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安静的位置 周国平 今日的商业时代,文化似乎必...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安静的位置

周国平

今日的商业时代,文化似乎必须成为一种热闹。媒体担起了指导公众读书的职责,畅销书推出一轮又一轮,书目不断在变,不变的是全国热心读者同一时期仿佛全在读相同的书。这些年来,学术界总有一、两个当红的热门话题,话题不断在变,不变的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同一时期仿佛全在研究相同的课题。我不怀疑仍有认真的研究者,但更多的却只是凭着新闻记者式的嗅觉和喉咙,用以代替学者的眼光和头脑,正是他们的起哄把任何学术问题都变成了热门话题,亦即变成了过眼烟云的新闻。

在这个热闹的世界上,我不属于任何主流的、非主流的和反主流的圈子。我也不是现在有些人很喜欢标榜的所谓另类,因为这个名称也太热闹,使我想起了集市上的叫卖声。那么,我根本不属于这个热闹的世界吗?可是,我决不是一个出世者。对此我只能这样解释:不管世界多么热闹,热闹永远只占据世界的一小部分,热闹之外的世界无边无际,那里有着我的位置,一个安静的位置。这就好像在海边,有人弄潮,有人嬉水,有人拾贝壳,而我不妨找一个安静的角落独自坐着;并且我相信,海其实正在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在交流

1.作者所说的“文化似乎必须成为一种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相关内容加以概括。(4分)

答:                                                                     

                                                                             

2.结合全文,分析画线句子的含义。(5分)

答:                                                                     

                                                                             

3.从全文来看,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1.媒体炒作畅销书,让全国读者只热衷读某一种书;学术界推热点话题,而没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2.世界是丰富的,美好的,(1分)多数人喜欢以一些大众化的方式热闹地生活着,而热闹之外还有更为广阔有价值的世界,(2分)作者希望能在那样的世界里安静地思考自己的生活。(2分) 3.对比的手法,(2分)如自己的安静生活观与一般人的热闹生活观对比,热闹的世俗世界与更为广泛的安静的有价值的世界的对比。(2分)生动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安静平和的生活态度的肯定,和对喧嚣繁杂的生活的否定。(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这种热闹体现在这些方面:媒体担起了指导公众读书的职责,畅销书推出一轮又一轮,书目不断在变,不变的是全国热心读者同一时期仿佛全在读相同的书。这些年来,学术界总有一、两个当红的热门话题,话题不断在变,不变的是不同学科的学者同一时期仿佛全在研究相同的课题。要将这个长句子提炼概括出主要内容,即是:媒体炒作畅销书,让全国读者只热衷读某一种书;学术界推热点话题,而没有深入的思考与研究。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10分)

1. “昔年救主在当阳,今日飞身向大江。船上吴兵皆胆裂,子龙英勇世无双!”《三国演义》中这首诗赞颂的是哪位英雄?又是因何事而赞颂?(5分)

                                                                              

                                                                              

                                                                              

2.《红楼梦》判词“才自精明志自高”旨在说探春是个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她敢说敢为、办事练达。联系“抄检大观园”,说说你的看法。(5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凤凰涅磐》是《女神》中的著名诗篇,表现出“五四”时期狂飙突进、勇于创造的时代精神。凤凰的自焚象征着旧中国的毁灭,凤凰的再生象征着祖国的新生。

B.《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C.《边城》中,天保、傩送兄弟俩都爱上了老船夫的外孙女翠翠,为了翠翠,天保宁可要条破渡船也不要新碾坊,而傩送则主动托媒人上门提亲。

D.《哈姆雷特》中,老国王的鬼魂嘱咐哈姆雷特在复仇时千万不要伤害到王后,让上帝去裁决她,让她那不安的良心时时刺痛她。

E.《阿Q正传》中阿Q对更弱者的欺凌和报复,这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既折射其追求个性解放的一面,也寄寓了鲁迅先生对他的同情。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题。(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划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选自苏轼《留侯论》)

2.语段中的“高祖”“淮阴”分别是指谁?(2分)

“高祖”               “淮阴”                   

3.作者认为,子房在楚汉战争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格”有“标准、法式”的意思,如格局、格式等;“格”还有“表现出来的品质”的意思,如格调、风格、人格、国格等,当然,“格”还有其他的含义。

