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②“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李好古是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这样的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冷静的思考。这首词的下阕词人运用了              手法,传达了深刻的认识,即老百姓漂泊无依,生活困苦的根源在于                                    

 

对比 对统治者奢侈享乐,不思抗敌 【解析】 试题分析:“谁在玉关①劳苦?谁在玉楼②歌舞?”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句,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时一方面是戌边将士风餐露宿,日夜守卫边关;一方面是南宋统治者和达官贵人们在灯红酒绿中寻欢作乐。这种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爱憎分明的爱国情感。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做三题,每题2分,共6分)

1.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贾谊《过秦论》)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查看答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而望矣跂:踮起脚                B.舆马者假:利用

C.而不舍锲:雕刻                      D.而江河绝:断绝

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线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思矣

A.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二螯                          D.我决起飞,抢榆枋而止

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查看答案

先秦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

先秦传记文学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产生、发展的最初阶段。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观念,没有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我国的历史学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最发达的学科。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出现了传记文学的萌芽。人类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录,为了纪念祖先,产生了历史学和传记文学。《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是记录与歌颂周部族先人的英雄传说,具有史诗性质。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认为是史诗。历史学家白寿彝《史记新论》认为是传记体。文学史家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认为:“《生民》是一篇很好的后稷传,他是周族传说的始祖。《公刘》是一篇公刘传。公刘为后稷的裔孙,此诗叙他迁都事。”这两首诗都有自己的中心人物,相当于传主;又都有围绕中心人物的故事情节,使中心人物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因而具有传记文学的因素。但人物事迹太简略,偏重赞美,未能刻画人物的个性,所以只能认为是传记文学的萌芽。

先秦诸子散文虽主要谈哲学、政治思想,但往往亦记载本学派奠基人或代表人物的言行事迹,包含有一定的传记文学因素。如《墨子?公输》记载墨子去楚国劝说公输般不可攻宋的故事。这个故事在《战国策》《淮南子》等古书中都有情节大同小异的记载,可见真实性较大。《公输》中所塑造的墨子形象,体现了墨家不辞劳苦地为他人排难解纷的利他精神。墨子止楚攻宋事迹完整,但只记这一件事,而且没有记载发生在何年,尚少时间观念,因此只能算是传记片断,或有传记因素。《孟子》《庄子》中也有人物事迹的记叙,但其形态与《墨子》相似。有的可视为传记片断;有的则是寓言故事,不属于传记。

先秦历史散文,如《左传》《战国策》已出现传记雏形。有的整篇较集中记叙某个人物的片断事迹,刻画出一定的人物性格,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者可能主观上是记叙历史,客观上已显示人物形象,接近后世短篇传记。如《左传》中“郑伯克段于鄢”,写郑庄公为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与弟、与母亲的矛盾冲突。故事头尾完整,人物形象鲜明,但受编年体史书的体例限制本篇没有写出郑庄公的主要生平事迹。因而这一片断还只是传记的雏形。有的人物事迹散见于几年的连续叙事中,则较能反映出相对完整的人物生平。如《左传》中“晋重耳之亡”,较连贯地写了晋公子重耳从出逃到返国夺位的19年经历,写出了重耳性格的发展过程。这也是传记的雏形。《战国策》常在某一章中以一个人物为中心,记叙其片断事迹,具有相对完整性和独立性。如写战国策士冯谖、苏秦、张仪、刺客荆轲等人的言行活动,事迹相对完整,能表现他们的性格。这些人的故事也是传记的雏形。

1.下列对“先秦传记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先秦传记文学当时还没有形成独立的观念,没有区分文学与非文学的意识。

B.人类为了保存自身的实录并为了纪念祖先,产生了历史学和传记文学。

C.《生民》《公刘》人物事迹太简略,偏重赞美,未能刻画人物的个性。

D.《战国策》写策士冯谖、苏秦、张仪、刺客荆轲等人的故事也是传记的雏形。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围绕中心人物,使中心人物有比较鲜明的人物形象,当属于传记文学。

B.先秦诸子散文记载本学派奠基人或代表人物的言行事迹,应是传记文学。

C.《左传》《战国策》的作者主观上是记叙历史,客观上已显示人物形象,类似小说创作。

D.“郑伯克段于鄢”因为受编年体史书的体例限制没有写出郑庄公的主要生平事迹,所以它只是传记的雏形。

3.根据原文内容,不代表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我国的历史学是我国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最早最发达的学科。

B.《生民》《公刘》是记录与歌颂周部族先人的英雄传说。属史诗性质,也是传记体。

C.《孟子》《庄子》的记叙,有的可视为传记片断;有的则是寓言故事,不属于传记。

D.作者认为:传记文学既是人类自身实录,因而就要写出人物主要生平事迹,要有完整故事情节,刻画人物个性等。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两句中横线处的词语,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

(1)我的歌声越来越大,没有人来打扰我,这个荒凉的地方是我的,这个冬夜是我的         。这歌声却独不是我一个人的。

(2)据说,幸福是无法长久的。我想,           ;日常的某些景象对某些人来说意味着幸福,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无聊或熟视无睹。

①心,在胸中疼痛,这疼痛,也是我的。

②心在胸中疼痛,这疼痛也是我的。

③是人对幸福的感觉不会长久,不是幸福本身不长久。

④不是幸福本身不长久,而是人对幸福的感觉不会持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