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本学期广州六中高一年级举行了主题为“情思飞扬,经典永存”的诗文朗诵比赛,现在请你...

本学期广州六中高一年级举行了主题为“情思飞扬,经典永存”的诗文朗诵比赛,现在请你为主持人写一段结束语,来结束这次朗诵比赛。要求:①富有激情和号召力;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语言连贯得体;④不少于80字。

 

今天,我们在比赛中感受到了对祖国的深情,对未来的期盼,对故园的思念,对真理的呼唤。此刻,我们的朗诵比赛即将圆满结束,但我们对经典文学的热爱永不结束,在往后的日子里请怀抱这份热爱诵读经典,阅读经典,情思会随着同学们的诵读而飞扬,经典会随着同学们的诵读而永存。 (点明活动主题1分,表示比赛结束或总结之意1分,表示号召1分,修辞手法运用1分,连贯无语病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所写的句子须具备两点:一是要体现本次诗文朗诵比赛的主题——“情思飞扬,经典永存”,一是要体现比赛的结束语,既要暗含结束义,又要有总结义,甚至展望义。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及语言表达能力,能力层次为E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提取、整合下面一段文字中的主要信息,给“海囤族”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0个字(含标点)。

所谓“海囤族”就是囤积物品的群体,而且什么都囤,囤的标准只有一个:便宜。从表面上看,“海囤族”反映的是百姓应对日益高涨的物价的盲目和慌乱,而背后却凸显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失范。海囤族的行为固然失去理智,但面对日益高涨的物价,这实在也是他们无奈的选择。他们“囤”的是生活必需品,也是“安全感”。从“菜奴”“特搜族”“团购族”到“省钱攻略”“买菜秘笈”,可以说,民众的智慧已经发挥到了极致。

 

查看答案

鞋说

①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己搁在床上,装进鞋里。

②鞋子因脚与土地的长期较量而出现,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鞋”这个汉字造得有点意思,右边两个“土”相叠,鞋底是“土”,鞋面也是“土”,它真正是一路风尘。帽子虽高高地戴在头上,但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鞋子。人可以不要帽子,却不可不穿鞋子。漫漫人生路上,会踏上多少刺脚的荆棘、硌脚的石块、烂脚的秽物?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

③鞋子因实用而存在,但它的存在已不具有形而下的意义。

④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或是成人做寿等,送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那意思是祝福人家顺利、健康地走向新的人生里程。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它是那么合脚、那么软和,穿着它走路,欢喜得让人连蹦带跳的。这让我今天想起来,还感到有一股生命祝福的深意在涌动。

⑤过去的女性精于女红,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

⑥“文革”时期,在村前那条碎石铺成的公路上,经常有所谓的黑帮分子被游斗。造反派不让他们穿鞋,让他们把两只鞋用绳子系了,挂在脖子上。扎脚的石粒刺得他们直蹦高,路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那些造反派还一个劲地在他们身后面推搡。那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折磨!德国曾经有一个展览,里面有幅黑人抱着流血的赤脚痛苦万状的照片。一个叫弗里茨的人当众流下了眼泪,他办起修鞋店,建了捐鞋台---带动德国人逐年向非洲捐鞋。从对裸足受难人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检测出这个人的善恶。要知道,鞋的有无关乎幸福与痛苦,鞋的予夺见出大爱与大恶。

⑦鞋与脚还有一个合与不合的问题。鞋子最重要的品质不在美观,不在耐穿,而在合脚。鞋子合脚,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迈开大步。鞋松不得,松了会不跟脚;也紧不得,紧了会不养脚。跟脚,养脚,才算得合脚。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乡下人常言,三天穿不上是一双好鞋,三天穿得上是一双草鞋。鞋子开始是要紧一些的,需用鞋拔子帮忙,才能勉强把人的脚装进鞋子里去,三天不舒服过后,就很跟脚、养脚了。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

⑧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人穿有形的鞋,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

⑨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人类就再也离不开鞋子了。从襁褓中那种底部塞满棉花的软鞋到能让人穿着行走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系列。鞋陪伴人的一生,陪伴每个人走过或平坦或泥泞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各式各样的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把我们送抵一个个的人生驿站。“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意在劝导人们寄情山水。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戒?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

