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注:“渔阳”在古代多指征戍之地。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3分)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4分)

                                                                   

 

 “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1分),“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1分),这两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美(1分)。  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1分):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为我们展现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袅袅”是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情态,“城边”则交代了具体的环境。第二句写到桑树,以便为下句“采叶”作铺垫。“青青”是形容桑叶茂盛的样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陈豨反,上自将,至邯郸。而韩信谋反关中,吕后用何计诛信。上已闻诛信,使使拜丞相为相国,益封五千户,令卒五百人一都尉为相国卫。诸君皆贺,惟平独吊。平谓何曰:“祸自此始矣。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以今者淮阴新反于中,有疑君心。夫置卫卫君,非以宠君也。愿君让封勿受,悉以家私财佐军。”何从其计,上说。

其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曰:“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客又说何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谓数问君,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以自污?上心必安。”于是何从其计,上乃大说。

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强贱买民田宅数千人。上至,何谒。上笑曰:“今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何,曰:“君自谢民。”后何为民请曰:“长安地狭,上林中多空地,弃,愿令民得入田,毋收稿为兽食。”上大怒曰:“相国多受贾人财物,为请吾苑!”乃下廷尉,械系之。数日,王卫尉待前曰:“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陛下奈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是日,使使持节赦出何。何年老,素恭谨,徒跣入谢。上曰:“相国为民请吾苑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 (选自《汉书?萧何传》,有改动)

【注】①贳(shì):赊买。②貣(tè):向人求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平独吊:慰问

B.非矢石之难被:蒙受

C.君自民谢:辞谢

D.吾系相国故:故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暴露外,而君守于内以今者淮阴新反

B.民所上书皆与何夫置卫卫君,非宠君也

C.后何民请曰我不过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

D.陛下奈何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下何廷尉,械系之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萧何为人恭谨的一组是( )

吕后用何计诛信②让封辞赏③悉以家私财佐军

④上至,何谒⑤后何为民请⑥跣入谢

A.②③⑥           B.①②④           C.①⑤⑥           D.③④⑤

4.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何设计帮助除掉韩信后,汉高祖“益封置卫”,“拜丞相为相国”,给予萧何很多的封赏。

B.萧何在汉高祖率军平乱之时,坐镇关中,安抚百姓,为高祖解了后顾之忧。

C.萧何之所以受到汉高祖的猜忌,是因为他身居高位,功高震主。

D.汉高祖虽然生性多疑,但知过能改,释放萧何,让出上林空地给百姓耕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为上在军,抚勉百姓,悉所有佐军,如陈豨时。(3分)

                                                                            

(2)夫职事,茍有便于民而请之,真宰相事也(3分)

                                                                           

(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3分)

                                                                            

 

查看答案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下列句中加线的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母立于兹                           B.姊在吾怀

C.久不见影                           D.大母过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老年屋,尘泥渗漉,雨泽注。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妪,先大母婢也,二世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植也

3.下列句中加线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板外相应答                      B.轩东故尝

C.庭中始篱                           D.余既此志

 

查看答案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古代,这个信念有些神秘色彩。

②在一切比较深入的科学研究后面,必定有一种信念驱使我们。

③对于数学研究则还要加上一点:这个世界的合理性,首先在于它可以用数学来描述。

④可是发展到现代,科学经过了多次伟大的综合,如欧几里得的综合,牛顿的综合,爱因斯坦的综合,计算机的出现,哪一次不是或多或少遵循这个信念?

⑤这个信念就是:世界是合理的,简单的,因而是可以理解的。

A.②①④③⑤       B.①④②③⑤        C.②⑤③①④        D.①④②⑤③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此外,在另外两份建议中,她积极呼吁加快股份分置改革措施,运用法律手段打击上市公司大股东占用资金的行为。

B.据调查,当今中国,数以亿计的青少年正在通过电视、电影以及网络游戏等来认识生活,在其中形成有关善恶对错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认和思考自己与这个社会的关系。

C.日本广岛六日上午举行了原子弹爆炸六十三周年纪念和平祈念仪式,包括福田首相、五十五国代表和原子弹受害者遗属在内的四点五万人出席,中国首次派出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查看答案

下列加线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0年前的那场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三中全会选择了以农村改革作为突破口,30年后的这场三中全会的关键词依然是农村改革。时间仿佛走了一个轮回,却是旧瓶装新酒,两次会议所面临的形势与机遇已经迥然不同了。30年前,中国百废待兴,30年后,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步入世界前列,在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30年前,小岗村那张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是空谷足音,30年后,中国改革已经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多层次深入展开。

A.旧瓶装新酒       B.迥然不同          C.百废待兴         D.空谷足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