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抽取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出博客精神的内涵。(4分) 博客中没...

请抽取下面文字的主要信息,用四个四字短语概括出博客精神的内涵。(4分)

博客中没有永远的阳春白雪,也没有永远的下里巴人,这里没有权威,我们尊重每种声音,尊重每个个体,我们都有自由表达的权利。既然要容忍各种声音,就得保持一种开放宽容的心态,你可以与不同的观点进行争鸣,也应该捍卫别人发言的权利。好的博客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有自己的操守,鄙视低级趣味的内容。在当今喧嚣浮躁、信息泛滥的社会中,博客的主人是坚持原创思考的一群人!____ ,____,____,____,这,就是我们认识的博客精神。

 

(4分)自由表达 开放宽容 坚持操守 坚持原创(原创思考)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个体”与“自由表达”是一个点,不能概括为两点。同样“开放宽容”“观点争鸣”“捍卫权利”都是同一层次一个句号内的句子,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词”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父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父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gāng]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jǔ jǔ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几分欣慰。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父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父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父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4分)

2.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5分)

3.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查看答案

西方现代艺术流派

马蒂斯有一句名言:“精确描绘不等于真实。”“精确描绘”指的是现实的真实,而马蒂斯所刻意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后期印象派与早期印象派分道扬镳而被列入现代派绘画,正是因为这一点。

马奈、德加等在美术上崭露头角时,其画面上的灿烂的光、强烈的色彩对比、模糊的物体造型、粗犷的笔触也曾使公众为之震骇与激怒。公众把他们看成是一群不懂艺术的疯子。但时隔不久,人们就学会了用印象派画家的眼睛去看那跳动的阳光和色彩灿烂的世界,并承认只有他们才是地道的写实主义者。

后期印象派的作品,看上去就不那么“写实”了。有些人常把塞尚、凡高说成是“印象派的反对者”,这多半是从画家自己发表的一些批评前期印象派的言论、从他们那不尽相同的画法得出的结论。其实,“反对者”一说未免失之片面。不管这些画家自己怎么说或怎么画,他们皆是由印象派这条胡同走进去,然后又从里面走出来的。印象派无论有多少缺点和局限,其功绩是巨大的。我们只能说塞尚等人发展并超越了印象派,不再受这一新传统的束缚了。但他们的色彩、最初的观察方法和构图方法,甚至其用笔的神韵,皆从印象派而来。塞尚说:“我也曾是印象派,毕沙罗对我有过极大的影响。”

后期印象派与早期印象派之不同在于:他们已从像莫奈那样热衷于忠实地追随外在景象的瞬息万变、再现现实的角度,转向热衷于借用外在的形象,涂抹上他们内心的色彩。如果外在景象在什么地方不合乎其内心的要求,那就毫不犹豫地改变它!红的可以画成蓝的,短的可以画成长的——这是一种什么法则?不是摹仿的法则,而是表现的法则——表现画家面对对象时的主观感受,不是画所见的,而是画所想的!但这“所想”并非完全是内心的臆想,并非完全没有外在凭据。这种内心感受的本质是什么?它不是一种转瞬即逝、可以轻易抹去的外界在心灵上掠过的印象,如早期印象派所描绘的那样;它是外界对心灵的一种深刻刺激。画家在久经沧桑饱有阅历之后,突然在一件具体对象上,发现了他长久以来所深深感受、体察过的东西,现在它们又突然凭藉这具体对象给他以刺激,使他回忆、联想到许许多多,而他则将这许许多多予以综合,并通过眼前对象的集中具体的外在形态重现出来。因此,与其说他描绘的是这一外在对象,不如说他描绘的是他过去的体验、未来的幻想——对人生的全部理解的一种综合形象。因此,这形象被描绘出的状貌,既有其本来固有的形态,又适应了画家内在表现的需要。造型的高度精简洗炼是其最大特点,因为在记忆中细节的真实是不存在的。此外,形体的扭曲变形、色彩的变幻夸张,都是为了表现的需要。马蒂斯在1908年发表的文章《画家笔记》中,曾明确提出“我的宗旨是表现”,“色彩的主要目的是可能服务于表现”等观点。他强调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摒弃传统色彩的光影和明暗,用单纯的色彩构成平面而和谐的画面。他认为绘画就是应该通过色彩来表现艺术家的感情,排除传统艺术的模仿再现,强调色彩的表现性。

在使艺术从“再现”向“表现”的转变方面,塞尚无疑是个始作俑者,他晚年曾说:“要用圆柱体、圆球体、圆锥体来处理自然界,使一切,即使是一件东西或一个景的每一面,都处在透视关系之中。”这句话被立体派视为箴言,认为是对现实世界的绘画性的最深刻、最本质的表述。正是出于这样一种认识——对于整个世界过于绝对、过于抽象的认识,导致了现代派作品的渐趋抽象。

