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11分)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11分)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黄金台愧少知已,碧玉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注释:

① 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

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

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5分)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6分)

                                                                           

 

1. 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表达愁绪(2分);颔联用典(1分),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2分) 2.情景交融的手法(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2分)。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2分)。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秋日酬王昭仪》是宋代诗人汪元量的作品,全诗共五十六个字,此诗多撷前人语词入诗,却能一如己出,凄切悲凉不稍减。挑灯看剑、孤馆梦、故乡心、梧桐雨,各种积淀深厚的意象唤起曾经熟悉的心理响应。对意象的成功驾驭丰富了诗的内涵,加强了历史纵深感。诗中有知己之叹,故乡之思。此诗的开头,用“愁到浓时“总提,以下分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诗句不再言愁,但愁绪自见。诗歌用动作表现,浑然再现了一个一个宫廷乐师在亡国之后的心理状态。颔联前一句说空有黄金之台,后一句说枉调碧玉之歌,反复陈述的既是作者同王清惠在元大都的孤寂处境和悲枪情怀,又含有他们洁身自好,不与元人贵族和宋室降巨们为伍的坚贞节操,都是用典。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中形象以及表现手法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张缅字元长,车骑将军弘策子也。年数岁,外祖中山刘仲德异之,尝曰:“此儿非常器,为张氏宝也。”齐永元末,义师起,弘策从高祖入伐,留缅襄阳,年始十岁,每闻军有胜负,忧喜形于颜色。天监元年,弘策任卫尉卿,为妖贼所害,缅痛父之酷,丧过于礼,高祖遣戒喻之。服阕,袭洮阳县侯,召补国子生。

起家秘书郎,出为淮南太守,时年十八。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还除太子舍人、云麾外兵参军。

缅少勤学,自课读书,手不辍卷,尤明后汉及晋代众家。客有执卷质缅者,随问便对,略无遗失。殿中郎缺,高祖谓徐勉曰:“此曹旧用文学,且居鹓行之首,宜详择其人。”勉举缅充选。顷之,出为武陵太守,还拜太子洗马,中舍人。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缅在郡所得禄俸不敢用,乃至妻子不易衣裳,及还都,并供其母赈赡亲属,虽累载所畜,一朝随尽,缅私室常阒然如贫素者。累迁北中郎谘议参军、宁远长史。出为豫章内史。缅为政任恩惠,不设钩距,吏人化其德,亦不敢欺,故老咸云“数十年未之有也”。

大通元年,征为司徒左长史,以疾不拜,改为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俄迁御史中丞,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左降黄门郎,兼领先职,俄复为真。缅居宪司,推绳无所顾望,号为劲直。高祖乃遣画工图其形于台省,以励当官。

中大通三年,迁侍中,未拜,卒,时年四十二。诏赠侍中,加贞威将军,侯如故。赙钱五万,布五十匹。高祖举哀。昭明太子亦往临哭。

缅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文集五卷。

(选自《梁书·列传第二十八》)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祖中山刘仲德之    异 :认为……与众不同

B.自读书   课:检验、考核

C.虽累载所  畜:同“蓄”,积聚

D.高祖乃遣画工其形于台省    图:图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直接表现张缅美德的一组是?(3分)

①为张氏宝也            ②丧过于礼 

③随问便对,略无遗失     ④此曹旧用文学 

⑤坐收捕人与外国使斗    ⑥性爱坟籍,聚书至万余卷

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缅年幼时便很懂事。年仅十岁时,父亲张弘策跟随高祖征伐义军,他关心战事,脸上的喜忧也会随高祖军队的胜负而显露出来。

B.张缅对父亲感情深厚。天监元年,时任卫尉卿的张弘策死去后,张缅因为父亲惨死而过度悲伤,高祖派人告诫他不许这样做。

C.张缅非常孝敬母亲。他在地方为官时,自己和妻子儿女都省吃俭用,把省下的俸禄用来供养他的母亲和周济亲属。

D.张缅因为办案无所顾忌而被称为“劲直”之人。他死后,高祖很是伤心,赐了很多财物,昭明太子也亲自前往吊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疑其年少未闲吏事,乃遣主书封取郡曹文案,见其断决允惬,甚称赏之。

(2)缅母刘氏,以父没家贫,葬礼有阙,遂终身不居正室,不随子入官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剑侠小说是武侠小说的分支,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是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这两大主题又源自中国民间文化心理的两个支撑点——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围绕这两大主题所衍生出来的许多的炼剑修行、镇妖诛邪、斩奸除佞、匡扶正义的人物形象和传奇故事,都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集中表现。“剑侠”一词,北宋时期已有记载。苏东坡在《渔樵闲话录》中就曾对唐传奇中的女剑侠发出感慨:“噫!吾闻剑侠世有之矣!然以女子柔弱之质,而能持刀以决凶人之首,非以有神术所资,恶能是哉!”宋洪迈《夷坚志补》卷一四“郭轮观灯”篇中也有“剑侠”称谓出现。在此之前,虽已有剑侠小说风行于世,但时人尚未以“剑侠”名之。至明代始有人在《太平广记》“豪侠”类的基础上辑唐宋剑侠小说精品编成《剑侠传》一书,“剑侠小说”遂成为此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唐代以前,未有成熟之剑侠小说问世,但有些作品可看作剑侠小说的雏形。《搜神记·三王墓》是比较重要的作品。这篇小说以铸剑传说为题材,突出宣扬了干将之子赤比的不屈不挠的复仇与反抗精神。小说将复仇与反抗暴政联系起来,塑造了一位自掌正义、为民伸冤的侠客形象。这篇小说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是不可或缺的情节要素,推动了后世的剑侠小说创作。受时代风气之影响,魏晋小说情节怪诞,侠客虽以法力行侠人间,但此时“剑术”未成。

