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组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3分) A.寥落(liáo)颓圮(pí)...

下列各组划线字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3分)

A.落(liáo)颓(pí)惩(chuàng) 不思索(jiǎ)

B.长歌哭(dàng) 堂(lòng) 粉(chá)匪我期(qiān)

C.簿册(bù)桀(ào)谣(zhuō)不启居(huáng)

D.靡靡之音(mǐ)菲(fēi)荷(jì)雪霏霏(yù)

 

B 【解析】 试题分析:A.颓圮(pǐ)C.谣诼(zhuó)D.菲薄(fěi)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①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①煮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

1.请简析首联第一句中“冷”字的好处。(5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参议。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帝是之。进尚书。锦衣千户陈珏者,本画工。及卒,从子锡请袭百户。复言:“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遂止。

其经略宁夏,则言:“中路灵州以南,本无亭燧。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致敌每深入。亦请建置墩台如延绥,计为台五十有八。”

其经略甘肃,则言:“洪武间建东胜卫,其西路直达宁夏,皆列烽堠。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延绥将校视他镇为少,调遣不足,请增置参将二人,统军九千,使驻要地,互相援接,实今日急务。”奏上,皆从之。

复在边建置,多合机宜。及还朝,言者谓治兵非复所长。特命白圭代之,改复工部。谨守法度,声名逾兵部。时中官请修皇城西北回廊,复议缓其役。给事中高斐亦言灾沴频仍,不宜役万人作无益。帝皆不许。中官领腾骧四卫军者,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可,曰:“朝廷制此,本给征行之士,使得刻日戒途,无劳缝纫。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 ”大应法王札实巴死,中官请造寺建塔。复言:“大慈法王但建塔,未尝造寺。今不宜创此制。”乃止命建塔,

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居工部十二年,会灾异,言官言其衰老,乞休。不许。居二月,汪直讽言官更劾复,乃传旨,并令致仕归。久之,卒。(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通政参议擢:被提升

B.从子锡请百户袭:继承

C.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聚集

D.复好古嗜学,廉约 守:遵守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复“谨守法度”的一组是(3分)(  )

①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       ②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

③建置墩台如延绥           ④不宜役万人作无益

⑤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可  ⑥今不宜创此制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延绥总兵官房能请求追袭河套地区,王复认为长途奔袭于己不利,且容易滋生事端,皇帝肯定并采纳了王复的意见。

B.王复主持甘肃军务时,认为遵从祖制军队移驻黄河确实是万全之计,但不能操之过急,还应先加强延绥建置和驻军

C.王复由科举步入仕选,历任刑部、工部等官职,在不同的部门都作出了业绩,任职工部十二年,声名甚至超过了兵部。

D.言官认为王复年老体衰,应该致仕回家,皇上没有批准。后来,汪直再率言官弹劾王复,皇上才下令王复辞官归乡。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清明节的人文精神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24节气有关。记载了24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

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的关系,增加凝聚力。

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的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 “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

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

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             

1.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 (  )

A.将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B.在清明节,人们祭拜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

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

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

2.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古代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

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

C.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

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说出清明的节气特点。

B.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时到野外踏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古人常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魂,后演变成踏青郊游,上巳节因此消失。

D.在现代社会,那些积淀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敬畏生命的伦理促使任何人关怀他周围的所有人和生物的命运,给予需要他的人真正人道的帮助。敬畏生命的伦理不允许学者只献身于他的科学,尽管这对科学有益。它也不允许艺术家只献身于他的艺术,尽管他因此能给许多人带来美。它不允许忙忙碌碌的人这样认为,他们已在其职业活动中做了一切。                         

①有的人在这么做时仍过着正常的生活,因此他的牺牲从外部看并不显著。

②没有人能对其他人妄加评论。人行善的使命能通过各种方式加以实现。他作出什么牺牲,是每个人自己的秘密。

③敬畏生命的伦理要求所有人把生命的一部分奉献出来。

④至于他以何种方式和在何种程度上这么做,各人应按其思想和命运而定。

⑤有的人则被要求作出引人注目的奉献,从而他只得不考虑自己的发展。

A.②④①⑤③       B.②③④①⑤        C.③②①⑤④        D.③④①⑤②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作为诗人,给我们留下了《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不朽的诗篇,其中《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纪传体和书表的编写体例,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八书、十表、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个部分,共五十二万字。

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曾以“鲁迅”为笔名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等,我们学过的《祝福》选自《呐喊》。

D.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了文艺复兴时候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其代表作有《哈姆雷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