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电影魔术师 卓别林于1889年4月出生于英国的伦敦。他的父亲是个出色的喜剧演员,...

电影魔术师

卓别林于1889年4月出生于英国的伦敦。他的父亲是个出色的喜剧演员,母亲是一位歌唱演员。卓别林的童年是在伦敦东区的一个贫民窟里度过的。卓别林生逢英国历史上一个极其艰难的时期,经济萧条,失业的工人成群结队地游荡在街头。

伦敦的街头是繁华热闹的,生活是五光十色的,从清晨直到深夜都充满了喧嚣。卓别林正是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学到了很多东西。那些举止矜持的小店铺老板和身体孱弱的小职员们,讲究地穿着一身长襟窄肩的礼服。码头工人和工厂工人衣着破旧,衣服大都不太合身,不是过于瘦小,就是过于肥大。很多工人的头上都戴了顶微微卷边的小破礼帽。

伦敦街头的一幕幕,都永远留在卓别林的记忆中,成为他日后从事电影创作的形象宝库。

每到夜晚,伦敦街头的小酒店和咖啡馆便喧嚣起来,俏皮话和欢笑声此起彼伏。卓别林就是在这些“下层人民”的熏陶下,培养出了过人的幽默感。

卓别林每天在街头上游逛,在他眼里伦敦街头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卓别林最喜欢跟在街头音乐家的后面,听他们用黑管和手风琴演奏各种乐曲。他觉得音乐真是个神秘的东西,里面蕴涵着动人的力量。有一天,街头音乐终于激发起他想跳舞唱歌的欲望,他不由自主地跟在乐师后面手舞足蹈、翻起筋斗来。以后他经常模仿那些街头艺术家的样子,在小酒馆里唱歌,他滑稽地模仿当时一些著名歌唱家的唱腔,然后拿着帽子绕听众走一圈讨几个小钱。

当卓别林把挣到的钱交给母亲时,母亲落了泪。看到孩子小小年纪就在街头卖艺,为她分担生活的重负,她又伤心又感动。她觉得孩子既然上不起学,早早掌握一门谋生的技艺也很好,于是就向卓别林传授了不少表演技艺,特别是在模仿艺术方面花费了很多心血。

其实,卓别林向母亲学习演技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他很小的时候就留心观察母亲练功时的手势和表情。卓别林的母亲是一位善于运用面部表情的演员,她练功时也很勤奋。当她还没有失业时,演出间歇,她常常站在窗口,模仿过路人和街头小贩的姿势、眼神和面部表情。每当这时,小卓别林就站在母亲身后模仿母亲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卓别林晚年时非常感激地提到自己艺术上的启蒙老师——他的母亲:“我留心观察母亲,不仅学会了用手上的动作和面部的表情来表达感情,而且能探索到人的内心世界。母亲的观察力是惊人的……善于观察人,这是母亲教我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本领,因此我能看出人们身上那些细微而可笑的特征,然后把它们模仿出来,使人们发笑。”

卓别林在街头和小酒馆里演出了好几年,每天只能挣到可怜的几个钱,可这种演出却锻炼了他的表演技巧。一天,卓别林在一个街头艺人手风琴的伴奏下载歌载舞,例行每天的演出,一个业余歌舞团的组织者——小学教师杰克逊偶然经过这里,发现了这个表演出色的孩子。杰克逊从街头带走了卓别林,领他步入舞台生涯。卓别林跟随杰克逊的歌舞团演出了两年,他们的足迹遍及英国各地。

卓别林的演出收入除了养活自己和母亲外,还有些节余。当他终于得到一个去专科学校学习的机会时,就用这笔钱付了学费。这一年卓别林15岁。这个学习机会是他用辛勤劳动换来的,他当然特别珍惜。他过去在演出间隙也曾努力学习过文化知识,在后台的演出道具箱子上学会了看书写字。进学校后,他学习更刻苦了,读了许多文学名著,特别是熟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为了调节脑子,他学会了拉小提琴,并热爱上了这种乐器。在以后拍摄电影时,卓别林把小提琴当做一种重要的演出道具,曾在多部影片中使用过。卓别林在专科学校学习了两年,打下了很好的文化基础。

1912年,卓别林随卡乐诺哑剧院到美国进行巡回演出。在美国,卓别林观看了当时还处于萌芽时期的电影,对电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加入到美国电影界,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

卓别林一生共拍了79部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一位电影评论家曾这样评论他:“当他笑的时候,全世界许多民族和国家跟着他哈哈大笑;当他悲伤的时候,全世界都回响着悲伤的哭泣声。他小小的手势也会那样轻易地激起人们的感情……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位电影魔术师。”                           (选自《世界名人》,有删改)

1.文章第2自然段中的划线部分的描述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4分)

2.电影评论家对卓别林“他的确称得上是一位电影魔术师。”的评价说明了什么?(5分)

3.你觉得卓别林在逆境中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1)第2自然划线部分证明了“卓别林正是在这个特殊的学校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为下文写他的成功作了铺垫。(2分) (2)这些描述突出表现了卓别林善于观察的特点,说明了他的成功绝不仅仅是因为天赋或幸运。(2分) 2.(1)卓别林一生共拍了79部影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分) (2)他可以在电影中用自己的悲伤、笑,甚至小小的手势轻易地激起人的感情,突出了其高超的电影表演技巧。(2分) (3)专业人士对卓别林的电影表演的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认可。(2分) 3.(1)善于观察。例如:他经常到伦敦街头看发生的新鲜事情;他很小的时候就留心观察母亲练功时的手势和表情。 (2)家庭熏陶。例如:卓别林的母亲是一位善于运用面部表情的演员,她练功时也很勤奋,成为了卓别林的启蒙老师。 (3)爱学好学。例如:向“下层人民”学习,培养出了过人的幽默感;跟街头音乐家学习;向自己的母亲学习;去专科学校学习。 (从“善于把握机会,发挥特长;勤奋刻苦;兴趣广泛;有心人的帮助”等方面作答也可以。)(每一点原因与分析2分,只答原因或者只有分析只给1分。其它原因与分析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卓别林成功的原因,第二段是其成功的原因之一,生活让他接近百姓,让他有机会观察人生百态。所以第二段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此。 考点:本题考查分析文段作用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歌的神韵

