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默写(5题选4题,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挥斥方遒。指点...

默写(5题选4题,每空1分,共8分)

1.___________,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________,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4.又前而为歌曰:“          ,        ”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5.惨象,__________________;流言,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1.书生意气  粪土当年万户侯 2.满载一船星辉,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3.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4.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尤使我耳不忍闻 【解析】 试题分析:在这几句中,“万户侯”的“侯”、“风萧萧”的“萧”是最容易写成别字的。另外,“笙箫”的“箫”和“风萧萧”的“萧”学生也最容易混淆。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1.本诗中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现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颍阴侯灌婴者,睢阳贩缯者也。高祖之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章邯败杀项梁,而沛公还军于砀,婴初以中涓从击破东郡尉于成武及秦军于扛里,疾斗,赐爵七大夫。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从还定三秦,下栎阳,降塞王。击项羽将龙且、魏相项他军定陶南,疾战,破之。赐婴爵列侯,号昌文侯,食杜平乡。

复以中谒者从降下砀,以至彭城。项羽击,大破汉王。汉王遁而西,婴从还,军于雍丘。王武、魏公申徒反,从击破之。攻下黄,西收兵,军于荥阳。楚骑来众,汉王乃择军中可为骑将者,皆推故秦骑士重泉人李必、骆甲习骑兵,今为校尉,可为骑将。汉王欲拜之,必、甲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灌婴虽少,然数力战,乃拜灌婴为中大夫,令李必、骆甲为左右校尉,将郎中骑兵击楚骑于荥阳东,大破之。受诏别击楚军后,绝其饷道,起阳武至襄邑。以骑渡河南,送汉王到洛阳,使北迎相国韩信军于邯郸。还至敖仓,婴迁为御史大夫。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余与他广通,为言高祖功臣之兴时若此云。

(节选自《史记· 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尸:尸乡,地名。②附骥之尾:附着在千里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别人而成名。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至雍丘下略:大概                  B.受诏击楚军后别:另外

C.汉王而西遁:逃跑                    D.于荥阳军:驻扎

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高祖为沛公,略地至雍丘下②项伯夜驰沛公军

B.①汉王择军中可为骑将者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C.①受诏别击楚军后,绝饷道②吾还也

D.①余他广通②失其所,不知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B.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C.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D.从攻阳武以西至洛阳/破秦军/尸北/北绝河津/南破南阳/守齮阳城东/遂定南阳郡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沛公立为汉王,拜婴为郎中,从入汉中,十月,拜为中谒者。(4分)

                                                                      

(2)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4分)

                                                                       

(3)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4分 )

                                                        

 

查看答案

在上个世纪初那种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年代,当时中华民族的精英人士,对家国恨铁不成钢,骂几句祖传典籍,说点“砸烂”、“打倒”之类的话,也确实是出于一种责任情怀和担当意识。不过有些掷地有声的话语,在今天看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家道衰落了,不定全是那些祖传典籍惹的祸嘛。历史,是一个复杂得不能用任何单一方式注解的复合体,任何企图用简单话语归纳历史的做法都是粗暴的和捉襟见肘的。同样,在今天这个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华家邦兴盛期,我们对自己的文化认知,也未必都是理性的,什么典藏翻出来都能“包治百病”、“包打天下”,恐怕又是另一种“夜郎自大”式的“笑傲江湖”。因此,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更需要悉心阅读,理性梳理,全息认知,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美好、持续地活在一个既不自失,也不盲从的精神家园中。

   在当下,要想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必须从触摸原典开始。

   曾几何时,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解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地“花开遍地”,大小书摊,琳琅满目。几千字的原典,能解读成数十万字的“砖头”,你方抡罢我方拍,其中有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者,也有“文抄公”、“瞎蒙公”之流,更有“膨化酥”、“注水肉”之类。总之,借经典的灵堂,哭自己恓惶者居多,如果一味地想从这些被彻底稀释的“软阅读”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味汁液,多半会倒掉胃口,甚至完全看轻典籍的价值,直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蔑视者”。

