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层次
王立群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惟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值判断、逻辑鉴别、文艺修养、心理倾向、个人好恶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记载的详略和褒贬。
我们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看到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是司马迁“记录的历史”。 就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而言,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只是在个别叙述文字上透露了“真实的历史”的部分原貌。我们只有细心阅读文本,才能发现琴挑文君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场周密计划和安排的事件。
“传播的历史”更为复杂。它存在两个极端:一是神化,二是丑化。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包括政治偶像、娱乐偶像、学术偶像等。
宋元明清直至今天,大量的戏剧、小说演绎着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说明此类故事塑造的卓文君的形象受到了观众和读者的热烈追捧。但是,这些演绎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使得相如“琴挑”文君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神化也是一种对历史解读的方法,不过它是一种极端的解读。
为什么这些远离了历史真实的故事能够如此受到追捧?因为现实需要偶像。现实并不完美,现实本身具有太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偶像恰恰弥补了现实的不足。司马相如与卓文君作为一对艺术偶像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尽管这种理想只是一种神话,但是这种神话的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
历史文献往往具有多义性。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也为传播历史带来了神化与丑化的现实可能。特别是“文君夜奔”的多义性更加丰富:第一,浓烈的自由爱情与自由婚姻;第二,不以贫富论婚姻;第三,才子与佳人的完美结合;第四,女儿的慧眼与父亲婚恋观的冲突等等。事件本身的多义性为“解读的历史”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
丑化和神化一样是对“记录的历史”的另类解读。出于某种现实诉求,传播的历史也会出现神化的反面——丑化。
从“历史”一词建构的四层意义来看,“接受的历史”是“历史”一词的终极意义。历代百姓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了解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婚姻真相的人少之又少,绝大多数读者是通过小说、戏剧知道了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所以,经过数百年的沿习,今天我们如果讲出《史记》中记录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故事,反而会被许许多多的读者和观众看成是有意翻案,刻意颠覆。
(选自《历史建构与文学阐释》,有删节)
1.下列有关“记录的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记录的历史”若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可信的口述与回忆记录下来的,也就是“真实的历史”。
B.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据此记录的历史与真实历史之间往往有较大差别。
C.因为历史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和史学家书写历史本身受到的种种制约,史学家记录的历史必然是有所选择的。
D.《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重点记录了司马相如的辞赋,而对司马相如与县令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一事进行了回护,可见其是“记录的历史”,并不是“真实的历史”。
2.下列有关“传播的历史”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传播的历史存在“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这两个极端是对“记录的历史”的一种另类解读。
B.传播的历史中的“神化”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偶像化,偶像能弥补现实的不足,因而受到大众的追捧。
C.寄托了人们某种理想的“神话”本身也是一种现实的诉求;而其反面——“丑化”的出现也是出于某种现实的诉求。
D.历史文献本身的多义性使历史在传播过程中必然会走向神化和丑化两个极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元明清直至今天,演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的大量戏剧、小说都删掉了司马相如和王吉算计卓文君、卓王孙的相关情节。
B.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从“历史”演变成一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满足了广大百姓对理想爱情和理想婚姻的向往。
C.今天的许多读者和观众很难接受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美丽爱情“神话”背后的婚姻真相,因为他们都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的记载深信不疑。
D.“文君夜奔”故事本身的多义性为这个故事的解读带来了两种倾向:批判琴挑和神化琴挑。
不避平凡,不可平庸。为人不可平庸,平庸便无创造,无发展,无上进;处世不可平庸,因此要有原则,有鉴识, 有坚守。
请以“拒绝平庸”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角度自选;3.不必面面俱到;4.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泼。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根据上面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发挥合理想象,把它改成景物描写的片段。
要求:(1)结构完整,符合诗歌意境。(2)至少使用两种修辞(3)不少于200字。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富遐
①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古老的墙深沉低语,仿佛处处藏着精灵,轻轻触碰,便会有故事抖落。
②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仿佛一下让人迷失,不知该从哪条路起步。好在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水的方向就是人想要去的方向。
③老街顺地形而建,斑驳且略有些倾斜;小桥下流水依依,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与这宁静截然不同的是那些沿街的小商品铺子,堆满了各种充满纳西风情的商品,那些散发着浓郁民族气息的纳西头巾、驼铃木刻和叮当作响的银饰,最得游客们的喜爱。于是,被这热闹吸引了的,便沿街一间间地欣赏把玩下去;而依旧喜欢那平静风景的,也便怡然自得地渐行渐远,或摄影,或写生,享受一份原始的洒脱。
④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概念的。浏览小街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所吸引。这个略显拥挤的店铺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应游人所需把名字或经典妙词、感悟小语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并让他写出纳西文字后予以图解。他写的“富”字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
⑤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爱”的写法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牵着手,中间是一颗心,“P”的样子,表示读音,这是我见到过的最美的象形文字。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⑥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了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一个人在陌生的古城中丢失了也不必在意,太阳升起的时候,自然知道自己来自何方。赏心悦目中,我的眼神中尽是千姿百态、袅娜起舞的纳西象形文字,它们或倚或靠,或独自成体,无不将大自然的草木花石,高山湖泊,日月星辰,浮云流水融入纳西的东巴文化中。想像自己若生在纳西家族,挥写着另一种与工整汉字完全不同的文字,或许,也便会对生命有另一种理解。纳西文字的每一个字,都可以随想像派生出许多更形象的“字态”,甚至扯一片绿叶就可以表达爱情;剪一缕清风就可以风花雪月;掬一捧溪水就可以洗荡灵魂……哦,丢失其实是沉醉的代名词。
⑦在纳西文字的无限倘佯和贪婪对眸中,我似乎幻化为带翅羽的文字,穿越时空,飞到想象中的远古,然后,又重新从那苍茫的古代飞回,一点点找寻历史的痕迹。在这样的飞翔里,那原本看不懂的纳西文字,仿佛也有了别样的内涵——那粗犷的笔画,像是纳西人豪放的性格;那柔美的文字形态,像是纳西人丰满而细腻的情感;那字里行间中满溢的飞翔意象,像是纳西人的热情好客,无论你行走到哪条街,哪个店铺,迎面而来的,都是淳朴的笑脸。
⑧我的思绪收敛了翅膀,停落眼前的这条处处弥散着淡淡温馨的气息的街上,在这里信步,恍若又回到了在都市喧嚣中一度已经疏远了的、恬静的心灵家园。曾经有哲人说,人这一生,便是不停地出走,却又不停地渴望回归,渴望回到最初那安宁的心灵的家。
⑨于是,便有无数人在纳西失落。他们从各种地方来,带着各不相同的尘土,却在这里的石板窄巷中,落下回归的泪。而我,也是他们中的一个。
⑩走出古街时,许多店铺已放下了木板门,一轮朗月在头顶照着,两三点河灯在水面上浮着, 只听得见石板路两旁潺潺溪水的声响;我们终将是过客,我们带走了对丽江和纳西文字的一夜深情,但我们也懂得了珍惜,无论行至何处,即使年华老去,也要唱吟过往。
1.文章第③段描写了丽江老街,老街有什么特点?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第⑧自然段中,作者引用“哲人”的话有什么好处?(4分)
3.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4.从全文看,作者逐渐“走失”的原因有哪些? (5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 。”
3.子曰:“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4.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颠沛必于是。
5.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6.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
7.孟子曰:“民为贵, ,君为轻。”
8.乐民之乐者,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天下可运于掌。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 。
11.子曰:“弟子入则孝, ,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南柯子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
1.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4分)
2.试分析“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的写景角度。(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