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子去看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老聃的老师常枞病重,老子去看望他。常枞躺在病榻上,张开嘴给老子看,问道: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当然还在。常枞又问: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早就没有了。常枞问:你知道什么原因吗?老子回答说:那舌头之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刚硬吗?常枞道:你说得好!天底下的事都是这个道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联系现实生活,自主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揭示了本材料的主旨:那舌头之所以存在,岂不是因为它柔软;牙齿不存在,岂不是因为它刚硬吗?常枞道:你说得好!天底下的事都是这个道理。那就说明,世间万物比不一定是刚硬的战胜柔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有时柔软恰恰可以打败刚硬。 立意提示参考: 1.柔韧的力量:柔能克刚,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2.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直,太硬,否则容易折断。能屈能伸,退一步海阔天空。只硬不柔只伸不屈,往往适得其反! 3.刚柔并济,以柔为上。 做人做事既要有原则也要适度灵活,“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4.其他立意可视情况而定,只要合理、有据亦可。 考点:写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               。”(《论语·卫灵公》)

2.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王勃《滕王阁序》)

3.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琵琶行》)

4.盖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报任安书》)

5.人生得意须尽欢,         。天生我材必有用,           。(《将进酒》)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5分)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说明“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基本含义。(2分)

2.结合现代生活,举例说明怎样才能既做到“智者动”,又做到“仁者静”。(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

淇上送赵仙舟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

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1.本诗在表达离别之情时使用了哪些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3分)

2.本诗最后一句在《唐文粹》中是“望君空伫立”,你认为是“犹”字好,还是 “空” 字好?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9分)

四明山道士叶沈,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

按《仙记》,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趋流,势与江河同。有深而绿,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浓不浮。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有鸾青其衿 ,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色。毛傞傞亭亭,间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室宇,霞槛缭转,云磴五色,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其坦处有坛,层级沓玉冰,坛面俄起烬灶,灶口含火,上有云气,具备五色。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著秦时衣服,手鼓短枻,意状深远。

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如带香气。熟得详玩,自觉骨戛清玉,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眇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

坐少选,道士卷画而藏之。若身形却落尘土中。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叶君且自珍重。无路得请,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古画囊:从囊中

B.露室宇细:略微

C.视其意况意况:内容

D.坐少选少选:一会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鸾青衿天之苍苍,正色邪?

B.岸北酌贪泉觉爽

C.油而生瞻之在前,忽在后

D.叶君自珍重尔言过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对根据《桃花源记》的文章而绘制的古画的描述文章,文中生动再现了画中奇特的山水、草木、动物、和人物形象。

B.本文境界神奇,色彩绚烂,人物相衬,画面灵动,较好体现了绘画者在画中所渗透的仙风道骨和道家的神秘色彩。

C.本文从开头道士展画入仙境,到结尾道士卷画,自己“若身形却落尘土中”,结构完整,对比鲜明,给人如临仙境的感觉。

D.本文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画面介绍以描写和记叙为主,总写表达自己的观感以议论和抒情为主。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视向所张壁上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3分)

(2)遂染笔录其名数,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4分)

 

查看答案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 涛

①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人、高贵和智慧表征。

②早在汉代,就有“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这样的名句,将树的生命与人的生命紧密联系起来。再早些,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根扎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熙熙攘攘,声嘶力竭。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时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它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④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⑤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⑥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么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帝王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常人和梯子在它脚下显得多么的渺小、卑微。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⑦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味儿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⑧但是树和人一样,同样有各式各样的苦难伴随,除了被砍伐之外,还有各种艰难。在天山南麓温暖干燥的农村,白杨是路边、渠旁、屋后、田畔常栽的树,它绿叶飒飒直耸高天。可是有一年冬天,南疆奇冷,这些适应了温暖干燥气候的白杨经历了打击。有些已经非常粗壮高大的白杨被生生从中间冻出一条裂缝,裂缝一指宽,从树这边透过裂缝可以一眼看到那边的农田。

⑨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寻常,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就只有这些了。

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雄姿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觉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文有删改)

1.为什么说“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请概括说明。(4分)

2.第③段“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是什么?(4分) 

3.第⑥段中加点词“本意”一词在文中指什么?(2分)

4.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句子所采用的艺术手法。(4分)

5.第⑩段划线句写到树和栽树人的关系,请根据上下文和你的生活体验来谈谈对此关系的理解。(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