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指点江山...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其中的5个小题作答)(5分)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沁园春·长沙》)

2.萍水相逢,                        。(《滕王阁序》)

3.                         ,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4.空闻虎旅传宵柝,                       。(《马嵬》其二)

5.                     ,六宫粉黛无颜色。(《长恨歌》)

6.一去紫台连朔漠,                      。(《咏怀古迹》其三)

7.暧暧远人村,                      。(《归园田居》其一)

8.舞榭歌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粪土当年万户侯  2.尽是他乡之客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无复鸡人报晓筹 5.回眸一笑百媚生 6.独留青冢向黄昏 7.依依墟里烟 8.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易错点:万户侯—候,尽是—竟是,是故—事故,晓筹——小筹,小愁,青冢(上面误加了一点,或者下面少了一点)墟里—虚,雨打风吹去——风吹雨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夏日西斋书事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槐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台。

注:此诗是司马光被迫辞官退隐洛阳时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的第三句有“地偏”二字。晋陶渊明辞官后有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其中亦有“地自偏”,但表达情感迥异。试简要分析两者情感的不同。

 

查看答案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3分)

今人君论臣子也,不计其大功,总其略行,而求小善,则失贤之数了。故人有厚德无问其小节而有大誉无疵其小故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zhān)鲔(wěi)(鳣鲔,古书上指鲟鱼一类的鱼)而蜂房不容鹄卵,小形不足以包大体也。

 

查看答案

阅江楼记

(明)宋濂

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道同体。虽一豫一游,亦思为天下后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想。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轭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下上,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陲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切者,勒诸贞珉。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公元1374年,朱元璋在狮子山建一楼阁,亲自命名为阅江楼.并以阅江楼为题。命令在朝的文臣职事们各写一篇《阅江楼记》。留传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翰林大学士宋濂的《阅江楼记》和朱元璋亲自撰写的《阅江楼记》和《又阅江楼记》等三篇文章。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皇帝定鼎于兹逮:等到

B.声教所暨,罔朔南间:间隔

C.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尽头

D.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宵旰:勤于政务

2.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明太祖朱元璋登阅江楼可能看到的景象的一组是(   )

①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

②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

③风日清美,法驾幸临

④城池之高深,关轭之严固

⑤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

⑥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磕之勤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金陵为帝王之州,只有真正一统天下的皇帝才能配得上这里的王气。

B.作者认为,修建阅江楼不只是用来欣赏长江美景的,更重要的是让皇帝在这里兴发治国感想的。

C.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D.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3分) 

(2)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3分)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3分)

 

查看答案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后,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1.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江南”得名很古,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南”。

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声声慢》写的是死别之愁、永恒之愁、个人遭遇与国家兴亡交织在一起之愁,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

B.《离骚》是一首伟大的叙事诗。课文节选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绝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退隐,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

C.《兰亭集序》记叙的是东晋时期清谈家们的一次大集会,表达了他们的共同意志。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文笔腾挪跌宕,变化奇特精警,以适应表现富有哲理的思辨的需要。

D.《小狗包第》讲述了作者家中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那个疯狂时代的惨无人道的现实;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