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年,三百六...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周而复始,这是生活的一个自然段落。               

①其中充盈着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和心理祈求,积淀着民族心理和民族情感。

②年复一年的过年仪式,积累成过年习俗,形成年俗文化。

③如果没有年,各个节就群龙无首了。

④如果失去“年”的概念,一切年俗文化也就失去了中心和灵魂。

⑤年是大的自然段落,一年中分的若干小段落叫节,年是统率节的。

⑥岁末年初的辞旧迎新始终是过年的主题,是年俗的核心。

A.⑥①⑤③④②      B.⑤③⑥②①④      C.⑤③④②①⑥      D.④①⑤③⑥②

 

B 【解析】 试题分析:⑤是总说,紧跟着首句,所以排除A、D。⑥和②都是说的年俗文化,而且①说的是年俗文化,所以⑥②①要放一块,所以选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连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80后90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B.网购的卖方常会因失信于买方而受到差评,为了保证网上商店的良好信誉,卖方会死气白赖地纠缠个没完没了,要让买方改个好评。

C.今年,各市落实措施,各省自出奇招,国家宏观调控,以防增长的GDP大部分化为鳞次栉比的房屋。

D.因经济体制不同,中国应对地震等突发性灾难的能力与中国相邻的日本比要快速、有效得多。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不少地方政府出于对政绩的渴望,加速土地财政的开发。于是他们扭曲着国家政策,剥夺了农民的生活选择权,一厢情愿地盖楼拆房,出力反而不讨好。

B.时下,俄罗斯军队正面临着严重的逃兵役现象,这样的军队怎能担起民族复兴的重担?恐怕俄罗斯20万亿卢布军费要打水漂了。

C.人生有很多起伏的念想,但在时间的纸页上,无非鸿爪雪泥。就算我们能够从时光的黑洞里找到失去的一切,你又能把这一切带在身边多久呢?

D.民工荒不是好事,但民工留乡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却颇有好处。对于农民工个体而言,守着妻儿在家务工挣钱过日子,这样的团圆对缓解留守儿童问题是雪中送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历史学家唐德刚: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

丁国强

2009年10月26日,89岁的历史学家唐德刚在美国旧金山辞世。

唐德刚是胡适的门生,从事写作和杂志编辑工作,与顾维钧、张学良、李宗仁等人交往颇多,成为不可替代的历史解读者。唐德刚的历史学研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流派,自称“思想却时时‘逾矩’”,并做出这样的解释:“个人学识浅薄固然是主要原因,然数十年来历经忧患,国破家亡,阅历之多也一言难尽……”历经沧桑方觉历史深厚复杂,博览群书才知下结论之难。唐德刚因此没有把气力花在庞大体系的建构上,而是从随笔杂记入手,将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融入生活世界之中。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来见证历史,而是作为思考者来体味历史。所以,唐德刚的史学文字是极其生动的,仿佛在讲述一段活生生的日子。在唐先生看来,历史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如“帆随湘转,望衡九面”的衡山,而非单调一致的富士山,因此不应当用死气沉沉的态度和文字来应付。

历史其实是最好的励志教科书,因为伟大人物总是面对着常人所无法解决的难题,而他们没有退缩,宁愿站在历史的风口,风化成一尊精神雕像。在唐德刚的文字中,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他对这些精神雕像的无限敬意。他感慨:“一个对真理有彻底认识和信仰的人,如孙中山、胡适之,他们和我们之别,便是我们普通人容易泄气,他们则不顾一切困难而坚持到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唐德刚先生所总结的诸多历史经验同人生哲学无异。历史记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叙述者的人生态度。一个不敢直面人生的人,是难以触及历史真谛的。

唐德刚的文字是十分老道的,看似不经心的三言两语,却是饱读诗书和阅尽世态之后的彻悟。历史是人学,历史的逻辑首先应当是生活的逻辑,是人生的逻辑。我们在讨论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的时候,无法忽略他的人格品质。唐德刚称张学良是政治家、军事家、花花公子三位一体,在情场、战场之外,有着政治家的节操、风范和爱国者的热血。正是有情种的精神底子,才具有敢做烈士之勇气。唐德刚认为西安事变促使蒋介石抗日,使其避免了“身败名裂”。这一历史之偶然,改变了人类历史运行的轨道。看来,在历史的歉抑与放纵里面,确实有一种机缘存在。这种耐人寻味的东西在文本化的历史中是难以找到的,依赖于历史学家的体会和感悟。

唐德刚对原汁原味的历史材料十分感兴趣。建国后,全国和各省市政协所编辑的“文史资料”,令唐德刚“震惊”。这些资料所传递的信息是朴素、零碎却又真实、珍稀的。回忆录的作者包括被俘的、靠拢的、起义的、志愿留下的、回归的、为人民立过功的、想跑而没有跑掉的……这些各式各样的人物笔下的历史该是何等的千姿百态、有滋有味!唐德刚之所以对口述史学情有独钟,除历史资源丰富的原因之外,恐怕也与唐先生注重从最原始的材料中获取把握历史的智慧相关。曹植曾经有言:“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与杨德祖书》)民间史学在夹缝和空隙中偷得难得的表达的空间,给令人窒息压抑的所谓“正史”开了一方天窗。唐德刚并没有将民间史学美化到不着边际的地步。他指出,在野史家那里同样有以恩怨执笔的复杂心理存在,未免会像阿Q那样“作弄好人”。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唐德刚是胡适的门生,他与顾维钧、张学良、李宗仁等人交往颇多,这为他研究历史提供了诸多有利条件。

B.从事历史研究,唐德刚的写作视角新颖,方法独特,对历史有独到的感悟和见解。

C.唐德刚认为历史如“帆随湘转,望衡九面”的衡山,是难以窥探到其真目的。

D.唐德刚只对原汁原味的历史材料感兴趣,这些材料所传递的信息是朴素、零碎而又真实、珍稀的。

E.唐德刚曾指出“在野史家那里同样有以恩怨执笔的复杂心理存在,未免会像阿Q那样”作弄好人,这说明野史家也会写出有个人感情倾向的历史来。

2.文章第四段引用张学良和西安事变的事例的目的是什么?(6分)

答:                                                              

3.依据全文,简要概括唐德刚在历史学研究方面有哪些特点。(6分)

答:                                                             

4.结合文章内容以及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联系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相关内容以及一些“戏说”历史类电视剧,就历史学家怎样才能写好历史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要点清楚。(8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夙兴夜寐,                            。         (《诗经·氓》)

2.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韩愈《师说》)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5.以中有足乐者,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6.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

少年游

蒋捷①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宜兴竹山。

1.请对上阕前两句描写的意象作简要分析。(5分)

2.结合全词,概括作者“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的原因。(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