  唐代是剑侠小说的勃兴时期。“安史之乱”之后,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水深火热。此时佛道二教十分流行,人们对宗教深信不疑。加上叙事文体的发展完善,传奇小说的日臻成熟,剑侠小说的大量涌现也就顺理成章了。唐代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其中《虬髯客传》、《聂隐娘》、《红线》、《昆仑奴》、《崔慎思妾》、《贾人妻》、《义侠》、《僧侠》、《兰陵老人》、《京西店老人》等篇都是极具影响的作品。唐代剑侠小说不仅数量较多,而且质量优异,在中国剑侠小说的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后世剑侠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模式、叙事手法和“剑术”演示,几乎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依据。

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偏于对唐人小说的模仿,缺乏创新,在情节上不如前人曲折、生动,文笔没有唐人的气势,人物形象更是远不及唐人小说有神采,但也有自己的特色。宋元剑侠小说之“剑术”描写,侧重道教法术,如咒语、画符、托梦、隐形之类,与唐代剑侠小说有所不同。再有,宋元剑侠小说内容往往涉及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此种差别当与宋元时代道教广为流行以及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现实有关。

明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低潮,但有两篇小说对剑侠小说的发展关系重大。一是钱希言所著文言小说集《狯园》中的《青丘子》。二是话本小说《程元玉店肆代偿钱,十一娘云岗纵谈侠》。

清代是剑侠小说创作的繁荣时期。此时不但涌现出大量的文言短篇剑侠小说,还出现了《七剑十三侠》、《仙侠五花剑》等长篇白话剑侠小说,很多著名的文人如蒲松龄、纪昀、袁枚、沈起凤等都加入了作者的行列。尤其到了晚清,社会激荡,民生多艰,这类小说更是充斥坊间,广为流传。在小说内容上,这一时期的剑侠小说都自觉地将善恶、忠奸的斗争作为小说的重要情节,剑侠凭借神术入世行侠,诛佞锄奸,造福人类。小说作者想象力丰富,剑术描写神奇诡异,匪夷所思。清代剑侠小说不但剑术描写神奇,而且炼剑的过程与运剑的方法往往与儒释道的传统观念互相融合,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和民间对剑的崇拜心理汇合,一起构成神奇剑术的理论依据。如此修练出来的剑术,自然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着佛道救人济物、镇妖除邪的宗教救世精神。清代剑侠小说上承唐代剑侠小说的余绪,下开民国剑侠小说的先河,承上启下,影响深远。

(摘自《文学遗产》,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剑侠小说的两大主题炼剑学艺和剑术行侠,源自于剑崇拜与游侠精神。剑侠小说的人物塑造、曲折的故事是中国民间文化心理在文学中的体现。

B.苏东坡的《渔樵闲话录》和洪迈的《夷坚志补》都出现了“剑侠”一词,这表明北宋时期剑侠小说已经普遍流行。

C.唐以前,还没有成熟的剑侠小说出现,明代以前,“剑侠小说”还没有真正成为一类小说的固定称谓。

D.《搜神记·三王墓》有剑有侠,剑与侠都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是剑侠小说的雏形,对后世剑侠小说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宋元明清的剑侠小说,在情节、人物性格的塑造、叙事手法上,几乎都可以在唐代的剑侠小说中找到依据,唐代极具影响的剑侠小说约有数十篇。

B.晚清时期社会多变,剑侠小说遍布民间,在情节上都出现了善与恶、忠与奸的斗争。

C.宋元时期道教广为流行,异族入侵,百姓背井离乡,因此这个时期的剑侠小说多写到国土沦陷、流浪思乡、亡国之恨。

D.清代剑侠小说的剑术描写十分神奇,剑侠最后修炼出来的剑术,既具有儒家的伦理道德倾向,又有佛教道教的救世精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代剑侠小说的那些剑侠,炼剑的过程和运剑的方法融合了儒家的经世致用、佛教的神通、道教的法术观念。

B.宋元人创作的剑侠小说也有自己的特色,但总的来说缺乏创新,情节、文笔、人物形象都远远不如唐人小说。

C.唐代剑侠小说之所以能蓬勃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如藩镇割据、军阀混战、佛道二教十分流行相关。

D.清代剑侠小说十分繁荣,这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涌现出许多的文言短篇,出现了白话长篇,很多著名的文人也创作剑侠小说。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假如没有这场金融危机,家具网络营销的春天也许不会来得这么快。但一切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应该是顺应历史的浪潮,寻找汹涌波涛中的商机。也许,下一个机遇也是被逼上梁山的。

B.突然,一个影子如白驹过隙一般闪过,快捷异常。

C.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

D.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在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上下________,尤其是要重视建立经常性的隐患排查机制,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2)中国留学生直击奥运圣火传递过程,也目睹了“藏独”分子的捣乱行径,但是“在捣乱的究竟是些什么人”成为大家最大的________。

(3)虽然会议仅有半小时,却达到了两个小时的目的,与会者聚精会神,听完领导和各方人士代表的发言,既没有疲劳感,更没有________感,而觉轻松愉快。

A.工夫 疑惑 絮叨                      B.工夫困惑絮烦

C.功夫疑惑絮烦                          D.功夫困惑絮叨

 

查看答案

下列句式中是状语后置句的一组:(   )

①复驾言兮焉求             ②刘夙婴疾病    

③农人告余以春及           ④ 刘备,枭雄也

⑤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⑥寓形宇内复几时

⑦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⑧问征夫以前路 

⑨南冥者,天池也           ⑩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A.②④⑨⑩         B.③⑤⑦⑧          C.②⑦④⑩         D.①③⑤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