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玩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

玩笑

[法]莫泊桑

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

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

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小心。”

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用目光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地板。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然后放下窗帘,并在窗前放了一把椅子,这就不用害怕有任何东西来自外面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坐下。扶手椅是结实的,然而时间在向前走,我终于承认自己是可笑的。我决定睡觉,但这张床在我看来特别可疑。于是我采取了自认为是绝妙的预防措施。我轻轻地抓住床垫的边缘,然后慢慢地朝我的面前拉。床垫过来了,后面跟着床单和被子。我把所有的这些东西拽到房间的正中央,对着房门。在房间正中央,我重新铺了床,尽可能地把它铺好,远离这张可疑的床。然后,我把所有的烛火都吹灭,摸着黑回来,钻进被窝里。有一个小时我保持着清醒,一听到哪怕最小的声音也打哆嗦。

一切似乎是平静的。我睡着了。我睡了很久,而且睡得很熟,但突然之间我惊醒了,因为一个沉甸甸的躯体落到了我的身上。与此同时,我的脸上、脖子上、胸前被浇上一种滚烫的液体,痛得我怪叫起来。落在我身上的那一大团东西一动也不动,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伸出双手,想辨明物体的性质。我摸到一张脸,一个鼻子。于是,我用尽全身力气,朝这张脸上打了一拳。但我立即挨了一记耳光,使我从湿漉漉的被窝里一跃而起,穿着睡衣跳到走廊里,因为我看见通向走廊的门开着。啊,真令人惊讶!天已经大亮了。人们闻声赶来,发现男仆人躺在我的床上,神情激动。原来,他在给我端早茶来的时候,碰到了我临时搭的床铺,摔倒在我的肚子上,把我的早点浇在我的脸上。

我担心会发生一场笑话,而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那一天,人们笑够了!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以“玩笑”为题,记叙了一系列发生在“我”生活中的玩笑事件:“我”开人家的,朋友开“我”的,“我”假想中的。

B.“我”的朋友都是些爱开玩笑的人,所以他们那么热情的迎接“我”,策划着在晚上好好开“我”一个玩笑。

C.“我”在卧室里非常小心谨慎,检查了墙壁、家具、天花板和地板,是想搞明白朋友们会怎样开自己的玩笑。

D.“我”也觉得自己的高度紧张是“可笑的”,觉得一切都是平静的,所以最后放松了警惕,睡着了,而且睡得很熟。

E、“我”并没有逃开被人“笑够了”的命运,这个结局既让人觉得滑稽可笑,又充满悲剧色彩,引发人们笑后的严肃思考。

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要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形象?请分别举例分析这样描写的好处。(6分)

4.小说结尾,“我”认为“造成这场笑话的,恰恰正是关上百叶窗和到房间中央睡觉这些预防措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谈谈你的看法。(8分)

 

1.C、E 2.“我”是一个:①开过别人玩笑,却又怕被人开玩笑,②敏感多疑,③胆小谨慎,④在现实生活中处处感到危机四伏的小人物。 3.①心理描写,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角度,通过内心独白等方式表现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准确生动地刻画出人物敏感多疑的性格特征。(如第三段中写“我”的小心谨慎); ②动作描写,小说借助连续的动作描写推动着人物的命运走向,同时生动的刻画出人物胆小谨慎的性格特征。(如第四段、第五段中写“我”的多疑) 4.①从小说前文铺垫的情节看,这场笑话的出现的确与“关窗”、“挪床”的措施有直接关系,这样写符合情节的内在逻辑。②“我”之所以闹笑话有深层的社会性原因,就是当时的时代人们普遍存在空虚无聊、相互愚弄、充满信任危机的社会弊病。“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引起了我的怀疑”、“一切都值得怀疑”等语句就是当时代的社会缩影。③小说结尾这样写,恰恰进一步表现了“我”在这样的社会病中心理被扭曲的程度,以及不能觉醒、难以自拔的可悲,使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更深刻。(分析合情合理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A项“一系列”不合实际,并且小说也没写“我”怎样开别人的玩笑。B项是小说中的“我”的假想。D“放松了警惕”与后文“远离床”、“保持清醒”等情节相矛盾。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舟遥遥以轻飏  问征夫以前路

2.渔舟唱晚;雁阵惊寒 。

3.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11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5分)

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6分)

 

查看答案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待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面句中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刘病日(病重) 告诉不许(告知) 九岁不行(不能行走)

B.臣郎中(授官) 蒙国恩(寻求) 侍东宫(充当、任)

C.奉圣朝(及、至) 淋浴清化(蒙受) 夙疾病(绕)

D.供养无(主人) 不赴命(致辞) 实为狼狈(难堪)

2.下列各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⑤⑦           D.②④⑧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第1段,作者痛说自己童年的不幸遭遇,力陈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为不能做官着力铺垫,写得凄婉悱恻,令人同情。

B.第2段,作者陈述自己因官府逼迫,使自己处于尴尬境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从情、理两个方面陈说,写得诚挚恳切,让人感叹。

