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双白老人 于德北 按算双白老人已经90高龄了,论辈分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双白老人

于德北

按算双白老人已经90高龄了,论辈分我应该称他曾祖爷爷。二十年前,他曾到我的家里来过一次,是给我的祖父看病。他看我祖父的病气太重,就开了一大盆的药给我祖父吃。祖父吃了他的药,气色红润,也不那么剧烈地咳了,减少了许多痛苦。

双白老人是个中医。他的老家在德惠,却常住在云南的一个小寨子里。说常住,其实也不过是定居地,他的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

他从云南往东北走,三年左右走个来回。从云南到东北,又从东北到云南,往来行医,随吃随住,一日不短,三日不长。偶尔在病人家一住半年的时候也有,却保着人家的性命,救着人家的病痛。

双白老人吃素,饮食十分清淡。他每日离不开酒,却注意节制,每晚三盅,不多喝,也不少喝,喝时不用劝,不喝了谁劝也没有用。

他一辈子没结过婚,因而没有儿女。他曾对我的祖父说,他想收一个徒弟,把自己的一生所学都教给他。但这个徒弟收得十分考究,十分挑剔,十分严格。由于他的一生云游行医,并没有多少时间认真地坐下来考察一个人,一个可以让他接受的姑娘或小伙子。他曾对我的祖父说:“若能从亲戚中选一个聪慧、好学、本分的孩子也未尝不可。”祖父就向他推荐了我。我那时八九岁的年纪,淘气淘得不得了。双白老人把我叫到祖父床前时,我的整个身心都在航模的最后工艺制作中。所以,当他问我喜不喜欢像他一样当一个中医时,我脱口而出:“不喜欢。”我不知道双白老人为什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说起来祖父的病,已有三年之久,他得的是肺癌,这与他早年拼命赌博过于劳累有关。祖父初病的时候还恐于死亡,主动调理自己。可当他觉得生命无望的时候,曾固执地回老家独居了一段日子。后来听乡下的堂叔、表哥们说,那是昏天黑地的一段日子,祖父每天沉浸在牌局上,胜多败少,直至累吐了血。双白老人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我家的。他脸色红润,双目炯然,一把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圆口布鞋,一袭灰色的褂子。他的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他和我的祖父同吃同住,并用大盘给祖父配了色彩驳杂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双白老人想尽各种方法让我的祖父服药,每日陪他下棋,散步。双白老人比我家祖父大十余岁,是我祖父的堂叔,但在我看来,祖父要比双白老人苍老很多。双白老人和他在一起,倒像一个晚辈在服侍长辈。

我记得祖父每次服药之后都剧痛难忍,双白老人说那是药毒和病毒厮杀的结果,如果疼痛日减一日,就是说药毒战胜了病毒,祖父的病也会渐渐好起来。

双白老人为我祖父医病,是我亲眼所见癌症可治的病例。看着祖父一天一天爽朗起来的面容,全家人有说不出的高兴……

在一个暴雨如注的夜晚,双白老人接到一封信。他读信时,面色惨白,额头鬓角尽是虚汗。读罢信,他匆匆地整理行囊,对我祖父做了一些简单的交待,就消失在茫茫的雨夜深处。

如来得突然一样,他走得也如此突然。如果说双白老人不来到我家,如果说他不给我祖父的病带来希望,那么一切都将十分平常而平淡。但他传奇般的离去给我们留下了难以体会的痛苦。我们眼看着祖父日益枯萎下去,而我们却束手无策。这是怎样的煎熬很难为外人所知,难以言达。看着祖父瘦小的身躯平躺在棺材里,这形象是我少年时期不能忘怀的忧伤。

我很想念双白老人。真的。现在我长大了,我很想对他说:“我想学习中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当双白老人听到“我”不喜欢学中医时,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表现的是他对自己医术后继无人的一种忧虑。

