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3分 “嫦娥...

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嫦娥一号”卫星的奔月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3分

“嫦娥一号”卫星由长三甲运载火箭送入绕地轨道然后要在这三条大椭圆轨道上运行共约7天做三次大的轨道运动在获得足够的速度后卫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随后卫星将沿着这条轨道飞向月球飞行114小时后到达近月点。此时卫星要进行减速制动以让月球捕获探测器。随后要进行三次近月制动让“嫦娥一号”最终变为环月飞行的圆轨道卫星。

1.第一阶段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阶段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阶段不超过15个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绕地轨道不断加速。2沿奔月轨道飞向月球。3制动减速后入轨绕月。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 能力层级为E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哭泣的圆明园

张晓惠

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②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③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④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⑤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⑥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⑦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⑧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吗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廊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 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⑨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议,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嬉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⑩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第④段和第⑨段都有“提醒”一词,请问“提醒”的内容是什么?(3分)

2.第段中的“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第段中写着“系着红领巾的孩子”、“ 少男少女”、“ 一对情侣”等,有何用意?(4分)

4.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标题“哭泣的圆明园”的理解。(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4分)

谒金门         李好古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玉关”,原指玉门关,后泛指边塞。②“玉楼”,华美的高楼,代指歌舞之地。

李好古是南宋词人,少年时曾立志沙场杀敌,可惜功业未成,这样的经历使他对现实有了更冷静的思考。这首词的下阕词人运用了              手法,传达了深刻的认识,即老百姓漂泊无依,生活困苦的根源在于                                    

 

查看答案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做三题,每题2分,共6分)

1.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氓》)

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贾谊《过秦论》)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后之视今,            。(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李清照《声声慢》)

 

查看答案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查看答案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尝而望矣跂:踮起脚                B.舆马者假:利用

C.而不舍锲:雕刻                      D.而江河绝:断绝

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线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思矣

A.吾尝跂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二螯                          D.我决起飞,抢榆枋而止

3.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4.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