1.下列有关后期印象派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的两项是( )( )

A.追求艺术的真实而不是现实的真实。

B.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对外在对象的摹仿,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

C.不是描绘所见,而是描绘所想,但并不是臆想,而是有外在依据的。

D.随心所欲地重组外界事物,随意改变其色彩、形体和比例。

E.因为记忆中不存在细节的真实,所以作品形体扭曲变形,色彩变幻夸张,造型高度精简。

2.下列都属于后期印象派画家的一项是( )

A.莫奈、德加、毕沙罗                    B.塞尚、马奈、凡高

C.毕沙罗、莫奈、马蒂斯                  D.马蒂斯、塞尚、凡高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阴阴夏木啭黄鹂。

2.吴楚东南坼,            。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3.            , 江月何年初照人?            , 江月年年望相似。

4.且放白鹿青崖间,                          ,使我不得开心颜!

5.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          

6.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会桃花之芳园,           

 

查看答案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①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4分)

②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翁公平寇记

嘉靖三十九年六月,忽有贼迤逦从西北来,大举袭入潮阳①,自号为兵。是时邑无长史久,潮州府通判翁公梦鲤适备倭而督兵行县,与守备陈学翦、指挥亦孔昭俱。贼初不知公之在内也,乃夜缒城上,鼓噪而入。时守者皆偃甲卧,贼众两千人号万人猝至,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贼因环啸城上,城中闻之大恐,以为倭寇入也。于是公即勒兵戒严,而自骑往见贼,问贼何来状,贼中相顾愕然,窃惊怪之。顾贼业已入城,即不下。公乃部署吏士分布诸要路,而调守备军于郊。贼亦分队焚烧边城庐舍,城中愈益恐,咸奔依公所,男女以万计。公为感泣,露祷:“愿身先士卒,受矢石,为百姓请命。”父老无不流涕。

时有上书者,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公从其计。于是益调诸路援兵,兵自远近至者盖数千人。得所捕者,公辄手斩之以徇,贼气遂沮。而邑人刘应望等皆以诸生起兵属公,城中军威大振,斩首二十三级,捕虏一十三人。会天大雨,贼兵愈益溃乱,自相蹂踏。而守备、指挥等军,复进攻西南路,与公兵合,因夹击之,斩首一十五级,捕虏二十三人,获伪倭首一人,夺回虏中男女二十人。于是贼自度力不支,因北退保城隅,进退无路。而城外四面皆我兵,往往奋喊邀战,从雉堞中掩击之,矢石入城中如雨,所击杀又数十人。贼人大败窘甚,我兵犹殊死战。相持至暮,有逾城遁者,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后者莫敢出。贼乃蒲伏号泣求生,愿以残虏退。城中父老亦以为言,公因传令,北开城门放逐之。贼投戈袖手裹疮驰,从间道去。于是城中安居如故,公因抚其众而还。

初,公既用父老言,四召壮士,士无不望风响应者,其临阵授策,无大小皆推诚与之。以故人亦乐为之用,而得其死力,其搴旗获级之赏,未尝逾时也,至士有杀伤死者,亲为医药临视之,闻者无不叹息泣下,其感人如此。

(选自《潮阳县志》,有删改)

[注]①潮阳:今广东潮阳一带,时属潮州府。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公即兵戒严统率

B.贼业已入城回头看

C.公辄手斩之以巡行示众

D.贼乃蒲伏泣求生痛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贼初不知公在内也城中闻大恐

B.咸奔依公所所击杀又数十人

C.夹击之,公传令

D.适备倭督兵行县鼓噪

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表明平寇取得胜利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乃夜缒城上          ②倡发帑金悬赏壮士以御贼

③复进攻西南路        ④因北退保城隅

⑤从雉堞中掩击之      ⑥我兵犹殊死战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规模袭入潮阳的贼人不知通判翁公在城内,自称是守城士兵。

B.翁公独自骑马进入贼阵中探听虚实,反而使贼人既惊且怪。

C.在守备、指挥率领的军队与翁公带领的士兵共同夹击下,终于捕获倭寇首领一名,且解救被抓男女二十人。

D.走投无路的贼人号泣着请求放他们一条生路,而城中父老也替贼人说情,于是翁公传令打开城门放行。

5.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出其不意,惊起,莫知所为,多奔走投城下。

②城外兵多窃伏道旁,伺贼出则坑杀于城壕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