B.作者通过对双白老人的外貌描写,刻画出一位健康俊朗的老中医的形象。

C.双白老人开的都是些很普通的药,却治好祖父的肺癌,既表现他的医术高明,在结构上也使小说达到高潮。

D.“祖父”的病情这条线索把“我”和双白老人这两个人物联系起来,并使“我”最终对中医有切实的认识。

E.小说以“我”对双白老人的思念和想学中医的表达作结,表现“我”对中医受冷落的反思,倡导读者热爱中医。

2.第二、三段中,作者写双白老人“大半生是在行走中度过的”,有什么作用?(6分)

答:                                                                     

                                                                             

                                                                             

3.找出小说结构上的两条线索,并结合文本具体说明。(6分)

答:                                                                     

                                                                             

                                                                             

4.⑤段说“我”不喜欢当中医,⑩段又说“我想学中医”,前后矛盾。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8分)

答:                                                                     

                                                                             

                                                                             

                                                                             

                                                                           

 

1.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2.突出他云游行医行踪漂泊不定的职业特点。他根据病人的病情来确定自己的住行,既表现他以病人为重的医德,也突出了他从事中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的具有神秘感的“老神仙”形象特征。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亦可。) 3.小说有三条线索。第一条以双白老人为线索。他是一位普通的中医——是一位有个性的中医——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3分) 第二条线索是以“我”的心理发展为线索的。“我”不喜欢中医,但“我”希望双白老人治好祖父的病——“我”亲眼看见双白老人为祖父医治癌症有效果,因此“我”对双白老人寄予很大的期望——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活不过来,造成“我”的失望,长大后的“我”很想学习中医。(3分)第三条线索是以祖父为线索。祖父的病重——双白老人为祖父治癌症,祖父一天一天好起来——双白老人因事离开,祖父不能救。(3分)(答出任意两条即可。一条3分) 4.不同意。文章⑤段写的是“我”八九岁时的事情,当时“我”年幼无知,整个身心都在航模工艺制作中。当双白老人问“我”喜不喜欢当中医时,“我”根本没考虑,脱口而出:“不喜欢”。而文章结尾写的是“我”长大后的事情,“我”经历了亲眼看见祖父的病在双白老人医治下好转、双白老人的离去使祖父离开人世的过程。所以长大后的“我”想学习中医,用高明的医术,为人治病。 【解析】 1. 试题分析: C.原文中说双白老人给祖父配的中药,“内有蝎子、蜈蚣、白花蛇、蟾蜍、蜘蛛等毒物,令人毛骨悚然”,并非“很普通的药”;中药只是使祖父的病情有所好转,并没有治好祖父的肺癌;在结构上只是为后文写“我”长大后想学习中医作了铺垫,并未使小说达到高潮。E.小说的结尾只是表达了“我”的感情倾向,并没有“反思”和“倡导读者热爱中医”的内容。B,双白老人的外貌“脸色红润,双目炯然”“过胸的胡须如雪样白”“牙齿,晶莹剔透,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像个老神仙,有点神秘感;“圆口布鞋”“灰色的褂子”,普通平常,显得亲切。应该是“刻画出一位有点神秘又显得亲切的老中医形象”。 考点:分析概括文章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篇名句默写(6分)

补写出下列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逍遥游》)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             。(荀子《劝学》)

(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查看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1)浐水,古代关中八川之一,源于陕西蓝田西南的秦岭中,入渭河。(2)凤城,长安别称。楼阁,一作宫阙,皇帝居住地。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注释:(1)谢亭,即谢公亭,尽安徽宣城北,谢眺曾在此送别范云,后人以其为送别之处。(2)劳歌,古代送别时所唱的歌。

1.两首诗同样写到“水流”,一用“尽”,一用“急”,请分别赏析其妙处。(5分)

答: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赏析两首诗的异同。(6分)

答: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翌日,奏乞侍养。居数日,授华阳军判官,遂得请以归。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服除,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卒,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帝颇嘉之。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业。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少以好学州里 称:扬名

B.乘适郡至境按:压抑

C.因遣人之间:离间

D.无以之  易:替代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够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组是(  ) (3分)

