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怅廖廓苍茫大地峥嵘岁月书生义气 B.浪...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怅廖廓苍茫大地峥嵘岁月书生义气

B.浪遏飞舟五岭逶迤忤视凄婉迷茫

C.河畔星辉班斓笙萧天伦之乐

D.青苔披荆斩棘花辨阙秦利晋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廖——寥,义——意;C项,班——斑,萧——箫;D项,辨——瓣 考点:本题考查正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线的字注意全对的一项是(    )

A.(xīn)园春百(gě)峥嵘(zhēngróng)

B.(chēn)目厚 (wěi)秦王

C.颓(qǐ)方(qiú)岁月(cóu)

D.青(xìng)浪(è)(rú)缕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沁园春 长沙》

(2)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                 

《再别康桥》

(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             。《雨巷》

(4) 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刺秦王》

(5)                    ,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6) 见贤思齐焉,                         。 《论语》

 

查看答案

采桑子

晏 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今行而无 信:相信

B.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见臣说:通“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地略:掠夺,夺取

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今行无信秦王必喜善见臣

B.愿得将军首以献秦而燕国见陵耻除矣

C.樊於期前曰今得闻教

D.樊将军穷困来归丹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3.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擅长辞令,一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自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自刎。

4. 翻译下面句子 (9分)

(1)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3分)

(2)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3分)

(3)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分)

 

查看答案

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

沈祖炜

强化历史记忆、重视历史记载、尊重历史事实,乃是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现代科学主义的张扬,强化了科技的能量,却在无形之中弱化了人文精神的追求。对某些城市来说,相应的后果还在于城市精神的流逝。有时,根据某种需要,随心所欲地解释历史的事情也比比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承载历史记忆与城市精神的人,特别是一代又一代的老年人受到了忽视甚至遭到无情打击。如此这样,难道还有敬老崇文可言吗?

敬老崇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老者往往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不尊重老人的社会一定很肤浅、很冷漠。所以,我们说的“敬老”,是同尊重历史、尊重传统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说的“崇文”,不仅仅是崇尚文史,而且是崇尚广义上的人文。中华民族一向把黄帝尊为人文始祖,把文明传播的边界列为夷夏之辨的标尺。生生不息的民族传统从来都是强调人文精神的,而人文精神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儒家所谓的“仁者爱人”,说到底也是这个意思。

近代文明史说明,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人的创造力的解放。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所激发的人文精神,曾经大大地解放了人的创造力。中国历史上的所谓太平盛世,也就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都同文化发展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联性。唐朝的开元盛世、汉代的文景之治、清代的康熙乾隆时期,都是如此。即使在所谓乱世,如春秋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同样催生了社会的大变革。社会进步需要文治武功,当今中国的和平发展要求强盛的国力,包括经济、军事实力等等,同样需要文化发展所体现的软实力。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历史记忆将唤起民族的文化认同,一座城市所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激发出这个城市的创造力。凡此种种,都会转化为人民大众的人文精神,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中国人历来推崇“读书明理”、“通情达理”。对这个“理”的领会和践行,就是“明理”和“达理”,常常同强化历史记忆和弘扬城市精神相一致。从历史记忆中汲取智慧,叫做以史为鉴;从城市精神获得激励,叫做增强软实力。从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道理,也会变得更加理性。唯有理性,才能体现道理、伦理。这样的道理和伦理属于人文精神的范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民族如果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就不可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面向未来。只有加强文史研究、保存历史记忆、洞悉历史规律,才能鉴史知今、熔铸古今,开辟新的未来。”我们宣传敬老崇文的理念,就是要更好地传承文明,续写中华民族的文明史。(选自2011年10月13日《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敬老崇文的说法,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就是要尊重老者和崇尚广义上的人文,是对历史与传统表示礼赞的一种文化。

B.“敬老”主要因为老者是文明的承继和传播的载体,因此它又同尊重历史和传统联系在一起。

C.“崇文”主要还是指一种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与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关系不大。

D.民族传统中敬老崇文的核心则是以人为本,是尊重人,尊重人的价值,尊重人的创造力。

2.依据文中内容,对敬老崇文与文明传承关系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敬老崇文能够使一座城市的创造力激发出特有的城市精神,进而变成文明进步的推动力。

B.中国历史上,由于重视了敬老崇文才使得文化获得大发展,进而出现了所谓的太平盛世。

C.敬老崇文是一个社会传承人类文明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不断走向更加文明的标志。

D.敬老崇文的目的是为了发挥老者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在文明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弱化了人文精神,这种现象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事情。

B.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极大地促进了欧洲近代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的进步。

C.一座城市特有的城市精神可以转化为大众的人文精神,从而推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D.人文精神范畴中的道理和伦理是我们这个社会新时期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