   其实历史上已经多次出现这样的开始。孔子是一种开始,他从周文化原典开始,孟子也是一种开始,他由孔子开始,董仲舒、朱熹、王阳明是又一种开始。这种开始都有从原典出发的特征,梳着梳着,后面越来越粗的辫子,就未必还是原来的那缕头发了。今人梳出的一些“花辫子”,更是焗、烫得油汪水亮,再硬接到孔、孟者的发髻上,文化的庄严感顿失,想要发扬光大,岂不贻笑大方。

   尤其是近年流行的典藏“修缮”热,更是牛头不对马面,无论是《三字经》还是《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的浅显读本,都因具有所谓的“实用性”,而惨遭阉割,生生搞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拉郎配”,让人读后哭笑不得。问题都出在我们总是怀疑别人的判断力,总是想给人一个现成的思想让人“就范”。因而,便搞出了许多非驴非马的“精心”篡改。这种篡改的结果是:传统的似乎很现代,现代的似乎很传统,让人更加难以对这些典籍有好感。至于各类与当下经济社会直接“对号入座”的“演义”读本,就更是远不止“三俗”,读后只会让人对这些被阉割的传统经典敬而远之。

   读中华原典,不仅是对文本原义的回归,更是对历史人文图谱的还原。

如果不读原典,就难以还原出一位先哲的生命质感。任何学术,远离了人性温度,就变得枯燥乏味,形同僵尸了。无论读老子、庄子,还是孔子、孟子,性情的无处不在,也是他们能沧海桑田、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触摸原典,其实更是触摸先哲们性情深处的本来温度,从而准确把握精神光源对现实世界的可能照耀。如果直接用现代话语进行勾兑,这些可以穿越历史隧道进行触摸的人性温度,便荡然无存了。

1.下列各项中,属于正面阐释“对经典须怀温情和敬意”的一项是(     )

A.对自己的文化认知,将典藏夸大为“包治百病”、“包打天下”,是一种非理性的态度,不能用粗暴的、捉襟见肘的简单话语归纳历史。

B.要从触摸原典开始全面地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尤其要用尽所有的精力阅读,理性地梳理,全面地认识、了解那些堪称经典的宝藏。

C.若是一味地想借经典来为自己的惊慌和烦恼哭泣,从中获得文化典籍的原汁原味,大多会倒掉胃口,甚至成为新的传统文化“蔑视者”。

D.近年流行的典藏“修缮”热,令人啼笑皆非。《三字经》、《弟子规》这些传统文化读本,都因具有所谓的“实用性”而惨遭阉割。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上个世纪初的中华民族,在积贫积弱、饱受屈辱的情况下,精英人士面对祖传典籍痛骂几句,是出于一种责任和担当。

B.触摸原典是全面认知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必要途径。文章用“注水肉”之喻,批评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的不正确做法。

C.一些传统文化的浅显读本,却被搞成了传统与现代的“拉郎配”,问题就在于我们总是想用一个现成的思想去束缚人。

D.本可穿越历史隧道进行触摸的人性温度,一旦直接添加进现代话语的元素,那么这可触摸的人性温度也许不复存在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传统文化经典解读,应持理性态度。把几千字的原典解读成数十万字的“砖头”,不免令人产生“瞎蒙公”、“膨化酥”等嫌疑。

B.历史上曾经多次出现的从原典出发的“开始”,后来逐渐地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文化的庄严,想要发扬光大之,简直是贻笑大方。

C.许多非驴非马的所谓精心篡改,使得传统与现代的界限模糊起来,让人难以对被篡改的典籍有什么好感,相反的只会令人对典籍敬而远之。

D.读原典就是对文本原义的回归和对历史人文图谱的还原,也就是把握先哲们的精神及其影响;不读,则很难还原出先哲的生命质感。

 

查看答案

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经常和弟子们闲话个人志向,“颜渊、季路侍”一节就表现出了一种可贵的人文关怀,尊老爱幼,对朋友忠诚,这正是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具体表现。(《论语》)

B.《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论语》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仁”。(《论语》)

C.《大卫·科波菲尔》中大卫的是非观念和健全人格是在房东密考伯夫妇的帮助下确立起来的,密考伯要大卫记住他的教训,“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性格成为文学中的典型,称为“密考伯主义”。(《大卫·科波菲尔》)

D.《大卫·科波菲尔》 主要描写大卫如何战胜挫折,吸取教训,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部典型的教育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直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哪几个比喻用得好?好在哪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