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B.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赞赏。

C.节气进入暑天,车市步入“寒冬”。与4月份相比,5月份京城二手车市场表现差强人意,总体成交量下降显著,库存出现了明显的增长,价格更是大幅度下降。

D.这次校园网络建设,我们尽管想尽了办法,但还是屡试不爽,不得不推迟开通时间。

 

B 【解析】 试题分析:A句:褒贬误用。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为贬义词。B句,头角峥嵘,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褒义词,用于年轻人。C句,望文生义。差强人意,含褒义,形容尚能令人满意。D句,望文生义。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瓦菲作揖叱咤风云博闻强记

B.绯红浸渍峥嵘岁月浪遏飞舟

C.彳亍笙萧星辉斑斓忸怩不安

D.颓圮青荇冰屑悉索纤小文弱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人(líng)漫(shù) 一纸(dá) 目尽裂(zì)

B.梁(jǐ)烙(páo)白灯(zhì) 息以待(bǐng)

C.机(sì) 曲(quán) 子手(guì) 人为刀(zǔ)

D.扭(biè)迤(wěi) 认不讳(gòng)妇将雏(qi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曾写过这样的诗句:“一种春声浑难忘,最是长安课归时。”表现了对放学之后那欢快、嬉闹之声的深深怀恋。今天,我们周围的声音多得让人应接不暇,可是,哪一种才是真正牵动你内心深处的呢?是校园的课钟,还是窗外的风雨?是岁月的爆竹,还是梦中的短笛?或者,那是……

请以“牵动我心的声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不少于700字。

 

查看答案

请你在微博中用准确、简明的话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求:使用对比或反问手法;不少于200字。

4月14日,温家宝总理指出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这不禁催人思考: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1分)

碧云寺的秋色

北京西山碧云寺是一个大寺院,又是一个大林子。在那些大小不等的院子里,都有树木或花草。那些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不少还是活上了几百岁的参天老干。寺的附近,那些高地和山岭上,树木也相当繁密。

我是中秋节那天搬到寺里来的,在那些繁茂的树丛中,还很少看到黄色的或红色的叶子。

半个月过去了。寺里有些树木渐渐开始在变换着颜色。石塔前的柿子树,院子里那些攀着石桥和假山的爬山虎,好像先得秋意似的,叶子慢慢地黄的黄、赤的赤了。可是,绿色的统治基本上还没有动摇。近日,情景突变。黄的、红的、赤的颜色触目都是。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不论这里那里的爬山虎,都急速地换上新装。它们大都由绿变黄、变红、变丹、变赤……我们要找出整片的绿叶已经不很容易了。罗汉堂前院子里靠北墙有株缠绕着大槐树的爬山虎,平日,我们没有注意到它跟槐树叶子的差别。几天来,可大不同了。槐树有一些叶子渐渐变黄,可全树还是绿沉沉的。而爬山虎的无数叶子,却由绿变黄、变赤,在树干上、树枝上鲜明地显示自己的艳丽。特别是在阳光的照射下,那些深红的、浅红的、金黄的、柑黄的叶子都闪着亮光,把大槐树反衬得美丽可爱了。

释迦牟尼佛殿前的两株梧桐,弥勒佛殿前的那些高耸的白果树,泉水院石桥边的那株黑枣树……它们全都披上黄袍了。中山纪念堂一株娑罗树的大部分叶子镶了黄边,堂阶下那株沿着老柏上升到高处的凌霄花树的叶子也大都变成咖啡色的了。

自然,那些高耸的老柏和松树还是比较保守的,尽管有很少的叶子已经变成了刀锈色,可是,它们身上那件墨绿袍子是不肯轻易褪下的。槐树的叶子,也改变得不踊跃。但是,不管怎样,现在,碧云寺的景色却成为多彩的了。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和风格。夏日花园的美不能代替它,也不能概括它。

古代的诗人,多喜欢把秋天看作悲伤的季节。过去许多“悲秋”的诗篇或诗句,多半是提到“草木黄落”的景象的。其实,引起人们的伤感,并不一定是秋天固有的特性。从许多方面看,它倒是一个叫人感到愉快的时辰。所谓“春秋佳日”,决不是没有根据的一句赞语。

在夏天,草木的叶子绿油油的,这固然象征着生长、繁荣。但是,它到底不免单调些。到了秋天,尤其是到深秋,许多树木的叶子变色了,柿红的、朱红的、金黄的、古铜色的、赭色的,还有那半黄半绿或半黄半赤的……五颜六色,把山野打扮得像个盛装的姑娘。加以这时节天色是澄明的,气候是清爽的。你想想,这丰富的秋色将唤起人们怎样一种欢快的感情啊!

我们晓得古代诗人所以对秋风感喟,见黄叶伤情,是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原因的。诗人们或因为同情人民的苦难,或因为伤悼个人遭逢的不幸……那种悲哀的心情,往往容易由某些自然现象的感触而发泄出来。即便如此,也并不是所有的诗人面对那些变了色的叶子都唉声叹气。“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明白地颂扬红叶的生机与美丽;“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诗人对于江南秋色分明艳羡不已。此外,如像“红树青山好放船”、“半江红树卖鲈鱼”……这些美丽的诗句也都远离“满山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那种饱含着哀伤的情调。大家知道,“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因此,即使是生活在旧时代里的诗人,对于某些事物也可以具有一定的正常感情。我们没有权力判定,过去一切诗人对于红叶和黄叶的美,都必然是色盲的。

(取材于钟敬文的同名散文)

1.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⑴“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具体有哪些景物来得“神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作者使用了“惊醒”一词,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大量运用描写色彩的词语,这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结尾“‘现在’跟‘过去’是对立的;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们又有着一脉相联的源流。”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对秋叶的描写采取了有详有略的技巧,着重描绘了得秋意之先的爬山虎,而对其它树种的叶子则点到即止。

B.作者对急速换上新装的爬山虎倾注了热烈的赞美之情,意在对老柏和松树的“保守”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批评。

C.作者在行文过程中用对比的手法具体描述了夏日花园之美,借此突出多彩的秋林有它自己特别的情调与风格。

D.古代诗人写下了许多“悲秋”之作,从“满山红叶”中见出“离人眼中血”,这与诗人的生活背景有一定关联。

E.在结尾一段,作者援引了一系列描写秋色的诗句,是为了证明中国古代诗人见秋叶而伤情是完全不足取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