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蜀先主庙①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蜀先主庙①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②。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③。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3分)

                                                                                      

2.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4分)

                                                                                      

3.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1.①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③表达了作者面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每点2分.只答出手法不解析得分不超过2分) 3.①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②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③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诗是刘禹锡缅怀刘备之作,所以对刘备怀着敬仰之情,再加上“英雄气”“凛然”“业复五铢钱”等词,可见先主威武之姿。另外,这是一炼字题,所以按照炼字的答题思路来组织语言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疠,吞炭为哑,使形状不可知,行乞于市。其妻不识也。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汝非豫让邪?”曰:“我是也。”其友为泣曰:“以子之才,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求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

(《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女为说己者容:打扮

B.则虽死不恨:仇恨

C.于是襄子乃豫让曰数:责备

D.子不事范、中行氏乎尝:曾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去事智伯不如因其机遂取之

B.以报智伯,吾魂魄不愧矣入臣祸至燕

C.襄子数豫让曰平明,汉军觉之

D.吾所为者极难耳公子纵轻胜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  ) (3分)

①去而事智伯           ②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

③是怀二心以事其君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豫让曾先后臣事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清扫厕所,想在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襄子识破。

C.豫让“漆身”“吞炭”的目的是隐藏自己,方便报仇,但他的朋友却以为这样做不值得,劝他放弃报仇投靠襄子。

D.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者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现象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 诸侯咸服

A.与武安君赵长平军                    B.陈涉首难,豪杰

C.公始常欲女                          D.知我不羞小节而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项王夜起,饮账中②今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B.①下令如流水原②无坠天降葆命

C.①太史公执迁手泣曰②日夜跂望归

D.①我以其壁与圭归,俟尔命②一仪而当汉中地

 

查看答案

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如今流行“道德教育”,那么,道德真的来自后天教育吗?                    。

①实验证明,就连卷尾猴也不愿意接受不公平的交易,它们宁愿选择什么也得不到。

②这种意识是人类道德的两块基石之一。

③实验证明并非如此。

④人类道德的另一块基石就是公平意识。

⑤结果证明,婴儿在接受教育之前就已经能对他人的痛苦产生厌恶感

⑥3年前,法国认知科学专家曾经对不会说话的婴儿进行过一项心理学实验。

⑦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至已经涉及灵长类动物。

A.③⑥⑤②④⑦①    B.⑤⑥③②④⑦①    C.⑤⑥③④②①⑦    D.③⑦⑥⑤②④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心灯”是干渴时的清泉,是迷路时的北斗,是风浪中的港湾,是沙漠中的绿洲,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有了心灯,就会有方向,有勇气;就会临坎坷而坦荡,面挫折而达观,处危难而不惊。

对“心灯”你有何见解?请以“点亮心灯”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