1.请结合全文分点概括文中所阐述的鞋的意义。(5分)

2.如何理解第一段中“人生的容器”这句话的含义?(4分)

3.第五段中写到了母亲在灯下纳鞋底的情景,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对画波浪线的部分进行具体分析。(3分)

 

查看答案

根据粤教版必修二教材的内容,补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弃脂水也;(《阿房宫赋》)

2.          ,不绝如缕。                  ,泣孤舟之嫠妇。(《赤壁赋》)

3.                              ,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4.仰观宇宙之大,                          ,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范)君讳端,字思道,江州德化人也。君聚书万余卷,强力笃学,为人恭逊质俭,能自修饬,门内之治肃如也。及施于为政,以谨法能持廉名于世,而世之能观其内者亦少也。始为江都,会岁旱,张若谷为扬州,遣吏数人与君皆出视民田,他使还者白岁善,君还独白田实旱。若谷初不是之也,君持旱苗力争,乃卒是君所白。吴遵路、蒋堂为淮南转运使,使君护河役,君往视之,还言河不可为,遂罢君,用他吏护役。而河果不可为。二人者,其初皆怒,已乃感寤。共荐之。而当是时,天下之主财利者,方务于急聚敛;治民者以立声威为贤;交四方之宾客者,又往往向意于卑辞貌、烦飨燕赠送之礼。以其故能倾士大夫,以干天下之誉。君乃独推息发教化之意,以简易自守。故为云安主盐利,而议蠲盐课以数万。为临江,以兴学教人为先,而厨传宾客之奉,十去其七八。四方之往来者,或出语讪君,君不为之动也。其正行直道如此。 

凡君之所既立,可谓有士君子之行非邪?自不遵先王养士用人之法,而士在闾巷之间者,用力于空文;居朝廷者,驰骋于虚名,以哗世取宠。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非自好之笃,莫能至,而世亦罕能知之也。故君之事予喜为之见于文使后之君子得览焉君于文章尤长于诗有集三卷藏于家。其铭曰:君性温温好退持卑及其临事择义而为一世之弃君独从之一世之慕君独违之。行己有常,在官无疵。曷以知之?视此铭诗。(节选自曾巩《库部员外郎知临江军范君墓志铭》)

【注】①肃如:肃然,恭敬整饬貌。②飨:用酒食款待。燕:通“宴”,宴会,以酒食待客。③干:求。

④蠲:juān,减免。⑤厨传:供应过客食宿、车马的驿站。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谷初不之也是:认为正确,肯定

B.驰骋于虚名驰骋:追逐,追求

C.以其故能士大夫倾:使倾慕,使钦佩

D.或出语君讪:羞愧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干天下誉君不为动也

B.二人,其初皆怒而士在闾巷之间

C.谨法能持廉名于世其故能倾士大夫

D.十去七八正行直道如此

3.对末段划线句子的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君之事 / 予喜为之见于文 / 使后之君子得览焉。

B.君于文/章尤长 / 于诗有集 / 三卷藏于家。

C.君性温温 / 好退持卑 / 及其临事 / 择义而为。

D.一世之弃 / 君独从之 / 一世之慕/ 君独违之。

4.与“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君讳端,字思道,江州德化人也

B.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

C.曷以知之

D.天下之主财利者,方务于急聚敛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端好学,为人恭逊质检,能自修饬,管理家事很严谨,治理政事严谨执法而能保持廉洁之名,然而世上能真正了解他的不多。

B.范端在江都为官时,实事求是向上级报告旱情,认为淮河不能兴劳役治理,上级长官先是不满,后来了解了实情就共同推荐他。

C.当时官吏有的聚敛于民,有的治民立声威,有的千方百计讨好结交宾客,范端坚决反对这些人的做法,博得了天下的称誉。

D.范端任云安官时,提议免除百姓数万钱的盐税,任临江地方官时,重视兴学教人,对用于招待宾客的供给,则减掉了十分之七八。

6.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

(1)他使还者白岁善,君还独白田实旱。(3分)

(2)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何为其然也

B.凌万顷之茫然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之二虫又何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