局面。这期间从对立到交融,经过了一个长期过程.后来伊斯兰以及基督教的传入也属于这种情形。自从16世纪末叶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又得以在与异域文化的交锋中实现交融,从而使得中华文化更加丰富并发展。   

“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有助于人们对文化的发展有清醒的认识。全球化使今天的世界文明面临着两个课题:一方面,积极寻找各种文明间深层对话、沟通与理解的文化路径;另一方面,民族性的存在和坚持也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和必要。“文化全球一体化”与“文化全球多元化”使文化价值的发展陷入一种悖论之中。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时代将扮演怎样的角色、起到怎样的作用?“和而不同”就是我们的哲学依据,“寻找现代文明的普遍标志和中华文化的契合点”、高扬“文化自觉”、实现传统文化的“综合创新”,应是我们对待中华文化的理性而现实的态度。

“和而不同”文化心态的价值追求是“有容乃大”。当今中国的文化建设,既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数千年形成的传统文明,又要面对高新科技浪潮的冲击和急剧动荡的世界局势。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从“文化自觉”到实现“和而不同”,必须处理好几个“要”和“不要”的问题:诸如: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同时要敢于正视中华文化中一些糟粕成分;要自觉吸收外来文化中对我们的文化建设有益的东西,而不能全盘西化等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新文化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高度的智慧性。

(原载2011.12.30《光明日报》,有删节)

1.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_;“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的要求统一。

2.下列不属于“和而不同”文化现象的一项是(  )

A.孔子复周礼,并不是一味的照搬“周礼”,而是对“礼”的内涵不断的充实发展。

B.战国中后期以来的儒家学说存在着“驳杂不纯”的特征,时隐时现的有着其他诸予学说的影子。

C.中国的“儒…‘道”文化之外,吸收了印度佛教的思想,形成三教鼎立乃至融合的局面。

D.伊斯兰教及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交锋中实现交融,内容更加丰富。

3.下列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但同时它又不排斥其他学说的存在,形成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

B.“和而不同”既表现在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上,也表现在中华文化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上。

C.在全球化时代,“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对如何既保持文化的民族性又让自身的发展融入到全球的发展与文明之中很重要;

D.“和而不同”就是既要充满自信,看到中华文化极其丰富的优秀成分,又要广泛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我。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翻译的是不需要的垃圾,翻译再多有什么意义?至于‘翻译强国’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定、谁来评?都说不准。”

B.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细细的秋雨——大约是今年的最后一场雨了吧——在窗外静静地飘洒着。

D.“春季高考也玩穿越!”今年的春季高考作文以《回到……》为题,对此,走出考场的考生们互相交流心得:回到童年,回到过去,回到激情燃烧的岁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