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1. ,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1.                ,愿乞终养!                                    (李密《陈情表》)

2.                      ,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                      ,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4.木欣欣以向荣,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上出重霄。                             (王勃《滕王阁序》)

6.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李密《陈情表》)

 

1.乌鸟私情 2.云无心以出岫 3.落霞与孤鹜齐飞 4.泉涓涓而始流 5.层峦耸翠 6.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易错点:岫、孤鹜、涓涓、耸翠、期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虞 美 人  

蒋 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1.上阕“楼儿忒小不藏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妙?简要分析用得妙的原因。(5分)

                                                                                     

2.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查看答案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修顿首白秀才足下。前者舟行往来,屡辱见过。又辱以所业一编,先之启事,及门而贽。田秀才西来,辱书;其后予家奴自府还县,比又辱书。仆有罪之人,人所共弃,而足下见礼如此,何以当之?当之未暇答,宜遂绝,而再辱书;再而未答,益宜绝,而又辱之。何其勤之甚也!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盖足下力学好问,急于自为谋而然也。然蒙索仆所为文字者,此似有所过听也。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仆少孤贫,贪禄仕以养亲,不暇就师穷经,以学圣人之遗业。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然有司过采,屡以先多士。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

夫时文虽曰浮巧,然其为功,亦不易也。仆天姿不好而强为之,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先辈①少年志盛,方欲取荣誉于世,则莫若顺时。天圣中,天子下诏书,敕学者去浮华,其后风俗大变。今时之士大夫所为,彬彬有两汉之风矣。先辈往学之,非徒足以顺时取誉而已,如其至之,是直齐肩于两汉之士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

【注】①先辈:对乐秀才的尊称。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及门而 贽:拿着礼物求见。            B.而又之 辱:辜负。

C.或过称其文字 过称:过分称赞。          D.不暇师穷经 就:跟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而又游从相爱之私/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B.然言出罪至/至无所见犹不欲归

C.是以徘徊不敢出所为者/吾还也

D.其言不为人信也/或因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对当时的应举文字,颇有微词,但乐生意欲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只能建议他“顺时”而为。

B.作者认为要作文,就应该学习古人,去除浅薄雕饰的文字与习气,才能达到两汉那样文质彬彬的境界。

C.作者因写时文而遭毁誉,认为自己不值得乐生学习、效仿,所以多次婉拒他索要文字的请求。

D.本文语言朴实,感情真挚,表达委婉;通过现身说法,运用对比,巧妙地表明了作者对时文的不同看法。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而涉猎书史姑随世俗作所谓时文者皆穿蠹经传移此俪彼以为浮薄惟恐不悦于时人非有卓然自立之言如古人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如修者,天下穷贱之人尔,安能使足下之切切如是邪?(4分)

                                                                                          

                                                                                               

(2)故比时人之为者尤不工,然已足以取禄仕而窃名誉者,顺时故也。(4分)

                                                                                            

                                                                                       

 

查看答案

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这个根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小学,一个是经学。经学就是“六经”,再扩展,是十三经。其实十三经已经推衍开了,基本的还是“六经”。“乐经”不传,实际上是“五经”。就是《诗经》、《书经》、《周礼》、《周易》和《春秋》。这就是经学。汉代一大批注释、传疏、义证,晋唐又有一批,宋明又有一批。清代重新回过头来再注再疏。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中国的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怎样流变,有汉宋之争,有明清之变。研究经学史,不了解清代学术不行,因为他们把字、词、义解释得更清楚了,汉宋儒的不少错误得到了纠正。不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的重新检讨研究,念字就会念错,发音就会不准确。对“五经”音义的校正,是清儒的一大贡献。