①神韵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创作理论,为清初王士祯所倡导,在清代前期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②王士祯之前,虽有许多人谈到过神韵,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神韵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明确的说法,只是大体上用来指和形似相对立的神似、气韵、风神等一类的内容。到王士祯时,他才把神韵作为诗歌创作的根本要求提了出来。王士祯所提出的神韵说的根本特点是,在诗歌的艺术表现上追求一种空寂超逸、镜花水月、不着形迹的境界。

③神韵为诗中最高境界,王士祯提倡神韵,自无可厚非,但并非只有空寂超逸,才有神韵。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诗之品有九:曰高,曰古,曰深,曰远,曰长,曰雄浑,曰飘逸,曰悲壮,曰凄婉。”可见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而为各品之好诗所共有。王士祯将神韵视为逸品所独具,恰是其偏失之处。

④王士祯对严羽的“以禅喻诗”或“借禅喻诗”深表赞许,同时更进一步提倡诗要入禅,达到禅家所说的“色相俱空”的境界。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而五言尤为近之。”还说:“诗禅一致,等无差别。”他认为根植于现实的诗的“化境”和以空空为旨归的禅的“悟境”,是毫无区别的,而最好的诗歌,就是“色相俱空”“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逸品”。从诗歌反映现实不应太执著于实写这一点讲,他的诗论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从根本上来说,他是以远离现实为旨归的。

⑤关于诗歌风格,王士祯推许“冲淡”“自然”“清奇”三品,而不提“雄浑”“劲健”“豪放”“悲慨”等。他反对诗歌“以沈著痛快为极致”,一再强调严羽的“言有尽而意无穷”和司空图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等,并认为“唐诗主情,故多蕴藉;宋诗主气,故多径露”。最明显的是他对几首咏息夫人的诗的评论,有评论认为杜牧的“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是“正言以大义责之”,他颇不赞成;他认为只有王维的“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才“更不著判断一语,此盛唐所以为高”。正因为如此,所以王士祯撰《唐贤三昧集》时,竟不选李白、杜甫的诗。

⑥在王士祯之前,由于明代前后七子的复古主义运动,言必汉、魏、盛唐,造成了诗走向肤廓、貌袭的流弊,而公安派矫正前后七子之失,其弊又流于浅率。王士祯企图矫正两派之失,提倡神韵说,倡导诗应清远、中淡、超逸,在表现上应含蓄、蕴藉,片面强调诗的空寂超逸、镜花水月的境界,这在当时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同时他反对现实性强的诗歌及“沈著痛快”、酣畅淋漓的风格,抹杀了诗歌积极的社会作用,这又导致诗歌走上了脱离生活、脱离现实的道路。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神韵说是王士祯第一个提出来的,之后便统治诗坛达百年之久。

B.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把诗歌分为九类,其实每一类诗歌中的精品都讲求神韵,并非诗之逸品所独有。

C.严羽提出“以禅喻诗”的诗歌理念,王士祯很赞同。

D.从“含蓄、蕴藉”的角度来讲,同是咏息夫人的诗歌,王维的诗比杜牧的诗确实更胜一筹。

E.明代前后七子和公安派都曾对诗歌进行过改革,只有王士祯的神韵说矫正了两派之失,让中国诗歌重新回到良性发展之路。

2.下列诗句中,符合王士祯“神韵说”的创作主张的一项是(  )(3分)

A.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B.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C.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无题》)

3.王士祯所说的“神韵”与前人谈到过的“神韵”有什么不同?(4分)

4.作者对王士祯“神韵说”作何评价?请分条简答。(4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年年望相似。

2.千岩万转路不定,            。熊咆龙吟殷岩泉,            

3.烟柳画桥,            ,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4.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题西溪无相院   张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1)这首诗多处写到“影”,有的是明写,有的是暗写(侧面描写)。请找出两处暗写“影”的诗句,并加以说明。(4分)

(2)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弊。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 ①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②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二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虏,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③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因肉袒              谢:道歉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约   倍:通“背”,违背

C.未至马邑百余里,掠虏        行:将要

D.单于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甲肉袒谢         ②人之力而敝之

B.①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从师而问焉

C.①所推举皆廉士,贤己者也  ②青取之于蓝而胜

D.①安国元朔二年中卒     ②皆美于徐公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特点的一组是:(3分)

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二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3分)

(2)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3分)

(3)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3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苏轼在北宋后期就以文采风流为学者文人所羡慕;南宋以后,他的诗文集更为流行。                 

①他一生执中持平、宇正不阿     ②他的策论、史论成为许多科举士子摹拟的对象

③笔力的纵横恣肆                ④其他散文和诗歌又以其才华的丰茂

⑤这种政治态度也引起后世正直文人的同情和钦仰

⑥博得后人的爱好          ⑦虽屡遭贬谪          ⑧而处之泰然

A.②④③⑥①⑦⑧⑤                      B.①⑦⑧⑤②④③⑥

C.①②③④⑥⑦⑧⑤                      D.①⑦⑧⑤④③⑥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