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了的。他出去买果子比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 “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也不是谀媚。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叶三出去买果子下了很大的功夫,比卖果子的时间还用得多。因为走路多,他很少得病,熟人多,见多识广。

B.季匋民爱画荷花,作者有意将季匋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同,也将褒贬寄予其中。

C.季匋民的“紫藤花开”“老鼠上灯台”“红花莲藕”三幅画着力于工笔写实,色彩绚烂,生动形象,具有诗化的意境。

D.日本人辻听涛很想花大价钱买叶三珍藏多年的画,却被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比对方更了解季匋民画的价值行情。

E.这篇小说用朴素的语言讲述叶三和季匋民两人身份迥异却意趣相投的故事,寄寓了作者深厚的人文理想,引导读者感受生活中的美。

2.请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叶三的性格特点。(6分)

3.小说结尾写叶三的儿子将画装在棺材里埋了,作者的安排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6分)

 

1.AE(5分) 2.(3分)热爱生活,有朴素生活经验,勤劳能干。②具有艺术欣赏眼光,能从细节中准确地判定、评价画家的画。③人品高尚,不谄媚、不奉承、不卖弄。④真心爱画,重情义,不为金钱所动。(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3.(8分)(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4分) 【观点一】合适。① 更好地突出人物关系:鉴赏家与画家是知音,叶三让画与自己生死相随,酬知己。②深入刻画人物性格:叶三不为金钱所动,谨守信用,人格高尚,是真正的鉴赏家;③深化主题,显出平淡朴素中的深长韵味。叶三深明民族大义,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丰富。(观点2分,分析合理充分4分) 【观点二】不合适。①情节赘余。故事已经讲完,画蛇添足,显得多此一举。②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产生负面作用。容易让读者产生错觉,认为叶三自私、顽固,只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占有欲。③不利于丰富主题。埋画虽在某种角度上体现民族大义,但不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反映了国人思想意识的封闭狭隘,使主题显得单一。 【解析】 1.试题分析:B.作者有意将季匋民和李复堂所画的荷花进行对比,突出了二人画风的不同,但是并无褒贬之意。C.“老鼠上灯台”是小品,不是工笔写实。D.叶三一口拒绝,这说明叶三很看重比对方季匋民的画,他从来没有打算卖。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②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③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④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根据第①则文字,总结一条交友原则。(10字以内)(3分)

                                                               

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5分)

                                                                         

                                                                  

                                                                  

 

查看答案

后人有诗曰:“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说的是“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请简述这个故事,120字以内。(5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6分)

A.街亭离阳平关不远,是汉中咽喉之地。如果街亭有失,诸葛亮只能退回汉中。大家推荐参军马谡前往防守,于是马谡立下军令状,率二万五千精兵去守街亭。诸葛亮深知街亭的重要,又派高翔领兵驻扎在离街亭不远的柳城。再派大将魏延屯兵于街亭之后。

B.麦城孤城难守,关羽弃城而走,途中被孙权伏兵捉住。孙权劝降不成,便杀了关羽。关羽的坐骑赤兔马被马忠所获,献与孙权,孙权又将它赐给马忠。此马因数日不吃草料而死。

C.孙权为了转移祸害,将关羽人头送给曹操。曹操识破孙权的计谋,为了消除误会,他命令厚葬了关羽。

D.曹操的头疼病复发.请来华佗治病,华佗提出医方,准备打开头颅治病。曹操猜疑他是关羽的朋友,要借此机会谋害自己,于是就杀了华佗。不久,曹操病重而死。曹丕继承了王位。

E.司马懿在上方谷受挫,逃回营寨,坚守不出。诸葛亮经过精思熟虑设下一计,让士兵佯作运粮,天天在上方谷往来,故意被司马懿抓去,魏军接连小胜。司马懿终于忍耐不住,大举进攻蜀军。诸葛亮将司马懿诱进上方谷,纵火焚烧。司马懿父子冒死冲出重围,从此坚守不出。

 

查看答案

默写。(每题1分,共10分)

1.                  ,善假于物也。《劝学》

2.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3.淇水汤汤,           。《氓》

4.民生各有所乐兮,                 。 《离骚》

5.                  ,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6.艰难苦恨繁霜鬓,                  。《登高》

7.间关莺语花底滑,                  。《琵琶行》

8.                ,蓝田日暖玉生烟。《锦瑟》

9.羽扇纶巾,谈笑间,                  。《念奴娇·赤壁怀古》

1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声声慢》

 

查看答案

倦 夜

苏轼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注]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1.“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描写的环境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4分)

2.诗歌以“倦”字引出下文,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