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一辆自行车,能否捍卫城市尊严 李泓冰 一则来自武汉的自行车的小故事,温暖了这个依...

一辆自行车,能否捍卫城市尊严

李泓冰

一则来自武汉的自行车的小故事,温暖了这个依然凛冽的残冬。

自行车的主人河源启一郎,是一位打算骑车环游世界、救助贫困病患者的日本青年医生。三周前,河源启一郎骑车来到武汉,17日傍晚,他的计划遭遇了意外:自行车失窃了。

按理说,在偌大的城市,偶尔的失窃也在所难免。但是,接下来的故事却给了河源启一郎意外的惊喜。他的朋友19日将此事发到微博求助,很快得到5万博友响应,有人甚至将之提升到捍卫城市尊严的高度。于是,河源启一郎感动地发现,“整个城市都在为我寻找自行车”,自行车最终失而复得……

这个故事,有几个要素不可或缺:失主是外国人士,要周游世界,还是做慈善的——于是这辆自行车的丢失,便显得异乎寻常了。一个偶然事件,也就被放大为关系武汉的国际形象的问题。大家善意地认定,不能让行善的人在武汉吃亏受累。武汉网友和警方的古道热肠由是显得十分可爱。这样一个呵护家乡形象的集体行为,一方面再次显示了强大的“围观”力量,另一方面也是民意可用的丰富呈现。正是拥有如此积极阳光,珍爱家乡形象、国家尊严的国民,中国才有弥足珍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不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只是,要想从根本上捍卫城市的尊严,仅靠一辆自行车的失窃到复得,还远远不够。

“围观”事件圆满结束,这位国际人士享受了一把VIP待遇,感受到网友和警方的热情与仗义。但是,显然不是所有普通市民和游客都有此殊遇。在中国很多地方,自行车失窃司空见惯。虽然不能武断地从丢车频繁就认定一个城市的道德沦丧,治安不好,但这至少反映了城市治安管理方面存在着一些疏漏。而从根本上看,这一顽症的久治难愈,恐怕也和某些行政权力对普通人权益的漫不经心有关。

在中国的城市里,骑自行车的都是什么人?往往是城市中最普通而且收入不丰的劳动者,他们没有话语权,维权能力不强。而对窃贼来说,下手容易、风险低,就算“失手”,小偷小摸也不会被重判。于是,非但警方不重视,包括自行车企业、交通管理部门在内,对自行车防窃装置、防窃措施和出行便利设施,也都懒得严密、贴心地设计。甚至连自行车主,对“失窃”也习以为常。毕竟,不可能人人都享受到“警方迅速侦破”的待遇。

其实,一个城市和国家是否体面,不在于它拥有多少高楼大厦、创造了多少经济奇迹,也不在于其精英人群生活得多么风光,而在于它如何对待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中央领导一再强调,要让人民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活得更有尊严”。小小一辆自行车的命运,某种程度上也是劳动者是否拥有足够体面和安全感的一面镜子。当中国的“张源”、“李源”们也都能获得如此待遇时,我们的城市和国家,才拥有真正的体面。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每一个骑车人的故事,都是衡量社会文明水准的一根标尺。

(选自201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三、四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医生河源启一郎的自行车在武汉失窃,在广大网友和警方的帮助下最终失而复得,河源启一郎对此感到意外的惊喜。

B.外国友人河源启一郎的自行车在武汉的失而复得,充分显示了武汉地区的道德水准,有力地彰显了武汉的国际形象。

C.武汉网民呵护家乡形象的集体行为,显示了强大的“围观”力量,也是民意可用的一种丰富的呈现。

D.河源启一郎自行车失而复得说明国人珍爱家乡形象和国家尊严,表明中国有弥足珍贵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自行车是普通劳动者的交通工具,能否受到应有的重视,是劳动者是否拥有足够的体面和安全感的一面镜子。

B.要想从根本上捍卫城市的尊严,不能只关注少数特殊人物的权益,而应当更多地关注普通劳动者的权益。

C.自行车频繁丢失,并不表明这个城市道德沦丧,治安不好,而只能反映这个城市治安管理的某些疏漏。

D.河源启一郎是周游世界的外国人,又是做慈善的,因此在某些人眼里,他的自行车丢失便具有了异乎寻常的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最弱势、最无助的普通劳动者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拥有足够的体面和安全感,城市和国家才拥有真正的体面。

B.要帮助需要帮助的外国人,同样要帮助国内的弱势群体,他们没有话语权,维权能力不强,更需要切实的帮助。

C.帮助外国友人的行为值得肯定,但不必夸大它的意义,更不必将偶然事件上升到捍卫城市和国家尊严的高度来对待。

D.对确实需要帮助的外国朋友,应当全力给予帮助,只是不应该将他们当VIP对待,给予某些超出本国国民待遇的特殊关照。

 

1.B 2.C 3.D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是一个偶然事件,也就被放大为关系武汉的国际形象的问题”,从“偶然事件”“放大”等字眼,可以看出文章强调偶然性,表明事件不具有普遍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人生三大遗憾:不会选择,不坚持选择,不断地选择。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题目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相传金圣叹之子自幼聪慧,善长对对子。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采得鲜花一朵,边走边闻,不知不觉到了考场。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藏入袖中。谁知主考官早已看到,随口 ① (xì  xuè)道:“小童子暗藏春色。”他一听,知道事情已无法隐瞒,于是就对道:老宗师   ②  。”老宗师听了,大笑了起来。