宋代重视义理,也就是“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濂、洛、关、闽四大家,基本上都回到“六经”,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重归“六经”并不是容易的事情。他们抓住了《周易》。所以朱子研究《易》,二程对《易》的研究极高深,张载也研究《易》。张载讲《易》是有名的,但在程颢、程颐面前,他主动让出一席之地。  为什么清儒反宋?他们觉得宋儒讲空话。字音都没有念清楚,空谈义理,有什么意思?清儒就指出这个字那个字以前念错了。这样一种功夫,主要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六经”。清儒的原话,“读书必先识字”。你说“经”,是哪一本“经”?是古文还是今文?具体是哪一个文本?所以清儒的功夫在甄别和辨伪,目的是恢复“经”的本原。要恢复本原,必须有小学的功夫。小学的功夫就是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是认字,训诂学是释词,把字词的意思解释清楚。这还不行,还要懂音韵。说这个字,汉代这样读,宋代那样读,清代是这样读的。清儒把“六经”的字一个一个弄准确了。所以要说国学,最主要的应该是经学和小学。要懂经学,就得懂小学。小学是工具和路径,不懂小学,通经之路就走不过去,就没有能力研究经学。

1.下列对“读书必先识字”理由的说明,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朱子、二程等人在没有小学功夫的情况下研究《周易》,是空谈义理。

B.有了对经学字词义的大量注疏,才有可能去研究经学在中国学术史上的流变问题。

C.字音没有念清楚,字词意思没有解释清楚,就不能够恢复“经”的本原。

D.汉、晋唐、宋明注疏有不妥之处,汉宋儒在研究经学史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错误。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国学是中国学问的根底,而作为工具和路径的小学是经学的根底。

B.宋代学者从《周易》入手重归“六经”,以“六经”的义理和思想来重构儒家的思想体系。

C.清儒有着深厚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功底,他们对“六经”的字逐一进行了校正。

D.只有纠正了“五经”音义中的错误,才能真正了解清代学者对经学研究的贡献。

3.结合上下文,指出作者认为“后来的经学,不是经学的原典,而是经学史”的理由。(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孟子》选段,回答问题。(5分)

孟子之平陆,谓其大夫曰:“子之持戟之士,一日而三失伍(失职),则去之否乎?”曰:“不待三。”“然则子之失伍也亦多矣。凶年饥岁,子之民,老羸转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者,几千人矣。”曰:“此非距心(大夫的名字)之所得为也。”曰:“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则必为之求牧与刍矣。求牧与刍而不得,则反诸其人乎?抑亦立而视其死与?”曰:“此则距心之罪也。”

他日,见于王曰:“王之为都者(治理都邑的人),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诵之。王曰:“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公孙丑下》)

1.孟子以放牧牛羊作比,批评孔距心,对孟子的意图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指出孔距心的能力太差,只能干牧羊之类的事情。

B.如果自己做不好就应当让更有才能的人来做。

C.如果不能自做主张,为什么不辞职?

D.国君有责任,难道你自己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2.文章最后说孟子“为王诵之”,“诵”在这里的意思是“陈述”。根据原文回答:孟子向王陈述了什么?他陈述的目的是什么?( 3分)

答:                                                                

 

查看答案

文学名著 《三国演义》 (5分)

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A.献帝不甘心受曹操控制,在衣带中放入诏书,令国舅董丞设计除掉曹操,董丞被家奴告密,谋杀曹操之事败露。曹操就杀了董丞全家,怒气未消,还杀了董贵妃并宣布,从此以后,外戚不奉旨进宫者斩。

B.诸葛亮“隆中对”的内容:曹操挟天子以令广土众民,占着天时,孙权据有江洒,占着地利,而刘备帝室之胄,信义着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可占人和。应当先取荆州为家,后取西川建基业,采取据蜀联吴搞曹的策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以图中原。

C.关羽死后阴魂不散。一个月白风清之夜,玉泉山普净长老忽见关羽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在空中大呼:“还我头来!”关公之灵受普净点化皈依佛门。东吴将关羽首级献与曹操。曹操打开装着关羽首级的木匣,见关公面如平日,笑问:“云长公别来无恙!”

D.汉献帝被迫 “受禅台”,让位于曹丕。曹丕即位后,改国号为大魏,追封曹操为太祖武皇帝,封汉献帝为山阳公,令其即日离开京城,不宣召不得入朝。

E. 孟获被放回去以后,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孔明派马岱偷渡泸水,有董荼那做内应,一举擒住了孟获。孟获不服又被放回,这次他让弟弟孟优前往蜀军营中偷袭,不料被孔明识破,孟获第三次被擒。

2.简述题(二选一)(5分)

(1)关羽拒绝联姻后,东吴采取了什么行动?关羽又是怎么死的?

(2)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请简述《三国演义》中“临崩寄臣以大事”的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