C.本文前两段重在陈情中晓之以理,后两段重在叙事中动之以真情,成功地将记叙与抒情相结合,打动了晋武帝。

D.最后一段作者用两个年龄数字作对比,意在表明孝比忠重要。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5分)

(2)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5分)

 

查看答案

千百户制度,是一种以千户、百户等官吏为主体的藏族基层管理制度。清雍正十年(1732年)夏,应西宁办事大臣达鼐奏请,西宁、四川、西藏派员勘定界址,三方交界之地的藏民七十九族之中近西宁者归西宁管辖,近西藏者暂隶西藏。在归西宁管辖的四十族之内,依据族人多寡,从本族豪酋之中委任土官,令其治理地方,管辖属民。“其族内人户,千户以上,设千户一员。百户以上,设百户一员。不及百户者,设百长一员……千百户之下,设散百长数名”。可见,“千户”、“百户”的称谓与他们当初所管辖的属民户数直接相关。这里提到的“百长”有两种:一是管辖属民不足百户的土官,《番例》称之为“管束部落之百长”;一是“散百长”,即并不具体管辖人户,而是置于千户或百户之下,协助其工作,《番例》称他们为“小百长”。《番例》还常常提到小头目、十家长等职称,并规定:“每十户设立头目一名”,若不遵行,千百户要受到处罚。顾名思义,“十家长”只是在十户左右的属民中产生影响。在《番例》各条款中,十家长和小头目从未被同时提及,二者所指很可能是同一职级,只不过称谓不同而已。《番例》在量刑时,常常把十家长或小头目与平人相提并论,说明他们的地位与平人相差无几。《番例》在论及有关职权时,往往没有提到“散百长”或“小百长”,表明他们在诸多方面没有权威。这样,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是千百户中的主要人物。中央王朝通过千百户对藏族地区实施有效的统治。

千百户的职位由中央政府分封,并依据其是否管束部落分级管理,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俱由兵部颁给号纸,准其世袭”。其世袭传承,无疑由西宁办事大臣呈报有关材料经朝廷审批,换取相应执据,完成权力交替。散百长“由西宁夷情衙门发给委牌”。由于他们不管束部落,其管理权限在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散百长职务不能世袭,因此西宁办事大臣衙门对其职务任命、人选变动有较大的自主权。其次,朝廷以会盟形式与千百户保持政治联系。史书记载,历史上清廷曾与藏族千百户实行会盟制,即一年会盟一次,三年后间年会盟一次。会盟是千百户责无旁贷的义务。清王朝通过会盟显示出对千百户的绝对领导和对藏区的严格管辖权。千百户的一般性违法行为与民同罪,当事人职级越高,罚服越重。根据管理权限,处分权应属清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根据《番例》规定,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均有权处理本部落内的诉讼。但司法管辖权却属于清王朝。千百户调处诉讼所依据的《番例》本身由代表清王朝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所颁行,作为司法和执法人员的千百户受清王朝的严格约束,其违规违法行为无一例外地受到处罚。所以,他们也仅仅是代表清王朝行使司法权。

(节选自何峰《从<番例>看藏族千百户制度》)

1.下列关于“千百户制度”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千百户制度是从清朝雍正年间开始,应西宁办事大臣奏请,由中央设置的针对藏民的管理制度。

B.千百户制度以千户、百户等管理为主体,包括百长和散百长等官吏在内的藏族基层管理制度。

C.“千户”、“百户”的称谓与官吏当初所管辖的属民户数直接相关,而“散百长”则与管辖人户无关。

D.千百户中的主要官吏是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他们由中央政府分封官职并能世袭传承。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清朝雍正年间,在西宁、四川和西藏交界处,有七十九族藏民,其中一半以上归属西宁,西宁率先采用了千百户制度。

B.千百户制度中,所有官吏职级的大小基本上是按照官吏人户的多少决定的,但无论官职大小,都必须由中央政府分封。

C.千百户制度在管理上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最高的土官是千户,最低的是小头目或十家长,下级要服从上级。

D.小头目或十家长虽然属于管理者,但在许多方面没有权威,几乎等同于平人,尤其在量刑时,常常与平人相提并论。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清王朝对千百户的分封与管理采用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方式,高职级的千户、百户和管束部落的百长由兵部“颁给号纸”,而低职级的散百长可以由西宁夷情衙门任命。

B.一年一次或间年一次的会盟是朝廷与千百户保持政治联系的形式,也是千百户责无旁贷的义务;这种制度显示了清王朝对千百户绝对领导和对藏区的严格管辖。

C.清王朝在给予千百户权利与地位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着严格的管理,在管理上,清中央政府及其派出机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具有处分权,千百户对于属户有处分权。

D.千百户在辖区内既是司法人员,也是执法人员,既是立法者,也是被监督者。他们立法的依据《番例》由代表清王朝的西宁办事大臣衙门所颁行。

 

查看答案

昭君怨·咏荷上雨【注】

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注】本词为作者于庭院中午憩后观雨所作。

1.词的下阕写雨主要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5分)

答:                                                                  

2.本词上阕写梦中西湖,下阕写池荷清雨,这样写有何妙处?(5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