(1)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1分)

(2)根据拼音在①处写出汉字。         _(1分)

(3)请在②处填上一个恰当的成语          ,使之与“小童子暗藏春色。”形成一个对子。(2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古埃及文字和巴比伦楔形文字虽然比汉字来源可能更远,但早在纪元前就已经不再通行,而汉字延续至今仍然是正式通行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B.奥地利科学家是在阿尔卑斯山山脚下对云层中的降雨进行冷冻、收集、分析和提炼后得出上述结论的。

C.她从《羊城晚报》上看到了南方医院采用新技术,为小儿麻痹后遗症、两腿长度不一的患者施行肌骨一次延长手术。

D.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颖、优质的精神食粮。

 

查看答案

请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横线处(填序号即可)。(3分)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A___ ,一连好几天,____B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 ____C____。

①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②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③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④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⑤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⑥美丽如醇酒,越久香越浓

A.          B.          C.        

 

查看答案

流亡者  

他执意钻回古希腊,为自己关于政治和宗教的问题找答案。他拒绝承认一个大多数人从不怀疑的结论:现代哲学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古代。最极端的时候,他甚至宣称:“彻底质疑近三四百年来的西方思想学说是一切智慧追求的起点。”列奥·施特劳斯看不起任何同时代的政治学说。

这样一来,他所置身的学术界孤立他,也就顺理成章了。他创立了一个学派,堪称一代宗师,然而,他的学派在大半个二十世纪都受到冷落。

作为一个德国籍的犹太人,他本已因为族群身份备受疏离之苦。希特勒统治下,1938年,年过四十的施特劳斯,不得不离开德国流亡到美国。

但他一生最大的“流亡”,则是对当时整个西方学术世界的背离。他将现代哲学和神学对古典学术传统的批判和突破视作“青年对老年的反叛”。而他本人,则不停地翻索着古人的经典,对现代问题指手画脚。以至于,后人发现,从施特劳斯本人的著述中,几乎找不到一点引自当代西方学术界的成果。

事实上,他自身矛盾重重,需要启发。作为犹太人,他一度投身于犹太复国主义浪潮;作为一个学者,他却在其中发现了政治和神学的种种矛盾之处:政治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走到头之后,就变成了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但关于后者,当时的理论无法提供指导。

即使如此,他也不肯向当时的学术界寻求一丁点儿帮助。在他看来,当时的所有思潮,无论是左翼,还是其他流派,归根结底都属于同一个派别:以当今观点非议古代观点。他反其道而行之,回到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去寻找思想根源。

西方学术界对他的反应,则不加理会。仔细研究当时西方主流政治学、哲学的讨论,不难发现,不管是自由主义,还是后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都不怎么提及他的名字。他和学生们编辑丛书,建立学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

但这可不是施特劳斯的本意。他所作的“古典研究”,绝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不是为了躲进古代的堡垒中不问世事。相反,尽管他一生不问政治,也不参与现实的政治讨论,但他的所有努力,几乎都是为了给当代的现实政治提供可供遵循的方法。他相信,用古典哲学对现实政治加以制约,可以防止政治走火入魔。

其实,施特劳斯不光反感民主制度,他甚至还“隐秘”地指出一条颠覆这一制度的道路:通过民主制度本身选举出的精英,将会由于本身的傲慢和忽视道德,使人们最终失去对这种制度的信任。

到小布什政府遭到人们批评的时候,施特劳斯又成了热点。很多批评者相信,施特劳斯的信徒把持了布什政府。有人甚至认为,小布什所作的种种惹人恼火的行为,正符合施特劳斯心目中用来颠覆民主制度的那类精英人物的要求。

看起来,死去多年之后,施特劳斯仍然在反对着他毕生反对的那些东西。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列奥?施特劳斯虽然创立了一个学派,堪称一代宗师,但在他所置身的学术界中,他是孤立的;包括他的学派,在大半个20世纪里也都受到了冷落。

B.列奥?施特劳斯作为德籍犹太人,曾一度投身于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但作为一个学者,他发现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和犹太神学之间有种种矛盾之处,便完全放弃了对政治的关心,转而全身心走向了宗教上复兴犹太主义的道路。

C.列奥?施特劳斯在文艺复兴以前的时代中寻找思想根源,而不是在当时的思潮中找寻知识资源,因为在他看来,当时的所有思潮,无论是左翼,还是其他流派,归根结底都属于同一个派别:以当今观点非议古代观点。

D.列奥?施特劳斯所作的“古典研究”,并不是为古典而古典的,更不是为了躲进古代的堡垒中不问世事。相反,他积极参与到现实的政治中,认为只有用古典哲学对现实政治加以制约,才可以防止政治走火入魔。

E.列奥?施特劳斯反感民主制度,甚至还“隐秘”地指出一条颠覆这一制度的道路:通过民主制度本身选举出的精英,将会由于本身的傲慢和忽视道德,使人们最终失去对这种制度的信任。

2.在标题中,作者为什么将列奥?施特劳斯定性为一个“流亡者”?请简要回答。(4分)

答:                                                                    

                                                                        

                                                                        

3.文章最后一句写道:“看起来,死去多年之后,施特劳斯仍然在反对着他毕生反对的那些东西。”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