请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以“格”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特征鲜明;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欣赏的精神自由

朱以撒

  ①苏东坡在《孙莘老求墨妙亭诗》中有句:“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这除了反映每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有其个性之外,还反映出欣赏者审美趣味有差异。

  ②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全然相同的欣赏。葛洪说得好:“观听殊好,爱憎难同。”可是,具有独到的审美眼力却是不易的。在许多场合上,欣赏如此陈陈相因,甚至把前人的欣赏定论移过来,代替自己的赏评。如此,欣赏之前要“去蔽”则不是庸人自扰。

  ③千百年来,一些名作历经欣赏,结论充栋宇而汗牛马,给后人形成定势,无形中成不二法门,影响和约束着不同见解的展开,以至于欣赏循旧辙而无新意。其次,名流效应也给人以消极的影响。每每欣赏作品,先关注书者名姓:啊,名流所书,笔下绝对精品。有人就对我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的书法是最好的,理由是:“如果不是最好为何让他当主席?为何不让你当?”以至于后来,又出现了东方书画家协会、世界书法家协会、国际书画家联谊会这样庞大的团体。按此论,这几个团体主席的书法水平更是高妙无比。这类欣赏观的失误,在于它针对一个人的职务,而忘记了应该针对他的作品,只有面对作品才是可靠的。应当坚决粉碎这种名流观、职务观。当我们欣赏秦简、汉简时,那些寻常巷陌人家、守境戍边兵士、无名百姓留下的作品,营造了一个个美妙的空间,并不逊色于同时期名家的小篆和隶书。对欣赏者而言,寻常心态,有助于欣赏本真的韵致,摒去那些虚幻的、浮夸的表相,取得独到的审美效果。

  ④狭隘的欣赏也是需要抵御的。欣赏过程形成的积弊、陋习,使欣赏受到局限,格局狭小,浮薄相扇。譬如地域审美的局限,南朝偏安江南,高谈玄理,品第风流,登山临水,流连诗酒,耳闻丝竹管弦雅乐艳歌,目遇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对北朝苍茫刚硬棱角毕露的书风未免不适。而北朝人在朔漠苍凉胡马嘶风中,感受着劳作艰辛悲笳动月的粗犷浑厚,也认为南朝书风软媚。对作品的欣赏长期以来还形成了诸多的流派,如同滚滚江河的上游总有细散的小支,在一泻而下的同时又分成枝杈,这是艺术欣赏的常态,差异也就成了必然。而有人却总喜欢操起斧子,东砍西斫,如持这种欣赏观的人同时又拥有评判权柄,则害莫大焉。“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这还有什么欣赏的精神自由可言?

  ⑤只有作品对欣赏产生作用,而不是名气、职务这些附加的方面,作品的欣赏才能真正变得自由,同样的艺术形象才能于不同的审美意识之中,与每一个头脑产生交融,从而催化出新的形象。从作品欣赏出发,不同的见解都是正常的。或者说,优秀的书法作品都是多义的,可资不同角度、层面欣赏。面对王羲之的书法,南朝人卫铄认为:“多力丰筋者圣”,杜甫则认为:“书贵瘦硬方通神”。萧衍称王羲之书“如龙跃天门,虎卧凤阙”,韩愈则认为 “羲之俗书趁姿媚”,都显示了不同的审美见解,也给后人营造了一个思考的空间。而如果把书法欣赏从审美范畴拖曳出来,纳入道德伦理空间,认为“人品高,书品亦高;人品低,书品亦低”,既简单又粗暴,更得不到欣赏真谛。

⑥生存论的本体把审美视为人的精神生存方式之一,而精神的存在又是人的高级生存状态,所以我认为在人的生存状态中,最重要的,是欣赏者自身。

1.欣赏同样的书法艺术作品,不同的人可能会有所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有哪些?请从全文归纳。(6分)

                                                                              

                                                                               

2.结合文章,说说在艺术欣赏中怎样才能做到“精神自由”。(6分)

                                                                              

                                                                               

3.文章中多处使用了引用这一修辞手法,请任举两例并分别说明其作用。(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