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任选六句作答,多选多做者按其所答前六句评分,满分6分) 1. 悠悠我心。(...

默写(任选六句作答,多选多做者按其所答前六句评分,满分6分)

1.                悠悠我心。(《短歌行》)

2.                 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3.仰观宇宙之大,                 。(《兰亭集序》)

4.舞幽壑之潜蛟,                  。(《赤壁赋》)

5.寄蜉蝣于天地,                  。(《赤壁赋》)

6.亦余心之所善兮,                  。(《离骚》)

7.风萧萧兮易水寒,                  。(《荆轲剌秦王》)

8.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

 

1.青青子衿 2.暖暖远人村 3.俯察品类之盛 4.泣孤舟之嫠妇 5.渺沧海之一粟 6.虽九死其犹未悔 7.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8.化任何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这几句默写,均来自于课内的名篇名句,但除了后面几句外,前面几句的默写,稍不注意就会写错。“衿”“嫠”这两个字在默写时,容易增减笔画,写错字;“暧暧”“沧”“粟”这几个字,则因为形近而易写成别字。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倦 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释〕此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1.诗歌前三联和尾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2.诗歌题目是“倦夜”,全诗不直言“倦”,但处处可见倦意。试结合诗句分析,诗歌是从哪些方面体现“倦”意的?(5分)

                                                         

                                                   

 

查看答案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B.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夫游之乐也。  极:到达尽头。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之      相:帮助。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者 名:说明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而予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孰能讥之乎?

B.余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

C.古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D.夫夷近,则游者众

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

3.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主要是记游文字。所记之意不在山、泉、洞本身,而在探密游客多少。为下文的议论奠定了基础。

B.“其孰能讥之乎”从与前面内容的联系来看,还是在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

C.第二段主要是谈游山感悟。先明古人观物,思之恒在,往往有所得。借此将议论引向深入:人生践行都必须有“志”,有“力”,有“物”的帮助,做到“尽志无悔”。

D.作者对古人求思之深作了赞扬,但对古人没有得出自己这样深刻的结论,也深感惋惜。

4.下列句子皆选自课本,请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1)(4)各2分(2)(3)各3分)

(1)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3)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查看答案

项羽究竟死于何地

《太史公书》问世至今已两千年,随着这部巨著的流传,项羽自杀于乌江似是无疑的了。其实,这是历史上的讹误。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是乌江而是东城,即今安徽定远东南(距乌江约三百里)。

《史记·项羽本纪》论赞中就曾点明,项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只不过一般人不去注意这点罢了。《汉书·灌婴传》也记载:“项籍败垓下去,婴将车骑追项籍至东城,破之,所将卒五人共斩项籍。”那么,司马迁何以在《史记》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一段生动的描述呢?

这段描述仅为民间传闻,理由有三。一、项王垓下被围时已兵疲食尽,“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又“汉军围之数重”。当时,项羽已“自度不得脱”,又何以能忽而来到三百里之外的乌江呢?再说,项羽垓下之败。其势是急转直下的,纵乌江亭长有救籍之心,又何以会料事如神,预先舣船以待?二、《史记·项羽本记》通篇叙事谨严而缜密,尤其是对战事的描述,双方渡江涉河、斩关夺隘时的地理形势,都能于回旋曲折之中,给人以条理分明、江山如望之感。东城之后却为何三百里沙场竟无所交待,情节亦淡然松驰了呢?司马迁只说“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巧借一“欲”字将流传在乌江的一段民间佳话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这就是江滩一带的专家、学者多年来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的根源所在。三、项羽崛起于吴中,“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在南征北战中,吴中子弟以及江东父老与项羽是建立了感情的。因而,在他死后即传说起“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司马迁曾游历过此地,自然有充分的机会采撷到这些民间传闻,以完善这个英雄形象,也实在是十分自然的。其实,项羽“身死东城”,从来有史迹为证。高达数丈的虞姬墓至今犹在,《定远县志》载:“虞姬墓即嗟虞墩,县南六十里近东城。”阴陵、东城两地,《定远县志》记载则更为明确:“阴陵城,县西北六十里,镆邪山南,周围二里。……羽溃围南驰,汉骑将灌婴追羽过淮,羽过阴陵迷失道即此。”“东城,县东南五十里。项羽至阴陵迷失道,汉追及之,羽复引而至东城即此。”

项羽殉难前在定远县境内留下的遗迹,除阴陵、东城,至今仍存十余处。从霸王寨(项王迷路处)到刘会桥(为汉军追及处)。从下马铺到嗟虞墩,构成了项王在这块土地上与汉军周旋的一条完整路线。

1.从文中看,下列不属于项羽殉难于东城的证据的一项是(    )

A.《史记》《汉书》等史书中都有项羽兵败并死于东城的记载。

B.据史料记载来看,项羽东城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C.定远县内的许多遗址,遗迹均证实项羽“身死东城”

D.项羽崛起于吴中,兵败垓下,愧对江东父老,无颜东渡乌江。

2.下列各项不属于对项羽同情或肯定的一项是(   )

A.《史记》中有“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的生动描写。

B.乌江一带流传着项羽欲东渡,乌江亭长舣船待的佳话。

C.江淮一带的专家、学者频频质疑并作出种种臆度误解。

D.作者认为司马迁利用民间传闻来完善项羽这一英雄形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知道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东城。

B.项羽从嗟虞墩到阴陵,再到东城,最后死在东城。

C.《史记》记述项羽败至东城和从东城到乌江的细致程度不一样。

D.项羽战死前的主要活动都在安徽定远县境内。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最早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木兰辞》被誉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民歌常用的比兴手法。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楚辞与《诗经》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抢抓机遇谋发展,各地干部普遍有一种计日以待的紧迫感,许多人用“五加二,白加黑”的连轴转来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

B.胡适、钱玄同、李大钊等人当年敢想敢说,肆无忌惮,想办《新青年》,自己就办起来了,办起来后,虽然在上面吵架,却也是不同思想的撞击。

C.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的财政预算案讲话可谓开诚布公,声明去年的紧急预算案主要是拯救英国的银行系统,为过去所犯的错误埋单。

D.以色列的足球水平发展近几年来有突飞猛进之势,特别是主场表现出来的强硬,令欧洲足球强国的球迷们无不侧目而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