①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②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③恳求便亲,得知普州。

④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⑤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⑥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彭乘担任华阳军判官很长时间以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得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

B.彭乘有一段时期在京城任职,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担任故乡长官就是从他开始的。

C.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大肆入侵,彭乘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

D.彭乘爱好学习并重视兴学。他因好学闻名并考中进士,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担任普州长官时期,那里人很少懂得学习,彭乘就为他们兴办学校,并召集他们的子弟作为学生进行教育。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5分)

译文:                                                           

                                                             。

(2)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业。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5分)

译文: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

从艺术种类来说,陶瓷艺术与文学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前者为空间艺术,后者为时间艺术;前者为造型艺术,后者为语言艺术。

陶瓷艺术与文学艺术的结缘,源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有一点非常相似:两者都与劳动和生活有关。文学起源于劳动,起源于不自觉的口头文学,具有相当浓厚的再现风格,文学的内容与劳动的内容密切相关。陶瓷雕塑经历了写实这样一个阶段。那些陶塑动物的造型,与活生生的动物逼真无二,是纯写实的,是先民实际生活的再现。正如人们不能否认原始文学的审美一样,同样不能否认这些写实性的陶塑作品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我想,它们不仅是先民生活的一种反映,也是先民审美意识的一种形象见证,是文明发展轨迹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陶瓷雕塑艺术和文学艺术,尽管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但在其审美本质上是共同的: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景德镇称不上文学之城,但却是无可争辩的陶瓷之城,是名符其实的千年瓷都。尽管这样,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家们,包括陶瓷雕塑艺术家,用智慧灵巧的双手,用泥土和火,把瓷都景德镇营造成为一个中国文学之城。在这里《三国演义》的烽火连天,《水浒传》的义旗招展,《西游记》的漫漫征途,《红楼梦》的悲欢离合,都在陶瓷艺术家们手中得到了形象生动的再现。

文学艺术,不仅为陶瓷艺术提供了素材,而且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上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是如实地复制文学艺术形象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高度集中、高度凝练的艺术形象,使观赏者感觉到既像是自己感受中的文学形象,同时又感觉到这是一个新的艺术创造。文学是时间艺术,雕塑是一种造型艺术,具有可触、可摸、可视的特性;文学长于叙事,长于展示文学形象的产生、变化和发展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艺术形象,它不能告诉人们为什么是这样,它只能告诉人们只能是这样。要用陶瓷艺术手段,塑造一个文学题材的艺术形象,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大型组雕、群雕,其难度之大,就可想而知。

但是,陶瓷艺术家们,不仅在塑造单个的形象上获得了成功,而且在组雕、雕群的塑造上同样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曾山东的《孙悟空大战众天神》、李恭坤《三国演义》等,都是有代表性的取材于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塑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形象的塑造所取得的高度艺术成就。

1.下列对陶瓷雕塑艺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陶瓷雕塑是纯写实的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意义和审美价值。

B.陶瓷雕刻艺术和文学艺术分属不同的艺术种类,而在审美本质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

C.陶瓷雕刻艺术是一种造型艺术,虽然表现的只是一个瞬间性的形象,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

D.在陶瓷雕塑中,组雕、雕群的塑造上,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但与单个形象的塑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2.关于陶瓷艺术与文学二者的关系,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陶瓷艺术是空间和造型艺术,文学则是时间和语言艺术。

B.陶瓷艺术与文学的结缘起于何时虽无从考证,但它们均来源于民间,与先民的劳动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C.文学艺术为陶瓷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并为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许多启发。

D.文学长于叙事,其展示的是形象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而陶瓷表现的只是一个固定的死板的艺术。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景德镇是一个著名瓷都,更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学之城。

B.文学名著中的所有艺术形象都能够在陶瓷雕塑艺术中得以完美再现。

C.陶瓷艺术形象的塑造,需要在如实复制文学艺术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提炼与完善。

D.《水浒108将》大型人物群雕艺术彰显了陶瓷艺术的巨大成就和无穷魅力。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请以“没有借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